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天天
3 weeks ago
轉個Facebook『我們缺少的不是和諧的環境,而是吵架的品質。』

『有品質的吵架很像是對戰邀請,接受了就有機會累積經驗值然後升級,拒絕的話就無法脫離卡關的困境。』
latest #7
阿天天
3 weeks ago
1. 【 衝突不會讓人討厭,讓人討厭的是不想改變】
很多人不喜歡衝突是因為覺得,就算說得有理,對方還是可以耍賴不認錯,根本不會有所改變。所以要讓衝突變得不那麼讓人討厭,重點是要練習判斷改變的關鍵點。
Adam Grant 在節目中說,許多人將「自我認知」與「所相信的事」視為一體(Your identity is a set of beliefs about what is true.),覺得要改變所相信的事就像是改變自己,這也是大部分的人排斥改變的原因。但 Adam 認為,自我認知並不是「所相信的事」的總和,而是「所在意的價值」的總和。(Who you are is not a question of what you believe. It's a question of what you value.)
阿天天
3 weeks ago
2. 【不斷忍讓是一種看輕,不是尊重】
在爭論中常會聽到人說「我尊重你的想法」,這句話本身意思是好的,但說話的人用意常常卻是要終止互動,不想再多聽對方囉唆。

他說:在一段避免質疑、消除異議的關係中,你無法真的去尊重對方。(If we can't question each other and we can't disagree, then we actually don't have a lot of respect for each other. )
這種不尊重的心情底下的潛台詞是:我不相信你有學習的心態,我也不相信你願意打開耳朵去聽不同的想法,反正你一定會反對,所以我懶得跟你談論這些。諷刺的是,通常這時候我們會說出的話是:我尊重你的想法。
阿天天
3 weeks ago
Adam 的第二個回應是,小事要爭論,大事也才能溝通。就是因為小事影響層級不大,所以我們才更該把握機會練習爭論對戰,等重要大事來臨時,我們才能做好準備。(You have to practice when the stakes are low in order to be prepared.)
立即下載
阿天天
3 weeks ago
3. 【爭執與衝突有助於培養創意與應變力】
節目中 Trevor 分享了一個與他母親有關的故事,他說從小母親就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但每週聽牧師講道時,她時不時都會搖頭說:不對,那個故事不是這個含義,我知道牧師的出發點,但我不同意他講的。
小 Trevor 狐疑地問:但他是牧師耶,母親回他:他是一位讀聖經講道的人,他不是神,我們和他一樣,都有一本聖經。Trevor 說,我媽媽很虔誠,但她也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想法最先進的,她讓我理解了,不是光是站在講壇就代表那個人能夠獨佔知識。(Don’t assume that the person who stands on the pulpit has a monopoly on knowledge.)
阿天天
3 weeks ago
如果你不喜歡盲從,就不該總是迴避衝突。我們每次的選擇都在塑造我們擅長的事,如果只願意選擇平靜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習慣沈默,當該為自己說話辯駁時,我們無法指望自己會突然擁有就事論事、據理力爭的能力。
∅千栩∅
3 weeks ago
我也有看到這篇臉書貼文,非常實用
阿天天
2 weeks ago
long_lyxs: 尤其是第一點『自我認知並不是「所相信的事」的總和,而是「所在意的價值」的總和』,讓我覺得也要從自己開始調整 才不會陷入排斥改變、固守自己意見的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