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光_驚世孽徒 正在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書]
這幾天因為瓊瑤阿姨發表的自駕鶴西歸聲明,我發現我河道上對此分成兩派:
一派讚揚,一派反對(廢話);
當然因為我的同溫層的關係前者比較少
看了看兩派的主張,我覺得大家剛好可以去讀讀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latest #11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兩派人馬裡面
讚揚的大概就是讚揚她實踐「生命自主權」、迴避臨老或臨病生不如死的局面;
反對的大多反駁她的理由其實站不住腳、主張她作為公眾人物不應輕易宣揚自殺等等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在《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裡,卡根獨立花了一個章節來討論〈自殺是不道德的嗎?〉,並且是從「純哲學」的角度出發。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不過要抵達這個章節,前面的討論也不容忽略,因為為了談論自殺的後果與合理性,必須立基在前面對生命的價值和死亡的面向的探討上,
有點像你不能從二樓開始蓋房子一樣
立即下載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我先說吧
讀了哲學並不代表對一些(許多/大部分)爭議性的議題就能得到明確的答案,有時候讀完還是會得到 “It depends” 的結論,
但是起碼你在討論的時候會比較清楚自己在討論什麼東西,也會更謹慎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自殺是不道德的嗎?
比較簡單的討論大概會從兩個論點著手:
第一是從「後果」來看(功利主義)
第二是從其他的「道德因素」來看(義務論)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功利主義者可能傾向用自殺造成的後果來衡量自殺的合理性和道德性。如果一個人自殺能比他活著更好,那麼這個人的自殺應該是合理的。
問題是,什麼叫作「更好」?對「」更好?你要如何衡量結果的好與壞?你怎麼知道自己衡量的方式正確(畢竟誰都沒死過),如何衡量因自殺而失去的這條生命的「價值」,都會影響功利主義者的結論。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從義務論的角度出發就比較複雜了。比起結果的好壞,義務論者更重視其他的道德要素:即使結果是好的,如果手段或過程有瑕疵,義務論者仍會認為這不合理、不正當。
因此,假設一個人自殺的好處大於壞處——也就是功利主義者們都已經閉嘴了——義務論者仍然會提出包含(但不限於)以下質疑:
為了達到好的結果傷害一個無辜的人(通常自殺者本人仍然是個無辜的人)符合道德嗎?「不傷害無辜原則」到了自己本人身上就不適用了嗎?只要取得本人的同意(本人同意殺死自己),殺人就合理嗎?「本人同意」有條件嗎?甚至,「生命自主權」這件事也不是絕對的,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我們擁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這個看似理所當然陳述,其實是個沒什麼根據的主張,跟一兩百年前的人認為子女是父母的財產一樣沒什麼根據。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同樣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在他們合著的《Life worth living》當中提到,根據《可蘭經》記載,當每個人要來到人世之前,真主都問他們:「我是你們的主嗎?」他們便回答:「是。」因此每個人在人世間若是漠視了真主的戒律,並不能算是無辜,即使他們不記得自己來到人世前做過的承諾。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這個故事只是一個啟示,我們的生命或許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全權自主——除非你認同你完全無須為自己不記得的承諾負任何一點責任。
阿光_驚世孽徒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所以……看到河道上在相關貼文底下一股腦留言「支持安樂死合法」、「安樂死合法比同婚合法更重要」的人
我是想說,要確欸,你們真的有想清楚自己在支持什麼已經為什麼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