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Azure
3 weeks ago
感謝傷心的時候總有人/事陪我往前,悲傷真的不是因為自己接受就不會發生。講出來的差別好大,還是會不舒服,但已經有改善了。
謝謝大家。
latest #9
AK☪掉進狐狸坑🍙🦊
3 weeks ago
Azure
3 weeks ago
謝謝AK!
模稜兩可核苷酸
3 weeks ago
立即下載
Azure
3 weeks ago
delphiyoung
:
thank you~
老王,保持真誠
3 weeks ago
Azure
3 weeks ago
謝謝老王!
Azure
3 weeks ago
搜尋處理悲傷的方法/工具,看到不用強迫正面思考,但是可以喂大腦帶來安全感的訊息:像是美麗的圖像。想到很喜歡的旅行照片,翻出來看。嘴角也是翻著翻著就上揚。
覺得這個方法蠻輕鬆的,推薦。(難怪召喚護法需要快樂的記憶嗎?想到有陣子跟朋友一起整天亂喊expecto patronum~~~~~,好好笑!)
Azure
2 days ago
因為所以,我跑去看了一下書。雖然這本書的場景設定是喪失至親,但許多資訊與說明大腦、身體的機轉算是我收穫許多的地方。並不是至此就對悲傷得心應手,但至少我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而這並不奇怪或是不正常。
分享一下節錄的部分
悲傷的大腦:一位心理神經免疫學者的傷慟考,從腦科...
作者起承轉合很流暢,而斷章取義的摘要可能說明的不夠詳盡,盡可能放了章節標題讓大家知道這大概是從什麼討論擷取的。推薦讀全篇。
Azure
2 days ago
非要直接選一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話,那就是這段關於悲傷五階段的認識:
這種現象的問題在於,大家把庫伯勒─蘿絲對臨終病人進行晤談而整理出的
陳述
當成處理悲傷的
正確方式
,因此那些失去親人、經歷傷慟的人便會因此產生疑問,或因此而感到受傷。例如,許多人失去親友後並不會感到憤怒,但他們卻因為這個理論而以為自己哀悼的方式不對,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好好「處理悲傷」。臨時醫師也可能會誤以為每個人的哀悼過程都該以相同順序線性發展,因此斷定某個病人正在經歷否認的階段,卻忽略了每個人可能經歷的哀悼歷程各不相同。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