ꌚꂑ|綠的少女#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小林美希《老公怎麼還不去死》;陳姵君|台灣東販:2023。

內容以作者採訪渴望離婚但無法付諸實行因而想說「只要老公一死,問題就能解決」的妻子的境遇並如實還原為主。序言提及,透過網路搜尋引擎輸入「老公」這關鍵字時,最先出現的預測查詢字串是「去死」,輸入「老婆」時則是顯示「禮物」等正面溫馨(?)的詞彙。只是詛咒丈夫去死而不是實際殺害丈夫,然而這個「只是」,與其說是存在社會問題,我喜歡這本書明顯在說,不平等的性別角色觀念根深蒂固且在婚姻關係中持續奉行才令妻子希望丈夫死掉。像是法律強制規定夫妻同姓,

https://images.plurk.com/4zwMbDsm7UDVj4aokzKe4n.png https://images.plurk.com/5ia2MW4lNU2NnhaHCnFPjU.png
美術設計|黃瀞瑢

#mur書 #讀嘛讀嘛
latest #6
「在日本大多以姓氏來稱呼他人,所以『姓氏』具有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感。但這稱呼卻因為結婚而被迫改變,可能會對自我存在這件事感到動搖,甚至造成自我否定。」
婚後有九成以上的女性從夫姓,丈夫將婚後從夫姓的妻子當作是自身的所有物。由此衍生結婚離職、懷孕解僱與母親懲罰的社會環境,導致女性無法經濟獨立、無法獨力養育孩子,進而無法毅然離婚。離婚當然比較好,不論是多想還是不用多想,然而,對女性而言,離了之後絕對不是回到「婚前」的日子,要過的是當初沒有選擇不結婚的自己沒有想過的日子。當初也覺得結婚比較好──這社會讓妳覺得結婚比較好,無論出於年齡考量還是其他動機,或者是說,結了婚,會感覺這社會對妳比較好。然而,如同這社會只會覺得結婚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還不覺得──這社會大部分女性還是想結婚(不得不的「想」),同時,也使大部分男性讓人不想結婚,或是結了讓人想離、讓人想不如不結婚──也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是,顯然這社會也還沒有準備好讓這個「不如」變得比較好。)
關於妻子對丈夫的恨意,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作者寫篇〈老屋翻新,老公「滾邊去」〉的報導,分析嬰兒潮世代妻子精心設計的「陷阱」──不著痕跡地疏離丈夫,彼此都在家也不太會見到面。(加上日前閱讀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與漫畫家田房永子的對談整理《上野教授教教我!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淺薄理解嬰兒潮世代,於是想說,其時代背景與價值觀下的女性的「恨」很適合拍《世界奇妙物語》。)作者也說,這是不堪與屆齡退休的丈夫朝夕相處,選擇刻意保持距離的溫和可愛的手段。
立即下載

比方說,兩個孩子已各自獨立而多出兩間空房。妻子笑容可掬地表示,「那就打造一間你專用的書房」,將其中一間做為丈夫的書房,另一間則設計成自己的臥室。如此一來,便能以相當自然的方式悄悄達成「夫妻分房」的目的。據一級建築師所言,「約有一半的客戶會在翻新整修時指定夫妻一人一間寢室。」
能用來疏離丈夫的藉口多不勝數。只要說句「想好好整修一下流理台」,丈夫就會暗自期待「這樣她就會煮好料的給我吃」。接著建議「不如把廁所改成無障礙設計」,順便把開放式廚房與飯廳的格局加大,只要再加一道牆補強,站在廚房時,丈夫就會被擋在視線外,可以暫時眼不見為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