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因 來證明我分子生物學有pass
的確就生物學上,性染色體有Y就是男的
但是好像很少人提到「表觀遺傳學」的觀點
這門科學是2000年人類基因體解碼計畫後開始的,因為基因的數量跟實際產生的蛋白質對不上等種種理由,科學家合理懷疑除了鹼基對排列的編碼,生物體還有許多機制在調控基因表現
基因的表現方式,是由上面的DNA編碼先轉錄成RNA(核醣核酸),再由核醣體轉譯成蛋白質,蛋白質再組成生物體,呈現生理機能
但是,染色體上並非每一段DNA都會表現出來,會表現出來的才叫做「基因」,基因以外,染色體上還有很多緘默的DNA片段,被轉錄成RNA後叫做intron,會被剪掉,不會變成蛋白質
那,如何決定那些DNA片段會被關閉,或者表現呢?
目前表觀遺傳學認為,可能是經由修飾DNA(如甲基化)、組蛋白、染色體,或者由非編碼RNA(如rRNA, tRNA)來調控
這些修飾可能是由於母體懷孕時受到的環境刺激,或者生物體生活成長中遭受的外來刺激
也就是說,即便生物體擁有某條染色體,他也未必會表現出該染色體上的所有DNA片段,唯一能確定的、觀察得到的,是最終的成品,也就是蛋白質
而從生物體外觀功能,包含器官外型、賀爾蒙、代謝狀態、疾病等,可以知道問題是什麼蛋白質造成,然後再推論出是哪些基因表現出這些蛋白質
後來還發展出所謂的"omics",也就是各種「體學」,包含最傳統的基因體學,再發展出蛋白質體學、代謝物體學、微生物體學、transcriptomics(不會翻譯ˊˋ)等等,討論生物體中所有的蛋白質、代謝物、微生物的集合
總之,的確染色體的數量、種類差異會產生某些特殊生理現象,甚至導致疾病
但不能斷定某生物體因為擁有某條染色體、某段DNA片段就一定會表現出某個特徵
人類的基因表現是很多樣化的,而且所有檢測都有其限制,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檢測方式
還記得剛學到這些真的是被開啟新世界,愈了解科學,就會提醒自己,盡信書不如無書,一知半解最危險。況且研究日新月異,說不定現在教科書上的內容,過幾年就被修正了
謙卑的心是個好東西,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heart)
參考資料當基因不再是命運的主導者–淺談表觀遺傳學研究 -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Omics - WikipediaMolecular Biology - David P. Clark (學長姐代代相傳的骨董第二版
立即下載
https://images.plurk.com/4j2PcmWdJ34P8SGW0UJYnz.png
附上當年寫共筆寫到厭世做的梗圖
想當年分子生物剛好換老師教還換題目,沒有考古題只能硬幹,然後也沒有前人筆記只好自己寫,根本字字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