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方
2 months ago
[眾生相]
https://images.plurk.com/1tH0bnrB1cJSp1UtwzYcdF.jpg
嗚嗚嗚他真的好帥
latest #59
日三方
2 months ago
不過這噗我其實只是想講講最近嗑的歷史
什麼都嗑只會讓我營養均衡(x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其實最初入坑忘川風華錄主要就兩個原因:
一是為了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忘川的嬴政真是該死的帥)
一是希望這遊戲能重新勾起我對歷史的興趣
如今我在忘川坑裡也待了快半年
每次想退時看看政哥的臉就覺得我還能再戰十年 不是
另外歷史的部分我也還算滿意
日三方
2 months ago
雖然現在我仍舊不能很明確地講出"奮六世之餘烈"到底是哪六世
但是比起入坑前還是有些進步的
立即下載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重用商鞅的應該是秦.....孝公吧?
名字真是不記得了、就記得姓嬴廢話
他在位時兩件大事:一是遷都咸陽、另一就是重用商鞅
遷都咸陽還是我在打遊戲時學到的,想我為了讓孝公順利遷都咸陽,也是被政哥罵了好幾次
日三方
2 months ago
他兒子是誰我是真的一點兒印象都沒有
只記得他車裂了商鞅(這也有挺多政治和私人原因,政治方面很多老秦人都對商鞅變法不滿,因為動到了他們的利益,所以新國君車了商鞅給貴族們一個交代、私人原因則是商鞅在新國君還是個公子時,這邊我忘記是得罪公子本人、還是得罪公子的老師,亦或者是公子犯錯、老師代受罰,然後兩個都得罪了)
不過老秦人們希望的人亡政息並沒有發生
因為商鞅死後新國君就說了:我已經車裂了商君給你們一個交代了、你們還有什麼不滿意的?然後繼續使用商鞅的新法 完全榨乾了商鞅的每一分價值
日三方
2 months ago
第三位秦王應該就是秦武王,好像叫嬴蕩(好像,我就記得這六世裡有個叫嬴蕩的)
他在位期間不長,最有名的事蹟就是舉鼎(雍州鼎,好像)
他是被誰慫恿著去舉鼎我不記得了
總之鼎是舉起來了、但他也受了內傷、然後鼎沒拿穩砸到腳上又受了外傷
這內外都傷、古代醫學又不發達,秦武王就一命嗚呼了(還連累一幫沒阻止他舉鼎的大臣)
BTW,那個12歲拜相的甘羅好像就是他的臣子(然後也被他舉鼎一事連累)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嚴格說來奮六世餘烈裡秦武王不算重要(可能最多就是精神象徵意義)
但接他棒子的秦王就很重要了:秦昭襄王嬴稷,如果不是因為後面出了個嬴政,嬴稷可能會是秦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一任秦王
他在位期間相當長,手下人才輩出,最有名的兩位:文的是搞遠交近攻的那個范雎、武的則是坑殺了40萬趙兵的白起
不過在玩忘川風華錄的經略時,范雎不太重要(他不是勝利條件,所以我好像甚至沒搞到他)、但白起超重要,我所有重要、不重要的戰役都是白起幫我打下來的
沒有武安君,我那幾場經略都不知道怎麼過、後來白起死了,我連要打仗都沒將軍
日三方
2 months ago
然後秦國的名臣沒有好下場幾乎算是通例
范雎後來如何了我不記得了,不過武安君白起嘛....."君若不行、寡人恨君",白起氣得不想理這耍無賴的秦王,昭襄王於是一柄劍賜死了他
哦,對了,朱一龍還演過秦昭襄王,不過那齣劇的秦昭襄王不是重要角色就是了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秦昭襄王的兒子是哪個我也不記得了|||
因為他兒子一共就當了一天還是三天的秦王就死了(強烈懷疑他連他爹的葬禮都沒辦完就拜了)
第六任秦王是秦莊襄王嬴異人
異人在位三還是四年,年年打仗
不過對秦國來說,嬴異人最大的貢獻可能還要算是生了個好兒子嬴政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有的人真的天生就是謀略家
每個幼年登基的小國王之後都會面臨收回政權的問題
漢武帝劉徹是如此,他登基時16歲、還比嬴政大3歲
但一樣在親政一事上鬥得頭破血流
他摔過也失敗過,後來實在沒辦法,只好設立內朝、乾脆繞過被外戚把持的外朝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清聖祖玄燁也是個順利拿回政權的成功案例
他8歲即位、7年後智擒了鰲拜,從此才大權在握
但歷史上對於康熙拿回政權的過程亦有明確的記載
日三方
2 months ago
然而反觀嬴政,他13歲即秦王位,當時秦國明面上的主事者是趙太后和呂不韋,實際上的掌權者則是華陽太后、夏太后和呂不韋,秦王政那時還小,在努力學習
秦王政5年的時候,他弟弟成蛟不戰而取回百里土地,嬴政在努力學習
秦王政8年的時候成蛟叛亂,之後叛亂平息,嬴政在努力學習
秦王政9年嫪毐叛亂,嬴政那時終於也長大了,行了冠禮,回來的時候叛亂已平,嬴政開始親政
秦王政10年,嬴政就罷黜了呂不韋,秦國正式走向嬴政的一言堂
日三方
2 months ago
相較於劉徹和玄燁,嬴政收回王權的過程顯得水到渠成:他要親政了、叛亂就發生了,他去把亂平了,政權就有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有學者會懷疑成蛟叛亂、嫪毐叛亂,幕後搧風點火的推手都是嬴政,他在清洗秦國的牌、同時默默漁翁得利,這顯然不是讀點兒聖賢書就能學會的事 我覺得我讀的聖賢書也不少啊,但仍舊是顆傻白菜
縱使是有人在嬴政身邊幫他出謀劃策,小小年紀就能得此人才,亦足見其不凡之處 但說真的,嬴政身邊有名的人才,首推李斯,然後是蒙恬蒙毅和趙高,前者那時候不知道到咸陽沒有、後三者那時只怕比嬴政還菜
所以雖說秦始皇說"朕,受命於天",算是為他的皇權正當性提供一個背書,但實際上無論是他親政的過程、或是平六國的過程,可不就是"受命於天"嗎?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因為總是徹政徹政的看,所以雖然我看不太上劉徹(老是佩奇佩奇地喊他),但漢武帝的歷史我也補了點兒 好吧,其實我真正補的是衛青和霍去病的歷史
衛青改良了騎兵戰術、而且他很擅長以戰養戰,不同於白起是打殲滅戰的第一人,戰報都是殺敵多少多少人,衛青的戰報有很多是俘虜的數字,而且他搶人之外,也搶牛羊馬 沒道理只准你匈奴搶劫啊,寇可為,吾亦可為啊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漢武帝劉徹有兩大愛好:一是愛打仗、一是愛美人
這兩大愛好讓他後來沒少被唐代詩人拿出來當負面教材諷喻唐朝皇帝:
漢皇重色思傾國的漢皇說的是他、武皇開邊意未已的武皇說的也是他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但劉徹好色歸好色,他挑老婆的眼光可是一等一的:
他第一任皇后是陳阿嬌,因為有陳阿嬌和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的支持,劉徹才能登上漢朝帝位(不然他這輩子大概就是個好色的諸侯王而已)
第二任皇后是衛子夫,帶來了漢朝的三張SSR:衛青、霍去病、霍光
第三任皇后是勾弋夫人,幫他生了劉弗陵,也就是下一任漢皇
不然照巫蠱案那樣的殺法,漢要提前亡在他手裡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把漢匈戰爭的勝利算在衛青和霍去病的頭上,畢竟他們是明面上的將軍,漢匈戰爭在他倆之前說是屢戰屢敗都不為過
不過最近開始有點兒改觀,起因是我看到一個漢武大帝的電視劇的片段,裏頭霍去病第一次以800人攻破匈奴王庭,劉徹大悅,封霍去病為冠軍侯,之後就問霍去病:你能再用同樣的方式打勝仗嗎?
霍去病回答:戰場上瞬息萬變,所以臣無法保證每次都能找到匈奴王庭,但是臣能保證一定都能打贏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聽起來就挺不靠譜、我也不確定歷史上霍去病是不是真的就說得這麼不靠譜,但重點是劉徹他信了、並且真讓霍去病去打
也許這之中劉徹有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而且他也真龍強運地賭贏了,不過單就劉徹敢用一個不到20歲小將的魄力,而且衛霍二人打匈奴的每場戰役,從未聽說劉徹有在後勤糧草方面刁難他的兩位將軍、甚至這兩位將軍還是歷史上少數善終的名將 當然霍去病善終可能真的是他死太早,不過衛青死的年紀以他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也不算特別短命了,就不得不說漢武帝還是有過人之處
日三方
2 months ago
至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岳飛如果能得宋高宗有漢武帝一半的信任,可能整個宋金的歷史就要改寫
當然岳飛的死也跟他的個性有關,他的個性其實不像衛青那麼好。不過我是不太贊同把岳飛的死全部推鍋給秦檜,畢竟無論宋高宗是默許、還是他真的昏庸得不知道下頭人在搞什麼鬼,他是皇帝,他才應該擔最大的責
相較之下,劉徹真的英明得多也乾脆得多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另一個改觀的點是,我本來以為佩奇繼位時,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接手的是個國富民強的大漢,所以這貨才吃飽了撐著開始想打仗
後來才發現我錯怪佩奇了
他繼位時的漢朝完全和國泰民安扯不上邊:內有外戚專政、外有宗室諸侯王和功臣後代虎視眈眈,然後他一繼位馬上還碰到漢朝大飢荒,天崩開局也不過如此
所以劉徹也是費了番心力,成立內朝、培養自己的人才、改革經濟、改革幣制、化解諸侯王的威脅
他改革經濟、改革幣制的過程,我這兩天剛好找到幾部紀錄片在講這塊兒,我大受震撼:每個字都看得懂、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它們在幹什麼
我不確定當年桑弘羊向劉徹講解這些改革時,佩奇到底聽沒聽全懂,但他知道這個人能用、推行桑弘羊的新法不能說都成功,但至少大部分都有達到劉徹最初的目地,漢武帝就有過人之處,畢竟歷史上變法失敗的例子可不在少數
日三方
2 months ago
這也是我喜歡歷史的地方
同一件歷史,從不同的角度看,總能得到不同的感想和樂趣
日三方
2 months ago
不過漢武帝時期漢朝的老百姓是過得很苦,說他窮兵黷武也是真的,因為在打完匈奴後,劉徹就打上癮了,開始百越福建朝鮮到處亂打,漢武帝時期中國的版圖相較秦朝的版圖足足大了一倍
以中華民族和中國的角度來說,劉徹絕對是功大於過,否則之後這個種族也不會以"漢族"自稱,但對當時的老百姓來說,劉徹是他們一輩子的苦難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所以以古鑑今,有時候看到某些主戰派,我也很想知道,他們是否做好當領導者"罪在當代"的那個"當代"的準備了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最近在嗑句踐夫差
就說了什麼都嗑讓我營養均衡,想我不嗑策瑜少了多少樂子,但真的沒辦法,我不能對不起二喬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我本來以為我春秋戰國的歷史學得還行,嗑了句夫之後才知道行個毛線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嗑歷史同人,首先要先認人
當初嗑徹政時,無論是李斯趙高蒙恬蒙毅王翦王賁,還是衛青霍去病主父偃東方朔董仲舒,基本都略有耳聞,至少是文臣還是武將還是分得清的
大概就一個桑弘羊不太熟 因為歷史課本只介紹董仲舒
但現在嗑句夫,我才赫然驚覺他倆時代的人我居然就認了個西施范蠡0.0
伍子胥居然跟他倆同時代0口0?
文種文醜傻傻分不清;伯噽是誰?孫武又是誰???我就聽過一個牧羊的叫蘇武
鳩淺???這又是誰?????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噢,對了,嗑這對CP,其他人都可以不認得,但鳩淺得認識
越國的語言跟我們現代不同,"句踐"是音譯,越王劍上記載越王的名字是"鳩淺"
我真心覺得句踐比較好唸
我還是看了對岸暱稱句踐"九千"才終於知道那兩個字是啥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後勁好強
我在對岸糧倉(?)看到一個句夫的企劃叫"五月初一"
剛剛終於翻到了文案和宣傳詞:
五月初一,宜嫁娶、宜訂盟、宜入殮、宜安葬。
"大王...吳王,該入葬了。"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背都涼了XDDD
忘川風華錄的句夫裡的夫差常給我的感覺都是:莫挨老子
你不要過來啊啊啊啊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最近看了好幾篇秦皇粉寫的政哥沙雕文
我其實不太喜歡沙雕文,可沒辦法,政哥的CP我只吃徹政,其他人我都覺得配不上我的北極星、自創更是不行
基建文嗎,要合乎史實的我還不如看紀錄片、不合乎史實的我覺得那是在羞辱那個時代的老百姓
剩下能看的就只有沙雕了
日三方
2 months ago
不過雖然是沙雕,有些沙雕文的作者還是讀了不少史料
就有個作者很是感慨,他說觀史料,政哥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賊晚,每天睜開眼睛就是工作,光奏摺至少都要看120斤(後人經過各種考證和換算,120斤奏摺大約可寫31萬快32萬字),然後畢生所求也不過就是一顆長生不老藥
然後他要長生不老藥幹嘛?為了繼續工作啊
真的還不如給他呢,如果當年政哥真能得一長生不老藥,搞不好我們現在都不用讀英文了(笑)
日三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然後對比政哥每天看31萬字的閱讀速度,佩奇也有個關於閱讀的軼聞
東方朔初入長安的時候,也呈了奏牘給漢武帝,這些奏牘大約10萬字,漢武帝很感興趣也讀得很認真,每次看到一個段落還會認真做記號、下次再讀
然後他讀了多久呢:讀之二月乃盡
雖然漢武帝是把東方朔的奏牘當成閒書在看,而且儘管我們評劉徹"窮兵黷武",但光是要能找出那麼多錢打仗就可知劉徹是個認真的皇帝,他的政事不比嬴政輕鬆,不過假設兩份史料都屬實,仍不難看出兩者閱讀速度的差距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忘川|勾夫】赐我|“是恨是爱还是执念难捱”_哔哩哔哩_bilibili這首"賜我"我第一次聽的時候,配圖是原神的愚人眾,因為我沒玩原神的緣故,所以感覺不太出來畫面和歌詞搭不搭,也對歌詞沒啥印象
但是這首歌的歌詞和句夫是真的挺搭的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句踐和夫差是非常典型的相愛相殺,他們在正史中也許沒有愛情 誰知道呢,但對彼此的情感絕對是很複雜的
我知道很多人應該跟我弟弟一樣,講到句踐夫差就只想到臥薪嘗膽,但實際上吳越的恩怨並不只發生在他們這一代
日三方
2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cy4hlF9JyRp6EHCxsjVFs.png
這張圖就很能看出吳越為啥關係微妙
一方面他們地理位置相近,二方面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楚國,換言之吳國和越國有彼此鬥爭搶奪資源的時候,但也有合作一起對抗楚國的時候
所以有些史同裡設定句踐和夫差從小就認得,我是相信的
但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句踐應該是從小就被當成儲君在培養,可是夫差我印象他上頭是有哥哥的,加上吳王闔閭(夫差的父親)個性上也比較好大喜功,這就導致夫差相較於句踐,性格上是更向紈絝靠攏的
日三方
2 months ago
順帶一提,上頭那張圖也很能看出秦國真的開局不利
它既沒有齊國的富庶、也沒有楚國的龐大,但是在春秋戰國的爭霸中能笑到最後,真的只能說天意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回到吳越爭霸的話題
吳越交惡的導火線始於晉國聯合吳越對抗楚國的策略,所以吳王闔閭就用這個為藉口,指責越國在吳國攻打楚國時沒有幫忙而出兵攻打越國
當時的越王是允常,他是句踐的父親,他認為越國僅有向晉國朝貢的義務、但是沒有幫忙出兵打仗的義務,認為吳國師出無名,兩國開始交惡
這場仗越國戰敗,但是並沒有動到越國的筋骨,忍耐復仇也算是越國的家族絕活了,允常後來就等吳國又一次攻打楚國失利的時候,趁機攻打吳國
雖然一樣沒有動到吳國的根本,但是兩國至此徹底結怨
日三方
2 months ago
說起來吳國還是先撩者賤
吳王闔閭趁越王允常去世、新君也就是句踐即位的時候派兵攻打越國,沒想到反而被句踐反打並追擊到姑蘇(吳國的首都)
史書上記載吳王闔閭被句踐射傷腳趾、並因此傷重不治,另外我印象夫差的哥哥也就是吳國當時的太子也在這場戰爭中犧牲,所以闔閭才把吳國交到夫差手上,並叮囑他務必為父兄報仇
日三方
2 months ago
所以夫差其實也過過一段"臥薪嘗膽"的日子
夫差剛即位的時候勵精圖治,並命僕從每天早上提醒他:你忘記越國殺你父兄的恥辱了嗎?
夫差則必會回答:不敢忘
就這樣過了2年還是3年,輪到句踐開始坐立難安,所以主動出兵攻吳,但被夫差反打
你說夫差不恨句踐嗎?他恨,這是他殺父殺兄的仇人、你說夫差的身邊沒有人勸他殺了句踐嗎?別人我不敢講,伍子胥一定每天在夫差耳邊碎念殺了句踐
當然我相信夫差留句踐一命的確存著折磨他的心思、覺得殺頭不過頭點地,他要句踐活受罪,可是如果不是夫差放句踐回越國,句踐再能忍耐也沒戲
與其說夫差是驕傲自大,倒不如說他希望吳越兩國能結成真正的兄弟同盟(所以他不但放句踐回越國、他還給糧食),也許在放句踐回國的那瞬間夫差真的是腦抽了,但是當他因為這件事決定賜死伍子胥時,我相信夫差是有感覺不對勁的,只是已經回不了頭
日三方
2 months ago
同樣的道理
我相信句踐作夢都想吞吳,但是對於夫差,他的情感絕對也不只有恨,不然姑蘇城破的時候他直接賜死夫差就好
可是句踐這時候卻說"王其無死",還給夫差三百戶人家,讓他去甬東養老,甚至沒有要夫差像自己之前那樣做奴僕的意思(大概是覺得依照夫差的個性,真逼他做奴僕他會受不了自裁)
不過夫差到底不是紈絝公子,他自大也驕傲,所以還是自殺了
然後很多同人文的故事就從這個時候開始,這也就是很多句夫文看起來都很陰間,49K又被稱為女鬼攻真的不是沒有原因
49K是姒鳩淺的諧音,就是句踐(前面有提過),我也喜歡叫他49K,一來比較好打,二來有種比真金還真的富貴感XDDD
日三方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木鱼水心的个人空间-木鱼水心个人主页-哔哩哔哩视...
最近在翻春秋戰國的歷史,意外翻到這個,還不錯看
它講得不太細、一來時間跨度太長、二來年代也太過久遠,很多資料都流失了,就拿商紂來說好了,我們都知道他暴虐,但後來根據考證你會發現他是越來越暴虐:古人都喜歡以古鑑今,所以為了敦促現在的君王,就很喜歡拿商紂王舉例,反正不管紂王幹沒幹過,全往他身上套就對了
所以在讀歷史記載的紂王,會發現它其實有很多矛盾的地方
不過對於建立印象和概念已經足夠
日三方
1 months ago
最近在玩忘川風華錄開始重溫歷史,我才發現我應該是真的喜歡春秋戰國的歷史
其實那段時間的平民百姓是非常非常苦的
我也是最近看了很多文(歷史的、同人的),才發現春秋戰國時代的平民和唐宋之後的平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唐宋以後的君王多少都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概念,自漢朝獨尊儒術以來,變形的儒術也不斷告訴國君要勤政、要"愛民",但是春秋戰國時代其實沒有愛民的概念
戰國時代出了很多變法的能人,但是變法的關鍵都是富國強兵,和老百姓的生活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日三方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所以看秦始皇的同人小說,特別是那種主角是今穿古的歷史同人,這類史同的終極目標都是幫助秦始皇避開秦二世而亡的結局
當然我仍舊認為秦二世而亡,該負大部分責任的是趙高胡亥,一來胡亥並不是政哥選定的繼承人、二來我真的相信當年如果是扶蘇即位,歷史會改寫:項羽應該還是會冒出來作亂造反,但是劉邦不會趁勢起義
而如果沒有劉邦,我並不認為項羽能奪得始皇帝的天下
更重要的是胡亥除了在短短五年內敗光了秦朝的國力,他更要命的作為是殺光政哥的子女,這也是秦朝後來無法像劉秀復興漢室那樣中興的原因
扯遠了,回到穿越者的話題
這類穿越者挾帶後世的經驗和智慧而來,早就知道讓秦朝國祚綿長的正確答案是什麼,但是他們會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都是說服嬴政讓一部分的利益給老百姓
日三方
1 months ago
人類很難理解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
這也是秦始皇和李斯為什麼偉大的地方,他們第一次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所有的制度規範都是摸石子過河,然後他們想到了要廢封建、行郡縣,這個制度經歷過漢初的驗證,我們已經曉得對封建王朝來說,郡縣制就是比封建制更好的答案,但是當時大部分的人都是認為封建制度才是正確的,是前人的智慧、是聖人的制度
他們想到了要統一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為中華文化的流傳保存奠定基礎
但是你要他們想像到"愛民如子",這題是真的超綱了
因為就好比現代資本主義不會在乎工人的死活,當時的貴族真的很難想像老百姓有一天會造反:要知道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是陳勝吳廣,那也在秦始皇之後啊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當權者才知道"要對老百姓好一點兒"、"不然他們是會造反的"
而且很多時候百姓造反比貴族造反還棘手
日三方
1 months ago
但是即便是一個老百姓過得那麼苦、那麼沒有人權的時代,我還是喜歡春秋戰國的歷史
中國分裂時代的歷史中,我只喜歡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我都非常非常不喜歡,三國的歷史我其實也不是很感興趣,我後來想,大約是春秋戰國的歷史是我的歷史啟蒙吧
日三方
1 months ago
不過春秋戰國的歷史是真的很不好讀
常見的春秋戰國的歷史書籍脈絡是長這樣:春秋就從春秋五霸開始依序講述,然後由於春秋五霸除了齊桓公和晉文公之外,另外三位是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吳王夫差和越王句踐C6取3,當然大部分的春秋歷史這8個人都會提到,但是除了吳越爭霸之外,前面的部分其實就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跳著講,所以很難形成一個有系統的概念
事實上我也是最近迷上句踐夫差,才曉得吳越爭霸的歷史成因其實是晉楚之爭
BTW,我心目中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越王句踐
日三方
1 months ago
然後我想很多人搞不好還不曉得春秋和戰國要怎麼分
我一開始也以為"就是個感覺",不過這個弄清楚的時機比較早:在考高中聯考那會兒就知道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是比較公認的春秋和戰國的界線
但我也是到最近才知道"三家分晉"這件事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它象徵著周天子的王權又一次的衰落
日三方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當時的啟蒙書因為是兒童讀物,所以戰國歷史的寫法也是一個一個的小故事,這種寫法有好處,就真的還蠻有趣的、然後雖然很凌亂,但對戰國歷史也會有個大概的印象
但如果你想要有個清晰的脈絡 不要像我一樣幾十年後才終於意識到那個眾叛親離(?)、連親媽都想推翻他的倒楣皇帝兒子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秦始皇,我的建議是跟著秦國的歷史走
三家分晉的時間大概在秦靈公,那個時候的秦國還沒有什麼大動作,所以開頭可以先了解一下各家變法的動作:第一個是魏國的李厘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等讀到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後面就跟著秦國的歷史走,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時間軸和體系
日三方
1 months ago
話說最近讀先秦史,還看到一個很陰間的說法:
商鞅知馬力、比干見人心
做個人吧,這種講法真的超地獄的
日三方
1 months ago
《猜猜他是谁》但是龙凤猪【忘川手书】_哔哩哔哩_bilibili這個好可愛,可是因為配音都是同一人的關係,我看了好幾遍才看懂
視頻主軸是三個皇帝在玩遊戲,其中一個人頭上貼紙條,另外兩人根據他頭上的紙條給予提示,然後被貼紙條的人要猜頭上貼的紙條寫的人是誰
他的手書畫得不錯,但考慮進會看這噗的人應該只有我在玩忘川風華錄,所以說一下,藍衣服的是秦始皇嬴政、紅衣服的是漢武帝劉徹、黃衣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日三方
1 months ago
政哥的回合,政哥頭上貼的就是嬴政,也就是他自己
日三方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嬴政:這個人歷史地位怎麼樣?
李世民:此人功績甚高,且對後世影響深遠
劉徹:同時也窮奢極欲,好大喜功
嬴政:知道了,就是你(指劉徹)
劉徹:還沒說完,他的陵墓規模可以說史無前例,太鋪張了
嬴政就把紙條撕下來、看到謎底,然後很不爽地質問劉徹
嬴政:你的陵很節儉嗎?
漢武帝的茂陵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雖然聽說大部分遊客進去都是直奔衛青和霍去病的陵墓,劉徹的陵墓有空才會繞過去,大家感受一下節儉不節儉 當然跟始皇帝的驪山陵還是沒得比,一個只是東方金字塔、另一個是世界第八奇蹟
日三方
1 months ago
佩奇的回合,劉徹頭上貼的是隋煬帝楊廣,跟後面李世民頭上貼的是同一人
他們兩個猜的過程都有點兒心虛是因為提示剛好都跟他們自己的情況吻合
日三方
1 months ago
劉徹:該我了吧
李世民:此人頗有雄心壯志
嬴政:但一開始並沒有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當皇帝後南征北戰、四處用兵
嬴政:仗著家底雄厚、揮霍無度、最後──
劉徹:(心虛)呃,最後還是知道要反省自己的(指漢武帝晚年下輪台詔罪己)
李世民:反省了嗎?
劉徹把紙條撕下來,發現謎底不是他、是隋煬帝 隋煬帝可能還來不及反省就被李淵幹掉了
劉徹:沒有
日三方
1 months ago
最後是二鳳的回合
日三方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李世民:行了行了、我來,給點提示先
劉徹:這個人排行老二
嬴政:但本領卻超過老大
劉徹:建立王朝沒少出力
嬴政:可按道理皇位跟他沒關係
李世民:哎、這可不能亂說哦
劉徹:又沒說你、你急什麼?
李世民把紙條撕下來,發現謎底不是他
李世民:我急了嗎?
日三方
1 months ago
独掌大权的刘太后为何没变成“武则天”?| 罗振宇《文明之旅》之1023我一直很喜歡羅胖的口述,之前我就有在聽他的羅輯思維
本來宋的歷史我是不太感興趣的(認識我的人應該都曉得我最近都在迷先秦,中間一度想擴展糧倉(?),所以打算讀些魏晉南北朝的歷史,但就沒找到合意的紀錄片,加上同人文也沒翻到好看的,就作罷了),不過這集的主角劉太后我倒是有幾分興趣
憑良心說宋朝的太后我只對曹太后有點兒印象,她是宋仁宗的皇后,是玩了忘川風華錄才知道宋朝真正有名的太后是劉太后,她是宋仁宗的媽媽,傳說中貍貓換太子的那個壞皇后
因為玩忘川風華錄的緣故,我知道劉太后是個不亞於呂雉、武則天的傑出政治家,剛好羅胖有介紹就想說來看看
日三方
1 months ago
這部影片實際上對劉太后的生平沒有太多著墨,主要重心是在講宋朝的政治制度,南北宋一共18位皇帝,出了9為垂簾聽政的太后,但不同於大漢朝,兩大政治問題就是外戚和宦官,宋朝有很嚴重的外患、有很嚴重的黨爭,但還真沒聽說過大宋的外戚和宦官有搞出過什麼妖蛾子來
事實上我想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在看影片之前都不曉得原來宋朝也有這麼多未成年就即位的小皇帝
宋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就是在做一個查漏補缺的動作,自先秦以來的各種政治問題:士族、外戚、宦官、地方節度使等種種君主專制體系上的缺失,在宋朝都得到很好的防範與修補,這個極度成熟的官僚體系間接也使得之後的明代,即便出了那麼多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整個國家仍舊能夠良好運作
日三方
1 months ago
當然世上不存在完美無缺的制度,所以自宋以來開發出新的問題:
首先文官權力的擴張最終導致文官們的分裂,形成朋黨與黨爭
其次極度的中央集權的確使得宋以後不再出現像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分裂的局面,但頭重腳輕最終也導致自宋以後對胡人再也沒有秦漢唐時期的壓制力,宋明兩大漢人政權都是完結在胡人的手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