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昨天打完那個讀書心得之後心裡有很多想法冒出來,真心覺得待在適合自己的環境非常重要
latest #11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一直想到原子時間那本書(不是原子習慣),因為那本書是我第一次明顯有種很奇怪的感覺的書,也不是說它不好看,其實它滿好讀的,我之前也寫過這本的心得,但我就感覺我在讀的過程中一直在挑人家毛病(我感覺自己怪怪的,不是書怪怪的)

或許是因為對於創作這件事情比較熟,我當下就滿明顯的感受到這本書不適合我,他花了很大一個段落在教導「如何培養動力」讓自己能在下班之後繼續有生產力,但對我來說不太需要,我的問題是想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太少,所以這個命題對我來說就很奇怪

因為我心裡就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問「為什麼這種事情需要特別培養啊?」(也不是說沒有動力就是有問題,是我沒有這個需求),雖然我現在是用文字把這個感覺打下來,所以可能非常明確,但是在當下是感受不出來的,只會一直覺得怪怪的,然後為了找出這種怪怪的感覺,常常就會開始錯誤歸因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窮查理那本書裡提到人們有個傾向是會把眼前的情境歸咎於一個最明顯的原因,但原因可能根本不是那個,這點我真的深深有感,自己就是因為這樣走了很多彎路。像是我大學的時候非常不喜歡商業設計對於市場的看法,所以我後來做的事情就是一直去證明為什麼這樣的想法是有問題的,我後來也找到了自己的結論,但回頭想想其實這個結論也不能改變其他人,我得到了這個答案只能解決我自己的問題,並不能真的說服別人改變想法

我今天想了很久,我很討厭的那句「我們跟藝術家不一樣,藝術家只做自己想做的作品,但應該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才能賺錢」,其實也只是跟我的一個底層價值觀衝突,所以我才會一直覺得怪

那就是,我不相信人在社會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考慮其他人,我不相信人生來就自由,我不相信社會上的所有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或信念,這些都是後天爭取來的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所以「自己想做的」跟「別人想要的」,某種程度上對我來說是類似的東西(因為我超級容易被環境、被別人說的話影響),那句話就像是「我喜歡蘋果,但我又討厭蘋果」一樣,前後是一樣的概念但互相對立,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句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話(當時我沒有想的這麼清楚,只是一直覺得很怪),就會開始往不對的地方鑽牛角尖,像是一些感覺「很明顯這裡有問題」的地方

我後來覺得其實也沒錯(但跟我原本的出發點不同),一個作品是否被歸為商業,其實跟作者本身想不想做無關(他不是正相關也不是負相關,只能說有連動關係,所以拿前者去否定後者很奇怪),而是市場本身的接受度還有行銷策略,只是可能基於某種情感因素讓一些人喜歡把這些東西連在一起講

(我其實一直覺得藝術家個性跟女人就是XXX,在談話中常常是一樣的脈絡)
立即下載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因為有很多老闆也會因為堅持己見推出不適合的產品,讓企業營收下降或者消失在市場之中,但從來沒有人會說這些老闆的行為「很藝術」,我也從來不覺得藝術家就可以脾氣古怪、多愁善感、剛愎自用,我的研究所論文在籌備階段有很長的時間都在探討這件事(但不是主要內容),我覺得這種形容就跟酒後亂性一樣都是藉口

至於能不能賺錢,我自己去接觸了一些真的在從事藝術行業的人,也訪問過新人的藝術家(而不是什麼都不接觸就用自己的想像去講別人是怎樣,這種說法跟外人說設計就只是在畫圖哪有那麼難,不是一樣的嗎),這個命題我也有了自己的答案,還有個研究所的朋友曾經在聚會上說過「我後來不做設計了,因為藝術案的酬勞比較高啊」,也讓我確定了其實現況跟我大學聽到的不一樣。藝術家從來就不是「做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是面向的市場不同、表現的方法不同而已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雖然回到我自己的底層價值觀,剝開來檢視之後,這樣的想法也不是全然正確的,只是因為我的出發點是這個,所以我會聽不懂那句話(就像我不懂為什麼動力是需要被培養的一樣)

我覺得我可能生長在一個相對壓抑保守的環境,所以才會不相信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成長的過程中遇過超級多認知失調的長輩,他們做的事情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是自己厭惡的,但是在醃黃瓜效應的影響下,就算你不同意那個價值觀,也會因為環境的影響,開始出現一樣的行為

所以對我而言自己想的跟做出來的行為不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所有人都是為了取悅別人而行動(我現在知道這種行為很奇怪),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才會聽不懂那句話,並且不認同。或許更根本的原因是,我覺得我都到一個大都市了,我為什麼還要過跟鄉下人一樣的生活,困在其他人的思想裡、聽命行事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也會想那些話大概是說給那些完全不考慮別人、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聽的(但我到現在還是覺得,這種人真的很多嗎?所謂的自己的想法,有多少是真正自己原創出來的,還是是受到某種環境影響而出現的,在這樣的前提下,這些想法可以被稱作是自己的嗎),只是對我而言那句話給我一個感覺,有點難講,但就是某種傳產的氛圍(我極度不喜歡那樣的環境)

我覺得替別人著想很基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強調這個,但以前的我會覺得別人一定也懂這個道理,所以講這些話鐵定是有更深的涵義吧......但我後來發覺沒有,其實就是出發點不同,得到的結論不一樣而已,因為我根本不會從那裡出發,所以也不需要硬把那個目的地畫進自己的行程裡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奇怪的人(然後也覺得這個世界很奇怪),我感覺自己沒有很笨啊,可是真的常常聽不懂別人在講什麼,後來發覺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同溫層而已,才會出現我不懂幹嘛在意這個的狀況,反之亦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走了很多彎路,例如我前幾年就很熱衷於讀什麼娛樂至死之類的,直到之前看了窮查理才發覺我根本方向錯誤,我不應該在別人的領域裡挑毛病,而是應該直接去找適合自己的地方待著

最近聽的幾個節目都有提到類似的觀點,跟環境格格不入的時候第一個要做的不是自我懷疑或者批判環境,而是先換個環境,如果還不行就再換,換個三四次之後發覺自己還是格格不入,那可能才真的是自己有問題。資源跟地位不足的時候永遠不要去想著要改變環境,而是去找適合自己的地方

我學到一個觀念,當整個環境在強調一件自己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的時候,就是一個訊號了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最近覺得看書跟畫圖一樣,要完全理解一本書講的內容,一定是你已經知道他到底在講什麼了,才會讀的懂

很多人說窮查理有點硬,但對我來說還好,因為他裡面的情境是我想了快十年的問題,我真的無時無刻都在想這些問題,也初步有了一些自己的結論,我覺得這個時候再去看這些文字,才會真正的吸收進去

像是我也讀原子習慣,但就沒有學到什麼東西,因為我不太會去執行那些行為,我的習慣養成已經有自己的模式了,也不需要特別培養(但是原子習慣是一本讀起來很舒服的書,作者的文字很溫暖而且有力量,而且我可以明白為什麼大家需要這樣的書)
揩季_kezing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覺得原子習慣能在榜上這麼久真的是有原因的耶,因為雖然是我用不太到的東西,可是我完全不會有種「看不懂」的感覺,我覺得作者在要用什麼角度論述事情是真的有下功夫,不是每本書都可以寫成這樣,很容易就會太堅持己見或者就說別人有問題、學別人那樣一定會死掉(就跟商業藝術喜歡講藝術家會死掉一樣),這真的是我看書的時候很常看到的論點,跟作者站在同一邊的話還好,不同邊的話又要開始鑽牛角尖了

但我也知道不要寫出這樣的文字超爆難,因為我自己也寫過一些文字作品,要做到概念明確、立場堅定又通情達理(不傷害其他人、不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揩季_kezing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
放颱風假,中午吃飯的時候看到一部邪教影片,我感覺我之所以很在意個人想法有沒有受到重視,也有可能因為生長環境一直給我一種邪教感(我覺得某些社會價值觀就是一種邪教,鄉下環境又很封閉,就會變得很壓抑),在那樣的環境裡個人是沒有自我意志的,所以我才會有那樣的底層思考吧(覺得人在世界上不可能照著自己的想法行事),其實也是個很極端的想法

可能就因為是在天平兩邊的極端,我才不認同那句話吧
揩季_kezing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又或者說我看到很多認知失調的人,最後都會反過來迫害別人(我最近會遠離那種一直把『為了五斗米折腰』掛在嘴邊的人,因為這些人其實並不認同這個價值觀,認知失調到最後沒辦法撫平心裡的剝奪感,看到別人過得好就會試圖把身邊的人都折成兩半),就開始感覺人生在世應該要更考慮自己的想法才對,我也曾經想過應該要壓抑自己的想法,去做別人認為是對的事情,但後來發覺這樣真的不行,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做不了,強迫去做只會讓那個失調更嚴重而已(然後還會覺得世界就是這樣,進入一個悲慘的循環)

人生應該要先以自己為出發點,再去考慮別人的想法,自己永遠要擺在第一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