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三家喻戶曉,但霍克二就冷門多了。簡單介紹一下,廣東跟中央空軍都買過,接收霍克三後,變成二線機種的霍克二大部分轉做筧橋中央航校驅逐組高級教練機。抗戰爆發後,航校教官用這批飛機編成暫編隊支援作戰,撐到官校遷至昆明初期。
2024年10月,美國著名古董飛機保存機構「實驗型飛機協會」(Experimental Aircraft Association,EAA) 旗下的飛修技師和飛行員團隊宣布要打造可飛行的寇蒂斯霍克二複製機。原因當然跟中國空軍八竿子打不著,而是因為德國一戰王牌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Ernst Udet)的關係。連結內原文花了很多段落介紹烏德特與霍克二,因為《攻擊高度四千米》一書寫過,我們偷懶濃縮一下就好:當時轟炸機投彈超不準,熱愛表演特技飛行的烏德特想到了俯衝投彈這招,正好在美國看到霍克二,他超愛,但買不起。正在籌建空軍的戈林聽說後,就叫烏德特把飛機買下來,錢由德國政府航空部支付。就這樣,烏德特買了兩架霍克二,一架他自己表演俯衝時解體了,另一架留存至今。
烏德特自殺後,他的愛機放置在柏林德意志航空博物館(Deutsche Luftfahrtsammlung Berlin)內展示。但由於柏林處於盟軍轟炸機空襲範圍內,迫使館方將收藏的飛機撤離柏林。不幸的是,包含多尼爾Do X在內的大半DLS館藏,在1943年11月22日至23日夜間毀於英軍轟炸機空襲。不幸中的大幸是,順利撤出的飛機已由鐵路運往被佔領的波蘭,其中就包括D-IRIK寇蒂斯霍克二。
1945年,蘇聯與波蘭軍在偏僻到連中文譯名都沒有的Kuźnica Czarnkowska村莊附近,發現了20多架仍裝在火車車廂內的DLS館藏機。然而運送霍克二在內大部分飛機機翼的車廂卻在戰亂中失蹤了。德國戰敗後,這架飛機仍留在變成蘇聯衛星國的波蘭,一直在不同的儲存點間轉運來轉運去,直到1963年克拉考(Krakow)波蘭航空博物館成立,烏德特的霍克二才有了永久住所。
1997年,EAA會員斯托克(Hans J. Storck) 參觀過波蘭航空博物館後,被霍克二所吸引,雖然他當時就想建造堪飛複製機,但一堆優先次序更前面的的工作導致這念頭就此擱置。時間快轉到2023年9月雷諾飛行大賽(Reno Air Races)結束後,斯托克與他的搭檔,也是EAA會員的德國特技飛行員伯恩特(Rainer Berndt)前往拉斯維加斯,兩人一邊開夜車一邊哈拉之下,決定付諸實行這個計畫。
但由於幾乎沒有現成的逆向工程圖紙可用,斯托克和伯恩特兩人只好於2023年11月親自前往克拉考,重新檢視恩斯特·烏德特的D-IRIK。兩人對這架飛機的歷史背景感到震驚之餘,波蘭航空博物館館長也來提點他們。當年館方為霍克二重新打造機翼時,協助他們畫機翼與部分機身零配件藍圖的巴伯( Fred Barber )也是EAA 會員。與巴伯聯繫後,他表示已摸透了美國陸海軍各式寇蒂斯霍克機機隊的各種資訊。雖然華盛頓國家航太博物館檔案館裡有原廠藍圖的微縮軟片,但狀況太差,無法直接拿來參考。因此巴伯重新測繪、列印大約280個關鍵零附件的藍圖,並將它們拼貼在一起。
從巴伯的圖紙顯示,因為海軍F11C配備星型發動機,而陸軍P-6E配備直列式發動機,所以除了發動機安裝架外,兩者的機身結構根本一模一樣,而發動機安裝架現在可以使用原件當參考材料複製。但當年巴伯認為沒有人會想造寇蒂斯鷹霍克機的機翼,所以早已將他的藍圖紙賣給明尼蘇達州的費根戰鬥機公司(Fagen Fighters)。還好斯托克夠幸運,費根戰鬥機公司慷慨地寄給他完整的巴伯機翼藍圖副本,以及一盒巴伯提供給他們的機身鑄造零件。
雖然斯托克的工作室已取得原廠藍圖、F11C技令,以及克拉考烏德特座機的量測數據。但斯托克本人指出:「我們已經不再年輕了,必須充分利用時間,在弗雷德相助之下,我們得以加快進度。」由8到10名志工組成的團隊希望在4年內完成全機設計。現已完成機翼翼梁的CAD(電腦輔助設計)、切好翼肋要用的層板,並訂購好所需的鋼材與鋁材,目前正在打造起落架。不過這架飛機仍然欠缺的關鍵特徵是發動機。修復團隊希望可以找到原始的9缸萊特R-1820-F 星型發動機,像克拉考實機上一樣搭配40齒直接連結式傳動軸,以及符合的螺旋槳。該團隊正在收集更多適合的發動機線索,並且希望與德國古董航空界建立聯繫管道,以獲得進一步的協助。
介紹這計畫當然不指望中華民國空軍去贊助,就算天天看著劉粹剛烈士爬進霍克二,空總長官們也認不出這架飛機。不過要是哪位事業有成的海外華僑有興趣,也許可為加州雙十國慶介壽號機隊添架僚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