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打嚴肅的東西,但是剛剛上完英文課又跑去跟直播,腦子有點沒辦法集中精神打正經的東西
前幾天的噗說,我最近被推坑去看了有點藝思哦的頻道,我覺得這個頻道真的很好欸,讓人充滿畫圖的動力,而且他也解答了很多我對於畫圖的疑惑(就一個大爆畫)
看了這麼多的教學影片跟老師,我覺得這個頻道跟其他人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這個老師對於繪畫的終極理解(也就是創作的目的性到底是什麼),並不是商業需求。而且講的很深入,並不是只是當成一個bonus在講(我覺得大部分的頻道,可能因為老師自己也靠這個吃飯,很容易變成要先養活自己,其他追求都太奢侈的感覺)
我覺得正是因為目標不同的緣故,他跟其他老師相比才能真正解答我對於繪畫的疑問,而且他是本科出生的理論派,跟我喜歡看理論書的偏好又不謀而合
像是他解釋媒材的這支影片,我才真正理解為什麼我從小到高中都學水彩,但是一旦可以不用水彩我就不用了,因為這個媒材的特性並不是我喜歡的,但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因為水彩的存在太理所當然了,理所當然到我沒有去思考為什麼我不喜歡用,結果就變成我以為我討厭手繪(或者不能明白為什麼別人喜歡水彩)
我喜歡所有結構跟顏色都在自己的掌控裡,可能也跟我理解世界的方式有關(我喜歡邏輯有序,不喜歡意外)。而且我自己用水彩的時候也總是覺得很彆扭,因為我一直想把水彩當成成廣告顏料來用,然後也畫不出那些好看、有靈性的圖,因為我沒有理解這個工具到底該怎麼用,老師也從來不講這些,只把畫法當風格
而下面也有人討論到,水彩這麼難用(或者說不受控制),為什麼台灣學校還是要教水彩?其實現在這個年紀反過來想比較明白,就是因為方便、效率,所以學校選擇去教水彩
這個禮拜在threads上有一個圓形透視的爭論,也讓我在思考類似的事情(我人微言輕就不要講太多了)
例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突然不知道「為什麼畫圖要畫得那麼好看」,間接導致我不想繼續學習畫圖了
應該是我有一陣子想要接委託吧,所以做了一點嘗試,但我常常覺得做起來心裡怪怪的,因為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改這些東西,改這些真的會讓圖比較好嗎?
又或者說,我用相同的努力、付出相同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得到的回饋(無論是金錢上的還是個人認同上的)會不會比畫圖還要多?如果我做一件事情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我有必要糾結在畫圖上嗎?(我覺得起因是在於,我好像不是很在意別人在想什麼,所以我跟別人的審美差很多,但是如果是邏輯性的東西,可能因為有個標準可循,我就比較能聽懂別人在說什麼,所以做這類工作我得到的回饋感就比較高)
可是另一方面我又有一種奇怪的感受,就是我心裡有一個聲音是「我有想要畫得更好啊」,但這就跟「為什麼圖要畫得那麼好看」相衝突了,我一直想不明白這點,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這麼矛盾的想法
但我這禮拜想明白了,「畫圖要畫得更好看」是源自於我之前看得各種教學影片的底層目的,也就是要接案、要畫到讓別人滿意,所以繪師要鍛鍊畫技、受人認同,要畫出比多數人更好的東西(都是比較),所以必須要把圖畫得更好看,才能鶴立雞群
但如果我今天不想接案呢?我不想靠畫圖維生呢?我就是這點突然卡住了(我後來也發覺自己不適合把畫圖或者任何視覺創作當成職業,因為我不懂別人為什麼要這些東西),所以突然就覺得我幹嘛畫的那麼好,還不如去增強其他技能,有一段時間就都不畫圖了
其實這都是非常工作導向的想法,但對我而言,整個環境把繪畫跟工作(或者說商業創作,我後來才明白原來寫實繪畫的源起就是來自於商業創作)綁得太死了,所以我沒有發覺原來「要畫得更好」是因為我把這件事情當成工作來看......即使我根本不是用畫圖來工作,都會被那些帶有「只要畫得夠好,有一天就可以當自由街案的插畫師了」意圖的教學影片帶走,導致我不想把畫圖當工作,潛意識裡就不知道為什麼要畫圖了
以前接觸到的非工作導向的教學影片,又比較少這種基礎理論很紮實的老師,比較多是對於概念上的解釋,所以我也沒有把這兩邊連結起來,只是莫名地覺得純藝術那邊的論述好像比較吸引我,但我好像也沒有特別討厭商業作品(我不想當創作者,但是當觀眾還行),或者說從此就只看純藝術的東西了
一直不懂為什麼會這樣,把兩邊連結在一起之後,我才明白是這個原因啊
其實在畫動物的時候也讓我有感受到自己對學習的渴望,像是畫馬的時候,我就覺得把肌肉線條全部勾出來超級有趣(不知道為什麼馬的肌肉線條超級明顯,畫起來很開心),我就明顯感受到自己在畫這些東西的時候,有種「想要畫得更好」的感覺
完全沒有想要跟誰比,也沒有想要靠這個受到認同,只是單純地覺得畫這些東西很開心、很想多畫一些。而且可能動物跟人有很大一段差距,我不太會把那些畫人的既定印象拿來畫動物,不知不覺中感覺有慢慢從以前畫人的各種束縛裡走出來
像是畫人,我就會很在意臉好不好看,會很在意比例正不正確,會很在意動態有沒有流暢,總之因為畫多了所以標準更高,而且我知道對於觀眾也是如此,因為會有一定的壓力或者想法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辦法好好練基本功
我很認同這個頻道裡有一個講速寫的影片,我一直覺得初學者不應該練速寫,畫那些東西除了讓自己覺得畫得很拉基以外,真的沒有什麼幫助(就是摧毀自己的信心然後讓自己不敢畫圖而已←其實我也發現,這個心態的出發點都是圖是要po給別人看的)。可能這是只適用於我這樣的人吧,但我覺得先把基本理論學好、多臨摹一些比例的插圖,然後再去畫速寫才是對的
每個老師的教學不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真的很重要。另外有一支影片裡也有提到「要放下表演者的心態,才能把圖畫好」,表演者的心態應該就是「成為網紅」的想法,想po出別人覺得很厲害的圖、想畫出「看起來」很快就能完成的圖等等的,與其說是創作,更像是表現什麼給別人看的感覺(非常需要別人的認同)
其實我覺得非常有種女性主義的感覺(?),我覺得在台灣的女性應該多少都聽過一些女性的權利,但真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是沒有辦法把這些想法應用到生活之中的,還是很容易照著生活的慣性、環境的影響做出決定,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真的缺乏實務操作吧
我覺得這種從其他領域互相對照的理解方式滿適合我的,我發覺創作其實也不是什麼很特別的事情,很多理論都是可以跟其他領域互相參照的。像是在說一些知識的詛咒的時候(很多老師覺得理所當然可以懂,所以不用特別教的東西),我就想到大人學有提過很多人生抉擇的方法其實都跟我們的直覺差很多(也跟我們上一代教我們的差很多),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真的認真思考過為什麼要做這些行動,只是複製自己知道的、別人執行過的行為
就像是我前幾天提的那個「明明眼前就是一個坑,但我們還是會跳進去」的問題(黑暗引力的話題)
以旁觀者的角度而言,那裡真的有個坑啊。但這個禮拜我突然明白了,當事人是真的看不到那個坑的,因為視角侷限了自己對於事實的理解
而那個侷限的視角就是來自於生活中的各種理所當然,就像是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圖要畫得那麼好看」一樣,只要我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想的原因是來自於「我沒有想要幫別人畫圖」、「沒有想要走商業的路線」,我真的就想不通為什麼自己會同時存在「為什麼圖要畫得那麼好看」跟「想要學更多」的想法
其實完全不是互斥的,但以以前的我的角度來說,就是矛盾的、無解的問題
想到以前研究所老師提的,「就算前面看起來沒有路,也要相信自己永遠都有選擇」,或許就是因為看起來沒有路其實是視角的問題,而不是現實的問題吧
只是很容易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都當成真實的,然後就卡住了(而且就算知道、理解有那些可以幫助自己的理論存在,要真的內化、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大概就是這樣吧,覺得是有很多突破的一週
真的是一直在想畫圖的事情,很久沒有這樣了,好像有點把自己的熱情找回來了
覺得之前那張狗狗還有這次的馬,都感覺到KZ畫圖的情緒跟以前不太一樣,好像比較鬆弛順暢的感覺,也畫得很自在
在開心的情境裡「想畫得更好」,跟迫於莫名的壓力想變強真的好不一樣,雖然表面看起來都是想變強
xinger584: 對!因為表面上看起來很像,所以以前搞不清楚到底哪裡不一樣,這禮拜想通很多事情,真的要多多接觸不同的資訊(還有要找適合自己的資訊,而不是流傳最廣、最多人看的資訊)
我覺得這幾個禮拜畫圖真的很開心,不會有之前那種想要隨便畫個什麼東西當作每週一繪的感覺
然後都在說工作好累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對於練習現象學的方法,就是不應該只看事物的表面(例如:想要畫得更好),而是應該去深究底層的原因、動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觀看自己(所以我覺得不把創作當成特別的事情很重要,這樣才可以有更多的參照)
這個禮拜還有同人場的事情,雖然我是個幾乎不參場的人(只有高中玩過一下下)所以直接切入去討論很奇怪,不過我一直覺得很多創作者的問題,就是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因成「創作問題」
但很多問題其實不是創作問題,有些是經營管理的問題,有些是行銷問題,有些是職涯規劃的問題,其實這些都有其他領域的參照可以參考,如果什麼問題都歸因於創作,那當然只能得到「創作很難」、「一定是我畫得不夠好」的結論,但創作本來就沒辦法解決這麼多問題,我們需要其他領域的知識幫忙
(小小補充)
我突然覺得上一樓講的狀況,其實就是窮查理說的鐵鎚人傾向耶,所以並不只是創作者會有的問題
我還記得十幾年前(突然很老),畫圖圈子的人不是很喜歡圖文作家,很常看到那種「畫得又沒有那麼好,為什麼這個人可以受歡迎」的言論,我覺得或許就是畫圖人的鐵鎚人傾向,覺得只要把作品做好,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然後突然發現有些人的技術沒有那麼好,卻一樣解決了問題的時候,就會開始認知失調
我以前其實也是想不通的其中一員,雖然我是不會直接出來講,因為我也覺得講這種話很奇怪,人家真的有能力啊,只是那個時候我也沒有跳脫出為什麼不是創作的能力卻能解決創作問題的思考框架
我覺得可能現在圖文作家的技術也愈來愈好(我體感上,好像隨著科技的進步學畫圖的速度也愈來愈快),然後又真的很受歡迎,有些二次元圈子的人也喜歡上圖文作家的作品,所以這種聲音就愈來愈少了(雖然還是有就是了)
另外,也想小小補充關於工作導向的事情
我現在也理解到,所謂的工作導向的思維並不單指「賺錢」這件事(只是大家習慣聚焦在這件事上),思維會影響的並不只是畫圖的動機,他是一整串的價值觀影響,例如選題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想是不是要選大家看過的、容易懂的主題,例如作二創,又例如一定要把人物畫得很好看
其實我後來對畫人物有點遲疑,也是因為接觸到了容貌焦慮的議題,我突然就有點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畫的那麼好,雖然客觀而言自己畫圖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注意,這裡的視角是旁觀的,也就是『要給別人看』為前提),但作畫過程中的幾個小時裡,就會一直受到自我懷疑而覺得很難受
而且這點又跟「想要畫好」有點衝突,因為在調整五官、比例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修圖
我記得好像也是在那個頻道看到的,有一集是在講審美,有講到寫實繪畫(還是古典繪畫)的起源是什麼,我突然才明白整個美術體系其實跟商業有高度關聯,而很多我們認為這樣才好看的概念,其實出發點都是商業需求(即使我們現在看那些古典名畫,很難跟商業連在一起)
西方世界一直繼承著那樣的脈絡而來,而藝術家為了要掙脫商業(權利)的束縛,才會出現純藝術、非寫實的創作。其實二次元也算是一種非寫實,只是所有的前衛藝術最後都有可能進入到商業領域,所以我才發現問題並不是能不能賺錢的問題(這不是最源頭的問題)
就算不賺錢,很多依循著商業活動的審美的概念仍然會影響著我。我一直記得我上研究所的時候做了一個作業,我已經記不得到底是做什麼了,但就是要做一些打破自己框架的作品,那個時候教授看完跟我說「你的東西看起來還是很商業啊」
但我已經很努力了,卻還是沒辦法打破既有的思維,或許是因為我仍然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
人是群居動物,不合群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點自我懷疑的狀況,有些人可能會放棄自己的想法,有些人會物極必反,往極端的方向走去。我兩邊的路好像都有走過,雖然最後的行為看起來非常不同,但其實本質都是焦慮,而且因為逃避,會無法真正處理問題的本質是什麼
也就是比起認真探討「做這件事真的有意義嗎」,更害怕自我被否定,所以寧願不去討論,最後永遠都在處理無止盡的情緒問題(其實情緒的起源就是來自於問題沒有解決,但潛意識會覺得情緒不好我要先發洩情緒)
我覺得離開商業思維之後沒辦法畫圖,某部份原因也是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開始,我找不到可以參考的對象
我知道很多人畫同人是不求回報的雖然我對這件事持保留態度,但我後來對畫同人也一直提不起勁,沒有特別想要跟別人交流(又或者說我自己看作品想討論的方向跟別人不一樣,我不知道怎麼跟別人講這些東西,然後別人討論的東西我也不是很感興趣,就會覺得這樣的交流很掃別人的興致)。我覺得是因為我待的圈子就這麼大,又高度與商業相關(無論是不是真的想要賺錢,同好交流也是延伸的商業市場思維),我就突然不知道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
後來在有一次的討論之中我才明白,很多人創作的動機是正面情緒(因為喜歡這個角色或cp所以想創作),但我不是,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我很難跟別人討論的原因,因為我覺得重要的地方不是那邊,我也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要討論這些
我覺得這些認知上的差異,才是導致我沒辦法跟別人好好交流的原因。我想可能很多人也跟我有一樣的問題,但是我們好像常常就停在「覺得自己很怪」、很小眾,然後就沒有往下討論下去了,所以就算是相近的人,也很難討論出怎麼解決這件事的方法
其實這其中也含有鐵鎚人傾向,仍然想試圖用創作的思維去解決這個問題(想著用一個很棒的作品或想法,找到同好、獲得認同,問題就會解決),但其實這是沒辦法的,我後來發覺這個問題並不是「創作問題」,所以不能用創作解決
後來開始工作、多接觸其他領域之後這些問題就慢慢被解決了,我在想這可能是某種自我認知的問題(我現在也想不明白),總之不是做出好作品、有很多人跑過來按讚,就可以解決的(儘管聽起來很合理)
只是以前除了用創作得到流量(增加自己的信心)之外,我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所以就會一直想用創作解決
以前聽過一個前輩說過「創作者不能窮得只剩下創作」,每年反覆拿出來想都會有不同體驗的一句話
以前會覺得這是在說創作者要多接觸不同的領域,這樣自己的創作才會更有層次、更貼近現實。後來覺得是創作者除了創作之外也要關心身體健康,才能持續創作下去。不管是哪一個,其實都是創作者的鐵鎚人傾向,所有的輸入最後都是要輸出給創作,創作永遠是擺第一的事情
我現在發覺其實在做為一個創作者之前,我必須要先成為我自己。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又變成,如果我窮得只剩下創作,那我遇到什麼問題都只會用創作來解決,那我不可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就會把生活過得一團亂
把生活過好,創作自然就會好,因為創作是生活的一部份,而不是生活是創作的一部份(我有一段時間真的是這樣想的,我把自我價值建立在自己的產出上,我覺得很對人對於工作的想法也是這樣)
覺得改變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重要,不管是畫圖還是任何事情,人生最重要的還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而思考這些事,都不是商業邏輯可以解決的,因為這也不是商業問題(並不是說商業就是俗氣,而是這個領域的知識不能拿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需要跟不是商業思維的老師討論(雖然真的很難找),才能看出自己的盲點到底在哪裡
例如我現在也不太會想「最近沒有畫畫很糟糕」什麼的,因為我不是很在意自己的產能不夠了,產能的思維也是商業思考的延伸,只是這也是很隱諱的連結
如果沒有跟其他想法的人交流過,可能會沒辦法發現這件事,因為這個想法在畫圖的圈子太普遍了,大家就會以為這樣想是理所當然、「會畫圖的人一定要思考這個問題」,但其實不是
我覺得把問題分門別類真的很重要,因為這樣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創作問題,那些是群居動物需要的認同問題,兩邊的解法很不一樣,也不能用一樣的方式進行思考
大概就這樣吧,把最近想的事情盡量記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