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
1 months ago
【好好讀書】

滅頂與生還 - 普利摩.李維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從此以後,不知何時
這苦痛便會出現;
若不將這故事訴說,
我的心便熊熊燃燒。

──塞繆爾,《古舟子詠》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30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吃吃🦁
1 months ago
閱前提醒,不建議在心情低落的情況下閱讀此書。

作者具備超乎常人的理性,以致筆下許多觀點可能會挑戰常人固有思維,甚至會讓以往(自認為)對的事物全面翻盤。對於人性的悲觀、現實的對照也可能使人陷入心情上的鬱悶,需慎重閱讀。

這本書不太好讀,基本上讀完一章需要休息片刻才能消化和繼續,這邊會作為二次閱讀的筆記和心得分享樓。
吃吃🦁
1 months ago
毫無疑問的,我喜歡李維的文筆和思考模式。他將自己抽離出「被害者」的角度,重新以「探究者」的身分出發,全方位地省思人性的不堪。其中橫跨了自納粹崛起到二戰結束後德國新世代的社會。

讀的過程一直在思考,該不該將這本續作以「精彩」作為評價,畢竟這樣就好像踩著作者沈痛的過去發出喝采一般,就連讀《如果這是一個人》時我也在這麼想著。

但我也希望能讓更多人讀這本書,歷史不該是教科書上的幾行字,世界某些角落正真實發生著一樣的事,我們正經歷著暴風雨後的寧靜。
立即下載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前言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幾乎所有倖存者,無論是用口述或筆錄,都說到自己在被集中營囚禁期間常常做一個夢,細節各有所異,但本質不變:回到家後,鬆了一口氣的他們慷慨激昂地把他們經歷過的種種苦難說給親近的人聽,沒有人相信,甚至不願意聆聽。最典型(也是最殘忍)的夢境畫面是對方不發一語轉身離開。

李維常常引用噗首那句賽謬爾的詩句,是一部敘事長詩的著作,內容講述一名老水手遠航之旅的故事:

老水手在婚禮上頻頻攔住賓客,沒有人理他……,他強迫大家聽他說話。我剛從集中營回來的時候,跟他一模一樣。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光是閱讀前言就讓我悲憤又鬱悶,李維與其他倖存者所夢的情節,至今依然在現實上演。

無數的逃脫者親口證言了這世間新疆勞動營的存在,但在資訊流通遠比七十多年前還進步的現在,那些證詞也只變成洪流中的一小股漣漪。

李維在前言也提到了蘇聯勞改營、柬埔寨赤色高棉大屠殺、阿根廷失蹤者事件等其他類似的殘酷歷史,也使我沒有辦法不一直想起維吾爾人如今的處境。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事隔多年,我們可以斷言,集中營的歷史幾乎都是由像我這樣從未觸及底層的人所書寫。但觸及底層的那些人或是無法活著回來。

時間流逝也對這段歷史帶來其他負面結果。無論是辯方或控方,大多數證人已經凋零,在世者之中仍願意(克服悔恨,或面對傷疤)作證的人,其記憶總是越來越模糊且流於公式化。他們的記憶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後來聽聞的消息,或其他人的書寫和口述影響。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李維在接下來的內容並不會講述究竟誰是善、誰是惡,也不會義正辭嚴地譴責納粹的暴行,或是反覆將自身的悲劇大書特書。

他變得像個旁觀者,從頭開始審視「普利摩·李維」經歷的那些,就連內心深處的羞愧難當,也能血淋淋地將它們掏出來仔細研究。

接下來的內容將會深入善與惡光譜中間的混沌不明,並由李維親自解答那些外人迫切想知道的疑問。

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他呼籲眾人要以批判角度來看待倖存者的回憶,只因為無人能綜觀集中營全貌。而我們的記憶,也會欺騙我們。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創傷的記憶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留置在我們心裡的記憶並未鐫刻在石板上,不僅會隨著時間漸漸消失,而且常常會自行修正,或自行增生,吸納他人觀點後內化為自身所有。

這一章談到了人經歷創傷後的記憶。我認為非常大膽,尤其是李維甚至也直言不諱地提出,就連他自己所寫的回憶錄,記憶來源也令他自己生疑。

關於「記憶不可信論」,我相信許多人都有相同的經歷,就拿寫文章這種微小(我無意拿如此不值一提的經驗與李維的狀況相比較,只是想藉由一個隨手可得的事件來舉例)的事來說。我無數次在落筆之後忽然想起一個成語,但模糊的記憶總讓我心生畏懼,為了避免發生可笑的謬誤,我每次都願意再上網查找一番,直到百分之百確定為止。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們不得不信其有的復仇女神不但會折磨施虐者,也會折磨受虐者,讓他永世不得安寧。

李維以集中營施暴者、被施暴者作為舉例。被虐待的倖存者大多因回憶而下半輩子陷入心靈上的折磨,為了逃避這種痛苦,他們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絕口不提,或是頻繁回想。

過於頻繁回想,並透過陳述來表達,記憶有被僵化定型的可能,會傾向用閱歷加工、去蕪存菁,變得完美無瑕、美輪美奐,在原始的質樸記憶裡扎根。

這讓我想起先前看過《辛德勒的名單》後,由於非常感動,便上網搜尋了很多相關的資料。我不打算否定這位義人的行為,也相信真的曾經有許多人因他而獲救,但從很多訪談可以看出,電影終究美化了許多。我想這些美化的部分,或許就是李維提到的「記憶定型」,電影中戲劇化呈現的部分是不是也不知不覺取代了真實的記憶?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創傷的記憶除了容易陷入制式化,也可能會為了自我保護而變質。但這不代表受創者欺騙自己的記憶,而是可能會被其他競爭記憶給覆蓋。

有人發現許多戰爭生還者,或曾經有過多重創傷經驗的人,會不自覺地試圖過濾他們的記憶,不管是在一起回憶的時候,或說給第三者聽的時候,他們會仔細講述晚上或勞動休息時間的事,各種滑稽可笑、奇奇怪怪、不著邊際的事,卻對真正令人痛苦的事避而不談。

這裡李維講述了《神曲》中烏戈利諾的故事,以及他在集中營裡一位好朋友的真實經驗,不再贅述。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除了受害者,加害人的身上也出現了記憶扭曲的情況。這種扭曲並非全盤否認自己鑄下的罪過,而是將無人可舉證的動機與自身情緒變化加以捏造,到後來連自己也被自己欺騙了過去。

一般而言,我們很難否認自己做了某個行為,或否認這個行為發生,但是很容易捏造促使我們做出該行為的背後動機,以及行為發生當下的情緒反應,竄改這樣的事實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或者更不客氣的這麼說好了,納粹在執行一系列的屠殺前,恐怕比所有人都更早知道該如何藉由模糊記憶來減低執行者的罪惡感。

在納粹攻入蘇聯境內之後,主要執行屠殺任務的納粹突擊隊立即執行小組擁有喝酒無限暢飲的待遇,好讓組員在酒後神智不清狀態下抓捕平民,先逼迫他們自己挖坑,再讓他們站在坑洞邊緣用機關槍掃射完成大規模屠殺。

在閱讀德國納粹時期的歷史時,我們能看到許多語焉不詳又毫無重點可言的名稱:「最終解決方案」、「特殊待遇」等委婉的詞彙,目的除了防止外界發現德國當時內部的狀況,也為了掩蓋真相以防國內暴動。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得在此致歉。這本書充滿了回憶,而且是年代久遠的回憶。記憶的來源難免叫人生疑,更必須面對自我質疑。所以,這本書談省思多過於談記憶,多著墨於今日面對的問題,而非回顧往事。

一個人究竟要多理性,才有辦法連自己的記憶都抱持懷疑呢?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灰色地帶
吃吃🦁
1 months ago

一般而言,我們認知的「理解」等同於「簡化」,如果不徹底簡化,我們周遭的世界會是無邊無際且理不清的混亂,有礙於我們找到方向,也有礙於我們決定採取什麼行動。

集中營內部的人際關係網絡並不簡單,不能簡化為受害者和迫害者兩個陣營。但是今天閱讀(或書寫)集中營歷史的人卻有這個傾向,或有此需要,想把壞人和好人分開,想知道自己應該支持哪一方,想仿效基督在末日審判時將萬民分開:這邊是義人,那邊是被上帝遺棄的惡人。
吃吃🦁
1 months ago

關於「灰色地帶」的論述我們已經從許多著作中讀過類似的理論,善與惡、白與黑、對與錯⋯⋯我們體認到這世間沒有任何東西處於極端的兩側,就好像方位,所謂東西南北只是個指示方向的虛構存在。

這源自於人類簡化各種事物的本能,我們需要在複雜的環境中將一切分門別類,好讓我們能迅速地做下判斷。就像一場球賽,區分出了我方與敵方,而比賽勢必有一方要取得勝利(平手的情況總令人感覺懸而未決)。

前一章以「加害者」、「被害者」兩方的角度談記憶,但這一章,李維就要將這兩個身分的標籤給徹底摧毀。

許多人(包括剛進集中營的新人)總會以為集中營是個敵我分際鮮明的場所,好像有條看得見的線分隔在兩方人馬之間,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吃吃🦁
1 months ago

我們被扔進一個不只恐怖,而且難以理解的世界,一個無法套用任何模式的世界,敵人不僅在周圍環伺,也在我們之中,「我們」失去了界限,競爭者不再是對立的兩方,也不再有明確的單一邊界,取而代之的是模糊不清的諸多邊界,甚或是每一個個體與個體之間不計其數的邊界。
吃吃🦁
1 months ago

「新人」,一個就算在集中營外也略帶嘲意的稱呼。

甫入營的新來者,首先會被剝奪一切所有物、剃光渾身毛髮、穿上一致的服裝,這是納粹抹除一個人人格特色的方法。接著迎接新人的,是拳打腳踢。

這些拳打腳踢並非全來自於特權階層,更多時候,是被營內的老鳥(在汰換速度過快的情況下,三、四個月即能成為老鳥)視為敵人而欺辱。

新來者被嘲笑,遭受殘酷譏諷,跟所有社群裡的菜鳥和新生待遇一樣,必須面對原始部落才會有的成年儀式。毫無疑問,集中營的生活會導致退化,讓人做出原始行為。
吃吃🦁
1 months ago

意第緒語和波蘭語的「特權」一詞是protekcja(保障)。

所謂特權,就是捍衛並保障特權。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特權囚犯在集中營人口數中佔比極少,但卻是倖存者中的絕大多數。此一類人便是李維想談及的核心,「灰色地帶」,他們位於掌權者與聽令者之間,既是分隔的人牆,也是兩者間的紐帶,其中構成的複雜性盤根錯節。

他們的出現被李維以兩個原因大致概括:

1. 二戰末期納粹的節節敗退與人力短缺,使他們不得不動用外援,這些外援也包含了敵對陣營的通敵者。

按理來說這些通敵者不會再受到信任,似乎只能從事無關緊要的工作,但事實恰好相反。

⋯⋯約束他們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滿手血腥、罪孽深重,受牽連程度越深越好。如此一來,他們跟主事者建立了共犯關係,再也無法回頭。
吃吃🦁
1 months ago

2. 直接援引李維的原文:

被迫害者受到的壓迫越大,與當權者配合的意願就越高。這個配合有程度上的細微差異,動機也各有不同:因為驚恐、意識形態掛勾、對勝利者的模仿依附、短視近利渴望握有任何形式的權力(即便有荒謬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怯懦,或是經過清楚算計後刻意迴避各種強制命令和規定壓迫。

這段話令我想起閱讀《女巫瑟西》時看到的一段對答,荷米斯問瑟西,快樂還是悲慘的人更願意供奉?答案是悲慘的人。快樂的人只顧著自己快樂,然而只要使悲慘的人恐懼發抖,他們會更害怕地供奉上羊隻與牛來向神明祈求。
吃吃🦁
1 months ago

外界又是怎麼看待這些「灰色地帶」的特權人士呢?

貪婪?與施暴者為伍?背棄夥伴?

如果由我做主,如果我不得不做出裁決,我會毫不猶豫赦免所有那些在高度壓迫下,做出最微不足道共謀行為的人。

他們跟我們一樣可憐,工時跟所有人一樣長,不過為了能夠多領取半公升的熱湯才去做這些或其他「服務性」工作。這些工作無害於任何人,或許有時候有用,但大多可有可無。這些人很少使用暴力,但是會漸漸發展出一種典型的集體意識,極力捍衛他們的「工作崗位」,以免被上層或下層的人陷害而失去這個機會。享有特權為他們帶來的好處微乎其微,卻必須為此額外付出辛勞和內心煎熬,而且跟其他人一樣必須遵守紀律,痛苦並未減少分毫。他們生存下來的希望基本上跟沒有特權者並無二致。他們粗鄙而傲慢,但不該被視為敵人。
吃吃🦁
1 months ago

李維又再度舉出一個例子,一個關於「共犯」的案例,同樣身處於灰色地帶。那便是奧許維茲和其他滅絕營的「特遣隊」。

特遣隊唯一的特權也不過就是能夠吃飽,這在集中營內或許已足夠令人羨慕,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他們的職責都是些什麼。
吃吃🦁
1 months ago

「特遣隊」,是指一群奉命管理焚化爐的囚犯。特遣隊要負責維持即將被送進毒氣室(卻對自己的命運毫不知情)的新來者秩序,再從毒氣室把屍首搬出來,拔出口中的金牙,剃掉女性死者的頭髮,將衣服、鞋子和行李分門別類,把屍首載去焚化爐確認焚化作業運作無誤後,將骨灰移出滅跡。奧許維茲集中營的特遣隊人數,因不同時期,從七百人到一千人不等。

這些特遣隊員也逃不過其他人的相同命運。親衛隊竭盡所能防堵任何人活下來說出真相。在奧許維茲集中營前後一共有十二個特遣隊,每一隊執行任務數個月之後就被滅口,每一次手法都不同,以免特遣隊員有所預備起而反抗。新小隊接手後的「開工儀式」,就是焚燒前任小隊隊員的屍體。
吃吃🦁
1 months ago

特遣隊主要組成的分子大多數為猶太人,由親衛隊從囚犯中挑選。他們會在列車剛進月台時,觀察那些飽受驚嚇、飢渴,毫無反抗能力的囚犯,並以強制的手段招募進特遣隊。

這並非毫無道理,納粹在執行此一系列殘酷行為前,早就將「罪惡感」納入考量。藉由同胞之手將同胞送入焚化爐,證明了猶太人是自我毀滅的族群,也消減了親衛隊本身的良心譴責。

組織特遣隊,是納粹這個國家社會主義政權最邪惡的罪行。在貌似實用主義至上的包裝背後(讓有用的人貢獻經濟,安排其他人去執行殘暴任務),還有其他更細膩的面向需要深究。利用特遣隊這個組織,將罪惡感轉嫁到其他人身上,也就是受害者身上,即便這些受害者有一天能夠倖免於難,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是無辜的。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李維也舉出了其他案例,不論舉的是什麼例子,在在都指向了他最終想表達的——

集中營是個在短時間內便得經歷高壓統治、飢餓、寒冷、暴力的煉獄,能做出的選擇權無限趨近於零。得以生存的人若非因為各種匪夷所思的緣由,那便是足夠幸運,因此⋯⋯

我認為沒有人有權批判他們,親身經歷過集中營的人不能,沒有經歷過的人更不能。

如果由我做主,如果我不得不做出裁決,我會毫不猶豫赦免所有那些在高度壓迫下,做出最微不足道共謀行為的人。
吃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我想我喜歡李維的很大原因,便是他的文字與價值觀總是客觀且理性到非人的地步,但你卻又總是能在小處窺見他溫柔的端倪。

以「溫柔」來形容或許會讓他不悅吧,從許多內容都可以感覺到他很討厭這種矯情的形容XD

但那種由於已經洞悉過了人性,不由自主散發的寬厚與同理心依然讓我非常感動。

那種科學方法結合人文精神的處世哲學,大概就是真正的Art吧。
吃吃🦁
1 months ago
下一章太難過了我需要做點心理準備回魔一下才能繼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