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因為瓊瑤過世看到有人提到這本《失火的天堂》,這本真的是瓊瑤最寫實的一本吧,很沈重很可怕,也很難得寫出男人的怕事心態+貞操情結。我國中時學校有一排瓊瑤小說,當時讀了不少,其中最深刻的真的是這一本。繼父偷窺還是中小學生的女主角洗澡那段,真的是非常衝擊!批踢踢實業坊 - Romances
latest #18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裡面雖然也有年齡差的單戀,但現在看起來秦非真的算正人君子欸,知道自己的立場不好對養女(?)有感情,也祝福她找到好人好伴侶。結果展牧原真的是標準的沒擔當男人,前面話有多深情、後面羞辱起來就多難聽,我當時還是民智未開時期,都覺得展家憑什麼去嫌棄可憐無辜的女主角!還間接逼死女主角!真的是很可怕的一本書!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我記得瓊瑤還有一本談婚內性侵的,雖然是透過塑造出女方受制於「婚姻」而陷入強暴危機的地獄,來合理化女主外遇的作為。但也多少讓我意識到不是婚姻就代表性交就是合意的。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當初《窗外》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前面的師生戀,而是後來女主歷經滄桑找到當年的老師,卻發現自己往昔欽慕、願意私奔的男人,如今成為一位佝僂老人,狠狠被現實擊打。
立即下載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就是我會覺得瓊瑤雖然有些作品的倫理觀很爭議,但我也確實是從她的部分作品(特別是非典型瓊瑤作)中,有某些很粗淺的女性意識覺醒。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就是我真的很難喜歡她本人,但某方面而言還是覺得她真的很傳奇。有些作品也是很複雜,像是《煙雨濛濛》(情深深雨濛濛),既有獨立自主的女性角色,但也有還是不免濫用「愛」的名義,去包容、美化只是在別人身上看到初戀身影,就恣意掠奪女子的殘暴軍閥。

就是我覺得瓊瑤會受歡迎,可能是大家喜歡某些表現、某些人物,但不代表她的全盤思想可以被接收。小時候看了會有些困惑,長大後會對裡面有些想法不認同而抵觸,如今則比較能意識到某種侷限吧。她有些傾向我依舊不喜歡不認同,但還是覺得她提供了我最早的一些女性意識覺醒。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siying1611 - 瓊瑤辭世,讓我想起中學的時候曾經認真讀她的書學習描寫。雖然她筆下的人物大多癡...
看到有人提到《六個夢》內,大小姐私奔後反被家暴情勒的故事,當時也是印象很深刻!就是忽然意識到再熱烈的愛,被現實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折騰後,也終究會消磨殆盡吧。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我覺得瓊瑤讓人困惑的,可能是她既能寫出如此醒世的小說,但也有些作品真的蠻⋯⋯倫理微妙的。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還有一本《卻上心頭》,是女主角應徵秘書,後來發現好像這個秘書職被戲稱是選媳婦的,老闆好幾個兒子都是娶秘書當媳婦。所以她本來很不開心⋯⋯但我印象後來也還是跟其中一個兒子在一起。

就是女主角的不快,充其量只是某個性格或叛逆的展現,她後來也是落入了同樣的模式。但這確實能讓我思考秘書職被當成花瓶,或女性被「待選」的問題吧。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啊,但《卻上心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其實是當女主角遇到了某任前秘書時,她深深詫異於對方美貌,為之著迷不已。怎麼說呢,瓊瑤作品向來不吝於歌頌角色美貌,但我還記得裡面女主角很自信自己的美貌,卻還是折服於對方更上一層次的容貌。那份憂鬱神色,甚至是激發女主角的保護慾的。

這也讓我想到,瓊瑤很偏愛某一類「菟絲花」類的柔弱女性,我記得在某一部作品(其實就是《菟絲花》中),甚至直接讓背叛妻子的男人跟兒女坦承自己的情史,並說明道某類女人的脆弱無助使他動心。那個描述很令人難忘的,那是帶著某種保護、憐憫,乃至憐愛的情緒。甚至是在自家兒女面前,都不諱言愛意的態度。而在最後,女兒也理解並體諒了這段關係(當然也跟某位關鍵角色逝去有關)。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就我會覺得,瓊瑤真的很喜歡「永遠的小女人」這個角色欸,在她看來,柔弱的女人,無論年紀,注定是要被呵護到底的,其少數堅毅只是為了表現出某種性格,乃至悲劇色彩。這個柔弱不會隨著年歲增長或角色改變而變化,那與其說是某種認知,不如說她就是偏愛那樣柔弱的模樣。而她筆下的所有人物也都偏袒這類柔弱之人,所以會維護她、保護她、不忍苛責。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可能剛好看到了吳淡如談「寶黛之爭」的文章,很認同這段話:

在一個封建時代,一個女人再有才華,也不過是要嫁個好丈夫,生個好兒子。林黛玉再文質彬彬,也得走這條路,但以她的個性,以她的虛弱的身子,為她安排個完美下場也很牽強,如果你是賈母,恐怕也只要這樣的外孫女,不要這樣的孫媳婦吧。我們雖然同情她的焚詩手帕,抑鬱而亡,心裡卻又明白,這樣也好。
【轉貼】沒人贏的寶黛之爭/吳淡如 - 喜菡文學網

但對比起瓊瑤,我卻會赫然發現到,如果是瓊瑤寫黛玉,黛玉是不會因為結婚生子而有所改變的,她就算為人妻、為人母,骨子裡還依舊會是那個敏感、柔弱的少女。《紅樓夢》內賈寶玉無法庇護這樣的少女,他連婚事都無法自主,可在瓊瑤筆下,脆弱的女人會有大樹般的男人給她依靠,大家的苛責也有限。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紅樓夢》內的脆弱女人,讀者會憐惜,但多少意識到她們不易生存,尤其在長大後,必須要面對嫁人後的現實。但在瓊瑤的世界,楚楚可憐的少女會持續弱下去,並以嬴弱之姿獲得男性憐愛,其弱就是她的勢,所以她不能變堅強。她必須要持續弱下去,才能得到男人(有時還有女人)的憐惜偏袒,她的弱就是她的本錢。

然後為了確認情節稍微溫習一下《菟絲花》,覺得比起對脆弱女人的歌頌,我更不受不了某種男性表現欸,都是用吼的、喊的,很情緒化的發言,甚至會直接說類似「你令我很失望」、「我看不起你」、「我警告你」這類的話。

就,看久後會思考起瓊瑤是不是沒有什麼健康、對等、溫和的情感關係,所以才會如此偏好這樣激烈、情緒性的表達模式,越是誇張,越是顯示深情?就算那樣的話語有暴力、有情勒、有威脅,只要有愛,就可以被理解?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我也在思考,當時人會吃這一套,可能也是大家並不覺得這樣的互動模式有問題。男人用激烈誇張的態度對女性,只要其情有可原,都可以寬容。就若今日的霸道總裁,越是霸道蠻橫,越是愛你在乎你。是某種男子氣概的表達——但我們現在不喜歡像瓊瑤筆下那樣情感奔放、樂於表達的男人——像是《菟絲花》曾在1965年拍成電影,看了下youtube 上的說片節目,原則上跟小說相去不遠。裏面的父親深怕自己的兒女在不知情彼此有血緣關係下亂倫,表現的模式都是惱怒、氣憤、警告,可最後女兒還是諒解他喊他爸爸。如果是放在如今的電影,我覺得大眾就沒那麼好接受了。

而小說內,男主表現嫉妒的方式也是——大吼著我那麼擔心你,為了你做了什麼什麼,結果你竟然跟別的男人去舞廳,還跟另一個女生說如此粗鄙的話,我看不起你——然後女生就哭了自責!覺得自己被鄙視了絕望了。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等等,我覺得如果是現在的人,就會覺得你幫我煩惱是一回事,我不懂得跟其他男性避嫌也是一回事,但這不代表你有權利污辱我耶!

(不過我也承認,小說內女主明知道男配對自己有感情,卻沒辦法好好切割乾淨,確實立場很難反駁啦)

(但男主自己跟別的女生也是,有了舊情還留餘地,這兩人根本半斤八兩)

不小心繞遠了。總之,就是我覺得現在的人已經不吃這套「因為有感情,就什麼都能忍」,有感情是一回事,但有病有毒的關係就是要斬斷,最起碼也要改善。但在瓊瑤的世界內,感情往往通向諒解與放下,彷彿那些傷害在真相大白後就能消失,但這並不對。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而同樣在瓊瑤作品內,當男女主角陷入崇高愛戀時,旁觀者往往也感動於他們的情感而願意予以協助,但現在的人對別人的感情往往能投入的能量有限,如果沒有一個「故事」,好比媒體炒作、或者可以延續某些連續劇故事(例如大家很喜歡看修成正果的男女演員的作品,說自己在看「紀錄片」),一般人直接的想法是,他們的愛情故事干我什麼事,所以對於瓊瑤小說戲劇內,旁人往往會感動於主角的真愛而願意支持協助,就成為某種「我不懂」的世代隔閡。

像我小時候可以懂,長大以後就覺得《還珠格格》內,到底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可以被含香、蒙丹的愛情感動而願意冒著生命風險去幫他們,同情是一回事,能義無返顧成這樣,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朝 顏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我認為瓊瑤的作品就像現在流行的愛情小說、漫畫、偶像劇,瓊瑤的作品在今人來看,必然有許多令人匪夷所思之處,以至於無法投入甚至因為劇中角色的處事態度或情感表達而心生牴觸。(例如我就無法忍受三不五時咆哮抓狂,動輒崩潰的情緒表現,一直下意識避開瓊瑤故事)

但是瓊瑤風潮的盛行,除了時運兼具以外,她筆下的創作應該也有某些東西觸動了同世代的讀者,讓他們著迷難忘。只是如今時代轉變了。下一世代人們要面臨的現實困境和情感表達,亦因社會環境的遷移跟著改變,婚姻、戀愛有了愈來愈多自由決定的空間,戀愛觀念、在虛構作品裡追求的心動情節喜好自然也跟著變遷。相較於數十年前,瓊瑤的作品就不太容易獲得年輕讀者或觀眾的青睞。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sherry727: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我在國高中看瓊瑤小說時,就已經對裡面一些價值觀有所抵觸,所以那種「卡卡的、怪怪的」感覺才會留在現在。而少數得到啟發的想法,也能留到今日。

而不僅是感情觀與今日違和,表達形式也是,瓊瑤的小說跟戲劇,裡面的台詞都是很浮誇、很書面語的,網路上流傳《新月格格》的名言「我是來加入這個家的,不是來拆散這個家的」,我看了下戲劇片段,更感詫異的在於那些台詞之咬文嚼字,遠比現在一堆人批評的台灣電影台詞(哪有人這樣講話)更做作、更不自然,幾乎是直接把小說台詞搬演出來,反而敬佩起演員口條功力之好,能消化成那樣子。
小步寫寫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Facebook
☝️這個片段,我覺得好厲害的是那個口條真的很好,裡面的台詞超級文藝!但還是很順、很有瓊瑤味的感染力。結果發現原來這位的配音就是《還珠格格》內紫薇的配音!

就是我現在已經不在那個審美觀了,但稍微能明白那個年代為什麼會紅欸,文字很美、有著楚楚動人的女星,配角們的反應、音樂,都是有效果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