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y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特此公告:施工中
⠳ FAPA-LA 年度募款演講 ⠳
latest #15
⿻Shay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演講內容來源:FAPA-LA年會 苗博雅開講 | 美洲台灣日報
主辦: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FAPA),LA分會
主題:我們為什麼需要FAPA?
主講:苗博雅
活動日期:20240903

註1:俺的台語很爛,聽寫這篇逐字稿很艱辛。然後俺暫時寫不出來台語的書寫文字,因此都直譯成華語
註2:如果有超出水平的台語詞語呈現,那一定是因為獲得了友情幫助 (例如:beeeee
其他的不好的都是俺自己的鍋
⿻Shay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註3:阿苗在演講時,為了更加口語,使用了非常多「因為」「所以」「其實」「對不對」「嘛」等,在中文語境中能幫助連貫的詞語。但此些詞語變成書寫文字的時候,不加以省略,就會成為贅字。因此,以下逐字稿有些微調整內容,使其更方便於文字閱讀。另外也有部分口誤或是和觀眾互動的部分,有些我直接刪除段落了,避免離題太遠。
但俺認為,主軸核心想法都是經得起原影片考證的。
⿻Shay
1 weeks ago @Edit 6 days ago
註4:我回去看我的文章覺得羞愧難當…苗同學的作文太強了
立即下載
⿻Shay
1 weeks ago @Edit 6 days ago
以下內容未完待續
⿻Shay
1 weeks ago
在座所有的好朋友,大家晚安,大家好!
我先來調查一下,在座的朋友們,聽得懂台語的請舉手。
啊大家都聽得懂哦!
那聽不懂台灣台語,只聽得懂華語的可以舉手一下嗎?有一些吼。
啊那華語和台語都不行,要聽英語的有嗎?我在問,你也不知道我在問你(笑)。
好,那今天我會台語和華語交叉運用。因為,以我自己的背景來說,你看,我姓「苗」,台灣人都不會有人姓「苗」的。這是外省姓。
我的爺爺是1949之後才到台灣,而我爸爸是在高雄岡山出生的,他小時候在所謂的空軍眷村長大,後來到了台北,才認識我媽媽。我媽媽是雲林西螺人,在上專科的時候
(欸這裡有雲林的鄉親嗎?也有!你看!全世界都有雲林人XD)
我媽媽是在讀專科的時候才到台北,才認識我爸爸,所以我是在台北的景美出生、長大。
⿻Shay
1 weeks ago
在小時候,我媽媽都和我說華語
???
其實我的母語應該有兩種,一種是我爸爸那邊說的廣東話,一種是我媽媽那邊說台語。所以,本來我應該是要非常聰明的,因為從小時候,就學三種語言。但是,很可惜,錯過了。因為我媽媽說,她小時候不敢和我講台語,因為她怕我講話會有口音,然後去學校讀書的時候,會被人家笑。我爸爸也不和我講他的母語,小時候,只要聽到爸爸那邊的長輩在講廣東話,我就知道他們在講秘密,不想要給小朋友聽到。
⿻Shay
1 weeks ago
(啊你們是不是出來講台語的時候也是不想要小孩聽,避免XD)
那個時候,小時候還小,真的是不懂,後來長大....我不會講台語,會和我阿嬤,就是我媽媽的媽媽,溝通會有困難;因為我阿嬤是1936年出生的,我阿嬤出生的時候,是講日文,後來是說台語。她華語都沒怎麼在學。
所以在我長大之後,上高中,上大學,想,我應該要來學台語。
那我就看電視,看那個三立和民視的鄉土劇,看那些來學台語。所以有人說聽不出來我的台語是哪裡的,不知道是什麼腔,當然阿!我是從電視學的。
也是那個時候,才慢慢發現,台灣真正的歷史跟我們在課本上學的不太一樣。
一個國家裡面,怎麼會有媽媽不敢跟自己的小孩講母語,因為怕他以後上學因為講話有口音被人家笑?台灣是這樣的國家呢,台灣是這樣的國家呢。
⿻Shay
1 weeks ago
我從小到大都很會考試,在台灣,很會考試代表什麼?代表,歷史課本寫的背得很熟!所以小時候,都覺得蔣公是偉人,因為他八年抗戰,後來還反共;都覺得蔣經國對台灣最有貢獻,因為他十大建設,台灣經濟起飛。然後這個228事件,就寫大概幾行,白色恐佈,就寫大概幾行而已。
可是到了高中,慢慢地,因為看的課外讀物越來越多了,覺得好像台灣的歷史不只是課本上寫的這麼一回事。到了大學,讀了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系裡面,認真的人很多,厲害的人很多,但我不是那個認真厲害的人,我是喜歡不務正業的人,所以你不務正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欸?怎麼越來越多事情和以前課本上寫的不一樣?所以,我們才慢慢發現說,哦,原來,當一個台灣人,「我是誰」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這麼容易得到解答。
⿻Shay
1 weeks ago
我有個經驗,2013年的時候,因為工作的關係到歐洲出差,第一站,先到西班牙馬德里,第二站要到挪威奧斯陸。我從西班牙馬德里離開,要坐飛機去挪威的時候,機場櫃檯check in很順利沒有問題,到我要登機的閘門要準備上飛機的時候,地勤拿著我的護照,他突然開始問我說:「Where’s your visa?」然後我就很訝異說:「I don’t need a visa.」
那個時候,台灣的護照在申根國已經免簽了,挪威也是申根國,而且我在機場check in 的時候,就已經確認這些事情了。
但是他就很堅持說:「No, you need a visa! Because you from china.」(西文腔調)
當時我還聽不懂,就陷入了爭論說,沒有,我不需要visa。對方則很堅持說我要。
⿻Shay
1 weeks ago
後來,因為我們在那邊已經講了好幾分鐘,旁邊就有另外一個地勤走過來關心說: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然他不是講台語(笑)。
然後這個地勤就和他講西班牙文,然後後到的地勤就說,好,然後拿我的護照去看,翻開,皺了一下眉頭,再把我護照翻到了封面,然後說:「Oh, It’s Taiwan!」
原本檢查我護照的地勤就有點愣住了。
後到的地勤:「It’s Taiwan,Taiwan don’t need a visa.」
這個問題,在一秒鐘,翻到我的護照的封面的那一秒鐘,就解決了。
我在那邊跟他講了幾分鐘講不清楚的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Shay
1 weeks ago
那是我第一次真的體認到說,噢,原來講清楚「是誰」,是這麼重要的事。
(我想說你說的西文腔的china是什麼國家我不知道,原來是china。笑。)
後來才發現,原來在國際上,要和人家說「我們是台灣來的」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那是一個最直接的認識我是誰的一個過程。
⿻Shay
1 weeks ago
我們經常會說,小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首先要界定的是「人我之分」——我是誰、你是誰,就是「人我之分」的一個界線。
知道自己是誰之後要怎樣?
界定「我跟你的關係」是什麼,我們的社會關係。

小時候,幼稚園的每個小朋友都很自我中心阿,都只知道「我」。
到了中學,開始知道我是誰,開始學習社會化,學習各種與人的交際來往。
大學畢業要開始想什麼?要開始想,我要怎麼在這個社會立足。我如何在社會生存?還有這輩子到底要幹什麼?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其實一個國家的成形,我覺得有時候也有點像。

我們台灣的民主正式出生是在1987年,那一年解除戒嚴。我們經歷了全世界最長的戒嚴後,終於有機會,開始學習認識「我們是誰」。
解嚴之後,剛好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所以我是一出生,呼吸到的就是解嚴的空氣,很幸福。都無行過彼段拍拚的時間。
⿻Shay
1 weeks ago
孩子一出生,開始呼吸自由的空氣之後,慢慢學習界定「我是誰」。
對於台灣人來說,要界定「我是誰」其實有一點困難。
我小時後就有這樣的經歷,我去學校讀書(小學的時候),發新生資料卡,上面有一格叫做「籍貫」,這「籍貫」是什麼意思?
我回去就問我爸爸媽媽說,這個籍貫要寫什麼?
阿我爸爸說你要寫廣東。
那我說,那廣東在哪裡?又沒去過。
他說,不管,你知道我們是廣東人就可以了。
我說,哦。我就寫廣東。
⿻Shay
1 weeks ago
但是那個地方在哪裡呢?
那個地方跟我什麼關係呢?
難道我是廣東人嗎?
我沒去過那個地方,我怎麼會是廣東人?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裡。
⿻Shay
1 weeks ago
直到長大,慢慢地,真的是逐漸,逐步建立起台灣認同。

我中學的時候,因為功課很好,課本讀得太熟了。那是國民政府時代編的課本,雖然後來教改,但還是留有傳統的大中國的論述。會說,「中華民國」才是國家的名字,而「台灣」只是一個地理名詞
在這種黨國教育之下,我們都背得非常熟。
一直到,再年紀更大一點,才知道說,世界上的別人怎麼看我們,我們是誰。還有知道,我們的歷史一路走來之後,我們是誰。

這個建立起自我認同,建立起「我是誰」的這個過程,真的是非常漫長和艱辛。
我相信在這邊的各位,尤其是說在解嚴之前,就來到美國的鄉親,一定心裡面更有感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