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有時之所以不太喜歡和內心沒有餘裕的人往來,是因為:
不過是按照自身步調,從容呈現出自律性,
也可能使對方內在產生「好有壓力」的念頭。
再來就會回收到,陰陽怪氣的反應。
根源大概是:
有餘裕的人,多半能按照自身意志做決定。因此,即便不受外力壓迫,也依舊自動自發,做好自認有責任,或他特別喜歡的事。
但是沒餘裕的人,
大多覺得他生命裡許多事情,都是逼不得已。
所以會誤把別人展現的游刃有餘,視為「提醒他該終止惡性循環」、「是時候改變現狀、停止內耗」=間接證明,他目前的選擇,其實是不利於自己的。
latest #20
掰噗~
說
3 months ago
掰噗秀秀
🫧 ͛.*璱︎︎𓂃⟡.·
3 months ago
但其實那個自動自發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讓人覺得「他這樣做很優秀,大家都應該效仿」,才如此自律。
單純就是他喜歡這個地方,所以願意貢獻。或者他覺得多貢獻一些,以他的現況來說,是綽綽有餘的。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棘手的是,首噗提到的概念,
又是很幽微的感受。
那些一直透過痛苦和勞動自我麻痺的人,會因為每天都在內耗,只能把固定副本打完,就累到睡死。
於是根本也不會重視內心的變化和感受,下意識透過避開讓他覺得有壓力的人,就不必特別反思:
這些感覺是如何生成的?
立即下載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畢竟是借由迴避,
獲得繼續沉浸於現況的緩衝空間。
所以他可能也不會透過吵架,
直接說出「光是看到你就覺得好有壓力」這種句子。
察覺他態度變化的人,也就找不到什麼契機,主動和他談這些事。結果到最後,往往也只能看著他繼續耗弱身心,直到崩潰或承受不住為止。
🫧 ͛.*璱︎︎𓂃⟡.·
3 months ago
與其說是:
嫌棄對方缺乏自覺,才不想往來。
倒不如說是因為:
明知那是覺察前的必然,但要真正抵達覺醒的沸點,勢必得讓肉體或精神,不斷受到折磨。
身為良知沒有完全喪失的「人類」,
多少都會有不忍的感覺。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而我的原則之一是:
對方如果還在裝睡,我也沒有接收到求救訊號,
那就不會主動介入或插手他人的決定。
因為這代表他不信任我。
或者他覺得當下,耽溺逸樂(休息放鬆)更重要。
無論是真的需要,還是為了轉移注意力而飲鴆止渴,這些態度與行動,就已經說明他此刻的決定了。
🫧 ͛.*璱︎︎𓂃⟡.·
3 months ago
基於尊重個體意志的立場,我也不方便直接給他邦邦兩拳,要求當事人面對更基源的問題。
因為我會顧慮到一件事:
假設這些結論不是他自己做出來的,
或者不是他主動要求我提供觀點才獲得。
那就很可能是,我出於「害怕失去這個人」,
也就是因為想控制局勢,而採取的行動。
🫧 ͛.*璱︎︎𓂃⟡.·
3 months ago
比起「透過粗暴的言語和行為,傷害對方」。
我更在意的可能是:我沒意識到,自己做出原生家庭的長輩,在我身上做過的、令小時候的自己,感到很痛苦的事情。
以這個觀點來說,我可能比較在乎的,
還是自己的「原則」或說「信念」。
所以我也不是什麼很高尚的人,
單純就是遵照自己認同的價值觀在取捨罷了。
🫧 ͛.*璱︎︎𓂃⟡.·
3 months ago
我不確定這樣是好是壞。
我只是很卑微地希望,就算只減少一個也好。如果透過這些覺察和反思,也就是不去控制他人、過度干涉別人選擇的藍圖,進而不再製造出,年輕時的自己。
也就是,活在各種焦慮裡的怪物。
對我來說,這會比較心安。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但因為這個社會目前的主流趨勢,就是利用各種行銷話術,刺激人們必須為了潛在焦慮而消費、行動。
例如:
繼續胖下去,逢年過節又要被酸了……
我如果不努力,是不是看起來就很廢?
新的iPhone又要出了,不買可能跟不上話題!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於是就算我盡可能不去影響當事人,只要他不透過自覺去洞察這一切脈絡,還有他底層的不自信。
非常遺憾,他終究還是會活在焦慮之中。
跟年輕時的我一樣,庸庸碌碌,也不知道為了什麼。
結論也只剩下很無奈的:
一個人會怎麼生活,
確實還是受到社會主流價值=多數人的影響。
🫧 ͛.*璱︎︎𓂃⟡.·
3 months ago
要想改變這種悲觀發展,
我只能讓自己變得更有影響力。
或許這就是我繼續精進,
沒有放棄學習各種工具的理由之一。
失去信念和健康、不知道抓住什麼才對的人,
特別容易盲從於權威人士的言行。
既然如此,就也只能讓自己更有威儀或專業性了。用始終如一的行動,展示舒適自在的生活風格,以靜態方式潛移默化。我覺得這個大概就是自己能做的事。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說到底,在他人覺醒之前,
早就已經走在前方的人,有時還真的……
只能做一尊塑像,被供奉在那裡,供人凝望。
有些人比較會說話,他們會說「你至少成為了路標或北極星,讓別人有方向可以參考」。
但這個「除了做好自己之外,就無能為力」的狀態,是近似於無重力的真空漂浮模式。對於習慣透過高效率行動,火速解決問題如我,是有點難受。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可是有些事情,也只有我能做到。
這我內心很清楚。
想了一堆,結論也只能是:
君子任重道遠。
沒辦法,在年輕人全面覺醒之前,我們中年人該做的事情,就是透過人生經驗,提醒自己不要橫衝直撞。
僅僅是溫吞地活著,默默前行,這可能就是一種對社會和群眾,陰柔但綿延的支撐力。
🫧 ͛.*璱︎︎𓂃⟡.·
3 months ago
但想到最後還是很想罵個幹。
我他媽居然也有一天,會需要用溫吞這種字眼形容自己。
不知道是真的從8+9轉職了,還是被歲月這把殺豬刀剁掉手腳(沒那麼多行動力和無腦的幹勁),結果成為了只敢坐在觀眾席上的懦夫。
不確定,只能透過時間去搞懂了。
畢竟小我也是第一次活超過三十歲,不明白怎樣做個中年人也是很正常的。對自己要多點寬容,否則就很容易不自覺複製這份嚴厲到他人身上。
🫧 ͛.*璱︎︎𓂃⟡.·
3 months ago
以前不知道看什麼作品,看到「要強大到不會迷惘」這種句子。三爻階段覺得好帥,那是我想成為的感覺。
現在:
白癡哦,會迷惘才是正常的。
只要求絕對陽剛、不能脆弱,反而很病態。
重點是搞懂這種迷惘怎樣來的,不要被對應的焦慮帶走節奏。每一個當下都忠於自己的信念,不管別人怎麼說、怎樣看待,成為能讓小時候的自己,會由衷尊敬的人。
🫧 ͛.*璱︎︎𓂃⟡.·
3 months ago
真的從頭到尾都和別人無關,
讓內在意志決定要成為怎樣的自己就好了。
會覺得喘不過氣,
大概就是在意別人多過自己,太過共情導致的。
這種時候就要把自己拉回來一些,
聚焦於此刻真正想做的事吧。
真的沒時間浪費在別人身上。
🫧 ͛.*璱︎︎𓂃⟡.·
3 months ago
&雖然講到爛掉
但還會覺得悲傷,就代表我沒有失去人性
假如是神性壓倒性獲勝
就會變成完全不在乎他人死活,只看自己想看的
那樣或許會活得比較輕鬆
但我覺得很噁心且自私
我只是在「不太舒服」和「超級想吐」之間
選擇前面這個相對ok的路去走而已
🫧 ͛.*璱︎︎𓂃⟡.·
3 months ago
&突然想到就再補充一下
所謂的「不太舒服」也包含
我知道自己喜歡自由、不喜歡考慮太多
但是基於不喜歡這個世界的現況
我想為了改善社會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必須去學習自己也不喜歡的
「如何融入社會=體制」
🫧 ͛.*璱︎︎𓂃⟡.·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基於我的設計,
也就是同時具備社會、家族、個體通道。
聽懂別人想表達的意思、學會講人話、透過溝通弭平資訊落差,這是我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
評估後覺得,這還在可忍受的範圍內。
於是就選擇做了沒那麼喜歡的事。
有時我會覺得這很虛偽,或讓自己變得不是那麼純粹。但我知道自己想達成的目標,需要多少影響力和資源,於是我選擇妥協。
我真的很厭煩妥協,或說「只有我在妥協」。
不過,想成功就得學習調整僵化思維,以「做出最大利益化的決策」,為僅次於身心健康之後,最優先的考量。
所以我想,這種不舒服是偶爾都會出現。但我很清楚為什麼忍耐,那這種忍耐,就會變成相對願意承擔的環節。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