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底電池小例子 分享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39. 雜噗筆記 #雜噗筆記 #書籍感想

只有黑夜
<只有黑夜 Nothing But the Night>

By John Williams /譯:馬耀民


喔不要怕,老兄,沒什麼好畏懼的,
不要左看右看了:
所有你踏上的無盡長路上
只有黑夜。

——A•E•Houseman
latest #14
掰噗~
1 months ago
唉唉唉 (p-sad)
(・ω・)(正在更新大腦資料庫)
立即下載
亞瑟•麥斯里從夢中醒來。

他想要吃太陽蛋,他不想要吃太陽蛋。

他想要女服務生對他的選擇表現驚訝;想要朋友不要沒事就大驚小怪。

他希望父親接電話;不希望父親跑來他的跟前。

想要隨意搭訕的女郎克萊兒跟他在一起;但靠在她身上時,他又提不起勁。

亞瑟•麥斯里像個掙扎的人偶,他覺得好像能看見自己,又好像是別人在用自己的身體說話,他有時清醒,有時候卻又想要尖叫。

但到最後,一切都無所謂了,一切都無所謂了。

亞瑟•麥斯里明天還要繼續在這個黑暗裡生活下去。
=============
從書封至內容,從人物到場景,<只有黑夜>是本奇怪的書。就如譯者在後記所寫,這本書作為約翰•威廉斯成名前的作品,有著不同於前者的敘事漏洞。

不只故事發展的邏輯有不合理之處,文筆在閱讀上也帶給人喀喀絆絆的感覺。

但正也是因為這本書包裹著某種拙劣的不完整,才有它帶來的某種,尖銳又虛弱的神經質在裡面。
見底電池小例子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只有黑夜>很黑,從外表來看,它是本超乎我想像的包裝書籍。

它很虛弱,在文字的排列上,因為以主角亞瑟•麥斯里的視角書寫,文字間大量流轉在一種結巴、質疑、迂迴又生疏的敘述裡。有時候重複的形容詞一再出現,有時候不相關的字詞突然蹦踏出來。

它也有點詭異,不斷傾倒出一個人類在一日的生活裡,他的思潮是如何像碎裂的石屑般,既不連貫又滔滔不絕。
見底電池小例子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如果以擬人的手法來形容,<只有黑夜>就像是一名不斷喘氣,時而尖叫的孩童。它沒有什麼明顯的故事特色,也沒有什麼極端與人不同的優勢。

他有的,是一種沒有什麼作為,但時不時突然發出尖叫聲,想藉此吸引你注意的動作。

因此,當我在閱讀本書時,花費了比預期還長的時間。雖然本書文字簡單,卻因為亞瑟•麥斯里不斷出現的神經質反應,造成閱讀上有種默默的高壓氛圍在壓迫者閱讀者,但這種高壓卻又沒有帶出任何危險,只有亞瑟•麥里斯莫名其妙的瘋癲再現。
就像一名包裹在成人軀殼下的孩童,每隔一段時間就想用尖叫聲顯示自己的權威、不高興、自滿與渺小。

這本書不論從封面至內容,或是從人物到文筆來觀看,都實實在在的是亞瑟•麥斯里的人格具象展現。

<只有黑夜>是一本虛弱又神經質的書,它讓它的閱讀者,在觀看時被亞瑟•麥斯里的瘋癲騷擾,冥冥中感受那個男人無法平息的折磨與不作為。

===========
說實話,例子一般不會認為一本書有什麼如人類一樣,明顯展現的性格可言,但直到我閱讀了<只有黑夜>,才發現書籍,恐怕真可以如人類一樣,讓它自身的內容代表自身的性格。

某方面來說,<只有黑夜>是本,我目前讀過的書裡,唯一讓我覺得呼吸「虛弱」的書。

我不想讓心得感想變得很像某種靈性的感知分享,但因為這本書有種怪異的特質在,我很難像以往一樣,用敘述事物的視角去評論內容。
如上所述,<只有黑夜>是本虛弱的書。因為不論我看過的任何書籍、雜誌、網路小說、片段文字,即使再乏味、枯燥、敘事平坦、文法錯誤、字數短少,都不會出現本書帶給人的現象。

那就是「虛弱」的感受——我被本書搞糊涂的原因。
仿效<尤里西斯>寫一日生活的方式,<只有黑夜>的意識流寫法,讓它的整體氛圍充斥著亞瑟•麥斯里的脆弱感。你會發現,在所有自己讀過的書籍中,唯有這本書看似沒有什麼特質,沒有什麼優點,沒有什麼作者賦予的期待,卻又嗷嗷待哺地希望被餵食關注。

它就像,連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被寫出來一樣,只是循著某種當下的衝動,在你翻閱書籍時發出尖叫。

它是本,當你打開它時會納悶:「你怎麼會這樣被寫出來呢?」的書。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