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恰當好處,炫技的理所當然;技巧性十足,歌唱性出色。毫不否認的滿足於今晚的張庭碩的獨奏會。
第一次的更為多樣的接觸康果爾德,非常享受康果爾德音樂裡豐富的各樣元素。有著文學,有著戲劇,充斥著一個天才嬉弄音樂的本領。和聲的大膽與元素運用的方式令人瞠舌。張庭碩卻自如的運用這些元素,並且揮灑出極為有畫面感的場景。無事生非組曲伴隨張庭朔的技術呈現出極其豐富的畫面,柔軟情絲的閨房、戰戰兢兢的巡守、和諧自然的花園與最後熱鬧非凡的舞蹈。隨著不同的音色變化、樂曲呈現,張庭碩的琴聲極其靈活的展現出不同的意象風景。這樣的優秀音樂表情基礎,建立在張庭碩非常出色的演奏技巧上。不論是跳弓、撥弦、雙音,已經左手瘋狂的把位變化與和弦跳躍,這些都被處理的遊刃有餘。康果爾德在十六歲譜寫的奏鳴曲內就已經蘊含瘋狂的旋律變化,張庭碩卻輕易的讓音符跳出,在整個演奏廳內瀟灑的躍動。
張庭碩的音樂表情控制能力絕對是上乘,可以享受其中又絕不會覺得其氾濫的一種節制。康果爾德奏鳴曲的第二樂章,像是被點燃的、如作曲家所註記的帶有火熱感。張庭碩卻將這股熱火控制的非常合理,節拍雖快但樂句的鋪陳卻極其有控制。克萊斯勒的維也納狂想曲也做出豐富的變化,開頭有點瘋狂,但隨著演奏卻益發的陷入如老維也納的圓舞曲氛圍,可卻帶有一種對於故鄉的回憶還暗雜一點不可能回頭的癲癡。這首作品按演奏者所述,是移民至美國的克萊斯勒於晚年對於維也納的追憶。不同作曲家尋常的精緻小品,是一首和弦大膽、樂句強烈的作品。張庭碩的好技術與音樂表現,讓這首思想追憶的狂想作品呈現的自如而精彩。
當然也的確在某些部分上有些疑慮,像是歌劇死城詠嘆調瑪麗埃塔之歌改編曲當中,會有種樂句的轉折不夠順利的聽感。以及奏鳴曲第三樂章的慢板最終結尾,樂句間的停頓過分突出,打斷了整體的表現張力。但獨奏會整體仍可圈可點,張庭碩今晚的精彩演出令人無比期待他之後的發展。
鋼琴家賴如琳對於康果爾德的處理也是精彩無比。奏鳴曲第一樂章就聽到他在鍵盤上彈奏瘋狂的多聲部旋律,並且將其梳理的即有條理,並在第二樂章「敲」出了顆粒分明的音符。後續幾首作品,賴如琳也是用雙手呈現出繽紛的樣貌。與小提琴時而對抗時而互相伴隨的,創造出鮮明的戲劇畫面。
本場次的曲目安排也極度有想法,張庭碩安排以康果爾德為核心的小提琴及鋼琴作品,並且帶入了兩位生活時代既與康果爾德類似、同屬猶太裔、同樣移居美國,但音樂譜寫方式卻極為有差異的作曲家。克萊斯勒和荀貝格兩人的風格與康果爾德截然不同,張庭碩與賴如琳卻能自如的在切換演奏型態迎合作曲家。
張庭碩小提琴獨奏會9/28在高雄還有一場演出。這位小提琴家絕對值得入場聽聽他怎麼用小提琴描繪康果爾德精彩無比的戲劇元素,南部樂友可別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