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圖像記錄
https://images.plurk.com/59d0DZcwsngmFX39KjYHwx.jpg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比利時畫家費南德•克諾普夫(Fernand Khnopff,1858-1921)的〈被遺棄的城市〉(An Abandoned City)。

膽小別看畫:藝術很殘酷-解謎西洋名畫中的恐怖心機與人性弱點。那些藝術史上不說,你不知道的繪畫黑歷史 -金...
從中野京子所著膽小別看畫系列得知此畫,書中對此畫的說明與感想文字讓我想到實休光忠。

以下截取書中部份文字。
latest #7
(•π•)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第84頁:「我們似乎是在濃霧中尋找方向時不知不覺走到了這裡。當一片街道城鎮忽然出現在眼前時,我們彷彿遇到了鬼壓床一般渾身動彈不得。我們不敢往前走。好像只要踏出一步,自己就會與這座迷幻之城一起消融。然而我們已經無法折返。強烈的死亡氣息讓一切肢體動作停滯……」

第84-85頁

在某個瞬間,你可能會將這幅畫誤認為一張泛黃褪色的老照片。

事實上,這幅不可思議的粉彩畫描繪的是比利時布魯日的街景。當然畫中並未如實呈現真實的風景。
(•π•)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第85-86頁

無人的廣場、杳無人煙的房子,這裡沒有任何會動的東西,甚至沒有一根草、一隻鳥。這個連時間也停滯不前、無聲無風的街角宛如夢境般潮濕。建築物看起來似乎缺乏安全感,其中的原因不僅在它沒能完全呈現在畫面中、中途就被切斷及天空寬闊得有些異常,原本應該與房子平行的人行道越向右側延伸寬幅就變得越窄,因而雖然非常微弱,但我們仍會覺得建築物整體是向左傾斜的,同時也無從判斷我們看到是這間房子的正面還是斜角度。

而且這座建築物散發出徹底拒絕任何人接近的氣場。所有的窗戶都關得嚴絲合縫,設置在低矮臺階上的大門上居然找不到門把手。不只是正門,連地下室的門也像被水泥封住了一樣無法進出。在這種狀態下既不能入內,也無法從屋裡走出來。也許封閉著回憶的屋內空氣早已渾濁,最終泛出了死亡的氣息。
(•π•)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這個內部充滿死亡氣息的房子卻不慌不忙地迎接著大海。大海平靜地掀起毫無聲響的波浪,緩緩地包圍著建築物。海水最初的位置如今已無跡可尋,不過海水一定是從遙遠處、宛如某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一般,緩慢卻執拗地向這裡爬來。房子的地基已經濕透,廣場的石台約有一半被海水淹沒。相信不久之後,這一切都將沉沒在海洋的記憶深處吧。

然而即便沉沒,這座房子也絕不會崩塌,不會被海水腐蝕。因為這份想要永遠烙印在記憶中的強烈思念已經沉入了冰冷水底,所以房子也會始終保持著當初的也就是記憶中的模樣吧。就算內在已死,但外表不敗。即使心已腐朽,但殘影依舊清晰鮮明。如果只看外在,我們甚至會以為內裡仍然呼吸著、存活著。
立即下載
(•π•)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第87-88頁

在1902年,也就是克諾普夫四十四歲時,一部小說牢牢抓住了他的心──羅登巴赫(Georges Rodenbach)的《布魯日,死城》(Bruges-la-Morte,1892)。讀了這部城市本身就是主人公的小說,深埋於克諾普普夫腦海中的兒時記憶如寶藏般重見天日。自此之後,他好像中邪了一樣,在將近三年時間裡一味畫著布魯日的風景。在此之前,克諾普夫的作品全部集中在人物畫上,根本沒有要畫風景畫的意思。可令人驚訝的是,一旦開始創作,他的風景畫裡居然一個人物都沒有。

他的繪畫方法也很獨特。克諾普夫住得離布魯日並不算很遠,但他故意不去當地,直到最後也沒有進行過一次實地寫生。一切創作的根源都來自回憶、明信片及附在《布魯日,死城》中的三十幾張照片……就像是把幻覺繪製成畫般,克諾普夫將自己關在畫室中。
(•π•)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第90-91頁

運河之城布魯日也曾像一位風華絕代的王妃般繁榮過。由於地處僅距大西洋北海十幾公里的黃金位置,布魯日在十三至十五世紀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要塞,作為歐洲為數不多的商業城市繁榮一時。然而令人甚感諷剌的是,這份繁榮的根源,也就是港口,卻隨著歲月流逝逐漸沙土淤積,變得無法供大型船隻進出。之後布魯日港的榮光迅速凋零,宛如一名棄婦般衰敗而寂寥。正因為過去的歲月如鮮花盛開般華美耀眼,才顯得如今的衰退更加淒慘悲涼。不過反過來說,也多虧了這一時期的經濟衰退,布魯日才能夠在羅登巴赫及克諾普夫的時代仍然保有中世紀的原貌,成為一座幻想之城。
(•π•)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克諾普夫在讀了《布魯日,死城》,並看到附在初版內的黑白照片後,一定回想起了這座自己曾經度過幼年時光的城市吧。對克諾普夫而言,現實中的布魯日是根本不必要的,現實必然會折損回憶中的印象。正因如此,他雖然畫著風景畫,卻不願再回布魯日,就算有要事必須回去,他也一定乘坐夜班列車,走出車站便立即坐車前往目的地,儘量不去看外面的街景。畫家為了防範現實世界的侵襲,幾乎將備戰工作做到了極致。

橫貫在小說中,對過去的惋惜及死亡的氣息與克諾普夫的繪畫作品產生了完美共鳴。他眼裡看到的,正是他所期待的布魯日。
(•π•)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第92頁

這幅畫的恐怖之處在於表現出了一顆被過往回憶牢牢困住、逐步走向毀滅的心。已經不能再往前走,卻也無法返回早就消逝的過去。面對再也不能重來的過去,被困者除了止步不前別無他法。即使明明知道過往的遺留品中包含著死亡,卻仍然無法割捨依戀之情。這幅作品深切傳達了這種為死亡所控的內心情緒,因此連觀者也不禁為之戰慄。

然而這份死亡是多麼甜美啊!

/截錄結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