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講座curatoke 筆記
curating(策展) vs curatorial(策展意識)
performing care & choreographing care
>表演藝術機構在表演藝術策展扮演關鍵的角色
>如何跟機構工作
curator can infecting the institution
(Low Kee Hong)
>如何跟藝術家工作
>以個人的角度看待藝術家(非以文化/國家大使)
-Jeff Kham-
策展人的writing 認識藝術家 策展是重組世界
latest #10
2.多重聆聽 聆聽/靈聽
知識再現,策展的未來性?
為什麼是這個主題
為什麼是此時此刻此地要做這個展覽
阿美族祖靈祭
3.機構(需要營運,多元性)/藝術節(城市需要什麼,當地歷史)策展vs獨立策展/藝術家策展
不同國家/城市的文化政策(有些國家沒有藝文補助)vs台灣的藝文環境
如何從策展端促成更多創作媒材or學科間的對話(表演/視覺/視聽/參與式……)
案例:蝙蝠祭/雲門舞集-萬象森羅
4.捍衛策展意圖
意圖不等於品味
擁有意圖也可以面向未知
策展人現身與〔長期〕捍衛
-----
策展人作為……
構作(歐洲劇院)
為藝術家駐足的人:認識藝術家
願意冒險的人
----------
我的好奇 布魯塞爾藝術節Daniel 製作型藝術節&製作型藝術中心(production house:藝術家駐村),非producing company 如何實踐共同策展/協同策展/策展群的概念/工作方式 跟機構工作:相應於策展思維的工作/組織架構為何
立即下載
亞當計畫
姚立群
策展是解鎖的過程
策展人需要自我培育
重要的是自己的準備,不能不唸書,認識自我
不要讓自己成為半吊子的狀態
策展要搞清楚事情脈絡
李惠美
curator比較是美術方面,但不一定跟場館有連結
以前的人比較是programmer
表演藝術的藝術節是會與場館場館連結
以專業知識策展時,不能忽略受眾是誰,策展是幫藝術家與觀眾嫁接橋樑
桃園,移工與原民不該被忽視,但,憑什麼藝術家的作品就能代表移工和原民
汪俊彥(戲曲夢工場)
每一次的策展都在跟機構的不同面向對話
策展人視為一個提問者(一個平台)
從text變context
藝術家的某一個訊息被策展人注意到,放進展覽
,產生新的文本改變藝術家/機構對作品的想法
策展人也是一個創造者
文本>脈絡>新的文本
策展人是一個風險控管者,每一次的策展是在服務脈絡下產生出新的文本而召喚出來的觀眾
策展人不以溝通者來牽連兩端(溝通者的前提是兩端很清晰具體的現身,連接的橋樑)
文本進入脈絡產生新的文本,策展就具有生產性,重組新的可能
表演藝術相較視覺藝術有票房的考量,場館的接受度
策展人力培力後的下一步,舞台在哪?城市的接受度?當策展人被作為廠商
當代策展有可能更多的是為什麼我沒辦法在策展中現身>為什麼我要在策展中現身
ex:19世紀,日本把台灣原民抓去巴黎世界博覽會展示
跨文化的概念與實踐不該在curatoke學院裡,可能源自於社會學、國際關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