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你知道電話(Telephone)最初是為聾人發明的嗎?
」
我們常說Hearing loss,但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聾人的存在為社會帶來了甚麼時(Deaf gain),你回答得上來嗎?
記參與獵人書店舉辦的「香港手語初體驗工作坊」心得
latest #16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今天香港一直下大雨(將軍澳那邊是重災區,其他地區倒還好),到下午3點多為止一直都是紅雨警告,主辦也說如果到四點正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還在懸掛就會改期。
然後直到3點40多分還是紅雨警告時,我本來想說「哎呀,看來今天是辦不成了
,那我可以繼續逛文創展囉
」,不料天文台在最後一刻改發黃雨警告
,
謝謝天文台幫我省錢,不然我再待在文創展肯定會花更多錢⋯
於是這次手語體驗工作坊可以順利舉辦啦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獵人書店位居太子,其實離我住的地區不遠,但這次我第一次去,之前只有在IG追蹤。書店門前有個馬桶(對的,就是馬桶),落地窗前還有兩張褐紅色沙發椅子,所以超好認
店內擺設和書架分佈都是我喜歡的,看來之後可以多去了
書店有兩層樓,一樓是書店營業,二樓則是舉辦工作坊、小型講座的地方~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上到二樓發現參加者比我想像中多,大概有20-30人
立即下載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工作坊開首是口語傳譯者Cat輕輕簡介她和聾人Stella的背景,又問了我們參加這次工作坊的原因,接下來所有環節就全交給聾人老師來主導。當聾人老師開始主持工作坊時,整個環境突然就安靜下來,只剩外面雨聲的滴嗒聲了。正常工作坊或語言學習初體驗都是主要老師在「說」,學生(我們)在「聽」;但在手語的世界,聲音是不存在的,老師通過手勢、表情來「表達」,學生(我們)則需要全神貫注地「看」。
這個過程相當新鮮,因為手語於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但教導我們的老師不能通過言語說明來教曉我們,我只能通過老師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去猜測或想像老師想表達的意思。聽起來很困難很抽象,但老師很會教,而肢體動作的可能性甚實很大,所以實踐起來比想像中還要容易理解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我還蠻喜歡手語交流的,一個很直觀的原因是手語不允許一心二用,說話/聆聽的話我可以邊滑手機邊進行,但手語不行。手語需要雙手、雙眼,甚至面部表情,這是現代難得一見的再純粹不過的交流,大家需要看著彼此,騰出雙手來進行。
除此之外,香港人普遍都是面無表情、反應淡淡的,但於聾人老師而言,她是通過我們的表情變化來判斷我們有沒有理解她所教的手語意思,所以我們需要比平時更誇大我們的反應,來讓她知道我們是否跟得上課堂內容,簡單如大力點頭、比出「OK」手勢、舉起拇指點讚,比手語的話則是右手食指舉至太陽穴然後往旁滑(=明白),或尾指舉至太陽穴再往旁滑+咬舌皺眉(=不明白)。這場工作坊比一般分享會/課堂更講求接受者的積極回饋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老師第一個教的,就是怎樣鼓掌。在聾人/手語的世界裡,拍擊雙手所產生的聲響對他們而言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再用力拍擊雙手,我們的鼓勵或善意都無法傳遞給他們。在手語裡,鼓掌是舉起雙手至眼睛高度,然後轉動、輕晃手腕。當我們一致舉起雙手、輕晃手腕時,明明整個場地是無聲的,我卻彷彿有種掌聲如雷的錯覺,能夠感受到場地好像熱鬧起來
那一刻突然就被打動到了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然後老師教了幾個動物的手語
牛:雙手擺出「6」的手勢,拇指抵在頭上
兔:舉直食指、中指,放在頭上,屈兩下手指
狗:握拳放在胸前高度,輕輕上下擺動兩下(想像跟狗狗握手時狗狗雙掌的擺動?)
貓:雙手擺出「5」的手勢,手心向自己,輕抺臉頰(模仿貓咪的觸鬚)
魚:四指併攏,垂直手掌(手心向左),拇指指向上,四指模仿魚兒游動的動作
動物:握拳放在胸前高度,模仿動物走路似的向前「走」兩步
——這些手語都是仿象形的表達,抽取了動物各自的特徵,也因此很直觀很好記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接下來是「你喜歡動物嗎?」的一回一答,老師教導我們手語的世界裡也有語序的存在。
此外老師也有教家庭成員的手語,有趣的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手勢是一樣的,前者(「哥哥」/「姐姐」)同樣是中指放在唇下,後者「弟弟」/「妹妹」是尾指放在唇下,至於如何區分性別則是靠嘴巴的動作來區別,嘴巴嘟起來和露齒是代表不同性別。這個還真的是不知道哎,長知識了!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然後手語也能表達共時性的概念,一張「桌子上有個球體,球上站著一隻貓」的簡單的圖,廣東話起碼要拆成兩句,但手語可以通過幾個動作就能流暢地表達出整個畫面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接下來是與聾人溝通的方式,我一直以為唇讀是可行的,但老師抓了幾位參加者示範過後,就能明白到唇讀的限制,首先是唇讀很吃說話者的口型變化,不明顯的話真的是讀不了,然後唇讀也無法分辨清濁音,口型接近的話很容易造成誤解,簡單如「爸爸/媽媽」,有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誤讀有「美國/蘋果」。最後還有一點,唇讀只能是一對一進行,它不允許多人同時溝通⋯
所以《指尖相觸 戀戀不捨》的情節都是騙人的嗎,還是語言不同會影響唇讀的可行性?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還有,在生活飲食選擇上,聾人也會因為需要空出手來和適當的空間保持手語交流(期間也需要充份的眼神接觸),所以比起燒烤、(環境昏暗的)燭光晚餐、酒店自助餐,他們更傾向選擇打邊爐、飲茶(還有一個我忘了!!)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最後工作坊有提到「Deaf Space」:聾人友善設計,例如椅子是圓形造型,這樣聾人們可以同時看到多人的手語,而不像方型桌子時一般容易被他人遮擋視線;又例如幾乎沒有樓梯,都是以斜坡為主,哪怕有樓梯也是很淺+有顏色區別,方便聾人可以一邊走一邊比手語;還有一點很細心的是椅子會是綠色、橙色等,反正不會跟各類人種膚色撞色。這些都是香港社會完全沒有做的呢⋯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至於噗首說的「Deaf gain」,就是指聾人的存在能夠為社會帶來益處,甚至是科技的進步。噗首所舉的電話一例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電話之父貝爾的媽媽和妻子都是聾人,他最初希望發明電話的動機其實是為了通過聲波的振動,希望教會聾人說話。
Devoted to the Deaf, Did Alexander Graham Bell Do Mo...
還有另一個例子,就是太空人實驗。因為有些聾人天生沒有中耳,再怎樣晃他們他們也不會暈眩或感到不適,所以當初NASA找了11位聾人來協助進行實驗,了解無重力狀態對人體的影響
How 11 Deaf Men Helped Shape NASA's Human Spacefligh...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我本來預期這次工作坊主要是簡單的手語入門教學,但除此以外Deaf gain和Deaf space等概念更令我印象深刻。當中聾人老師也有分享他們的身份認同,我一直以為「聽障人士」才是比較禮貌的叫法,但對他們來說,「聽不見」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身體特徵(指天生失聰的聾人),而不是缺憾,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所以他們更喜歡稱自己為聾人。
然後也有一位聾人正在提倡以「受障人士」/「
未
受障人士」取替「殘疾人士」/「健康人士」的叫法,「
未
受障」這個說法還蠻扎心的,因為⋯對啊,我只是未變老而已,過了60年我還活著的話大概也有各種長期病,在他人眼中也是Disabled person吧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總結:手語好有趣!雖然有在計劃移民但多學一個國家的語言也很有趣嘛!
不知道之後的手語班能夠順利舉辦,我只希望價錢不要太貴⋯
我就爛◿⁴⁶👟🐍♦️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