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地🐳🌟LIGHTS ON
1 months ago @Edit 1 weeks ago
[雜][廢]0919-10月
latest #20
掀地🐳🌟LIGHTS O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星期二雜念
(引)在看一個很老的美國經典推理——好到難以言喻——心得很多,但覺得未來有機會寫得更正式些,現在就只先抒發感嘆——推理也是可以好成這樣……,可怕得好。原本覺得「黑蜥蜴」系列應該是醜醜的感覺,沒想到現在做得很漂亮。好希望台灣的推理也能越發展越好。
超級好奇
星期二雜念
整篇都可愛
為了台語詩兩度失眠 向陽:不能用母語寫詩,我沒資格當詩人 | 文化+ | 中央社 CNA
(引)向陽實在不甘心,終於找到兩家台灣人辦的雜誌,一是吳濁流創辦、後由鍾肇政主編的《台灣文藝》,另一家是《笠》詩刊。
「我記得第一次發表的4首台語詩,分別是〈阿公的煙吹〉、〈阿媽的目屎〉、〈阿爹的飯包〉、〈阿母的頭鬘〉,由《笠》詩刊刊出,刊登的那一天,我整晚都睡不著!實在太高興了。」
立即下載
星期五雜念
(引)我曾做到也始終期許自己的是,所謂創作者體質,就是「不會被挫折耽誤一分鐘」——這邊有東西倒掉或枯掉,馬上動手整理花園另一邊。
令人尊敬(筆記)
掀地🐳🌟LIGHTS O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6bU9oZqkTHzzSUXP6JeQfM.jpg
好可愛的信啊
昨天睡前看到安溥的手寫信(在推特看到有人提再到噗浪搜)覺得ㄜ。雖然我真的很久沒聽,所以也沒有傷心。疫情的時候收到的電子信其中一個點讓我覺得好雷,而且出的作品也慢了,然後就漸漸淡坑。突然想到之前跟脆提到這件事的時候,脆就說英文名字用漢語拼音令人介意。這些都不提,我一直覺得樣板藝人轉發的祝賀語品味很糟,現在看來粉飾的用字還是讓我覺得品味很糟(而且更討厭了)
掀地🐳🌟LIGHTS ON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思考是什麼部分讓我覺得品味很糟也還沒想清楚
是因為我覺得硬要四字很做作嗎(?!)另一方面就是這種「假裝看不到侵略」很糟,不要假裝不知道自己變成極權的助力。ಠ_ಠ - 焦安溥,你甚至為了中共把字寫得很工整嗎鐵粉看得比我這種半途淡坑粉絲多
測朋友眼中的你,多、有、料?https://images.plurk.com/6v64zIrl1Yi8F8h7IqP0Bl.jpg
又是個好像滿準、但好像有哪裡怪怪的測驗
德國包豪斯學院被邊緣化的女學生 - BBC 英伦网(引)在1957年所寫《柔韌的飛機》(The Pliable Plane)一文中,安妮·艾爾伯斯指出,所有原始建築,比如說帳篷和氈房,都是基於紡織品而建的。」
之前(好像有段時間)發現獨步的部落格一直有在更新,覺得好感動。印象中當年迷上古典部系列的時候每隔一陣子就要去看一下新書預告。剛剛發現原來Bubu有ig,點進去看好像沒有很常更新 真的好想知道為什麼Bubu的賴貼圖要下架嗚嗚嗚
ಠ_ಠ on Plurk也太酷了吧
掀地🐳🌟LIGHTS ON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星期二雜念
(引)但我是個看到任何書都會手癢的人,書櫃沒有鎖上,我就抽出來看——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書——如何製作義大利冷麵,自行車旅遊25法——就是有很多人們旅行當中隨身攜帶後來捨棄的書——文學人有些會特別看不起這種書,我則否。我非常喜歡,覺得是「生活的背影」——宮部美幸小說裡寫到這類書,往往是令人特別動容的時刻。
想到《火車》裡的一張照片。這段話讓我想到小說描寫角色的細節——從物件述說一個人曾經的渴望。上禮拜讀完《火車》可以明白為什麼會是美幸代表作之一(?)
(引)1971年的一張照片,幾個女童抗議報社只允許男童送報的內規。「每個世代的問題都在於,沒有讀過上一場的會議紀錄。」——這個出自運動平權推動者口中的話,啟發了作者,決意要使自己的兩個女兒可以讀到女權運動的會議紀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