1. 老師(超普😂
2. 香港時是會計,到德國學士是英文+德文語言學,碩士開始是語言學
3. 在讀博班(算工作?)另外兼職在研究所當lab manager
中間轉過好幾次志願
小時候那個不認真的略去不計,上中學時覺得會計師好像蠻帥的,在高中選科時選了文商(文+商)
但微妙地在進大學半年前對這個很厭倦,那時又迷上看外國電影小說,所以想鑽研一下語言,當翻譯這樣
但可惜是大學試考最高分仍然是會計🤣(在會計系會雙倍/三倍算,所以比較容易進),所以還是誤打誤撞進了會計系
那時開始讀德文,也早就跟父母商量畢業就出國,完全沒有要當會計的意思
很多人問那為什麼要把它讀完?因為這是我爸開的條件,他怕我會在德國失敗就沒學位了,所以要求我一定要在香港讀完
我有順利畢業,大學的教授也問了很多次「真的不要嗎?」的狀況下去了德國,不過一開始是讀個語言班而已
爸媽那時說都不知道喜不喜歡,適不適應,所以還是讀個短期的試試看。爸媽是很有遠見,因為那時算是沒什麼壓力下讀語言班(失敗大不了回去/重考)因此很多機會讓自己感受德國
過得蠻好的,所以回香港,當了半年會計師折磨自己後又再來德國了,一住就住到現在
至於從翻譯轉到當研究員,大概是因為發現自己沒有當翻譯的才華,所以去當支持者就好(?)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前幾年發生的一些事令我自己和對自己身份和文化方面也有很深的體會,加上真的很喜歡廣東話,然後又剛好做了些小規模研究,又剛好很喜歡那種感覺,於是就go了
不過我還是小心派,所以先讀碩士試試看(,當不了就再轉,不過現在也過了很久了所以應該會努力朝這個方向走走吧
「做自己能做的事。」是我從那段時間的大家身上學到的
今後這個「能做的」會不會變成違法的事,那我又要怎麼辦還不知道,總之走一步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