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池下降越深,中音打折越明顯。原因是樂池周圍牆壁,聲音向上折。
高音如梆笛柳琴,音頻高、直接穿透力強觀眾席比較沒感覺。
對低頻音如大提、簫、中嗩,樂隊池形成共鳴箱,所以聲音也能出去﹝略慢零點零幾秒,影響不大﹞
彈撥樂器,不論高低音,能量集中在彈撥點;共鳴雖較弱、聽眾亦能聽見。
二胡最慘。音頻從內弦約300到第二把位中音約700,主音波長一至二米,樂隊池尺寸不但共鳴不佳,還可能會相位相反產生減震效果!
等到第三四把位的高音800至1600時,穿透力開始增強,但是二胡本身高把位音量已經減半。
證據:當拉二胡者仔細聽,發現主要只聽到自己的聲音、而聽隔壁的二胡音量減半且共鳴不好時;就是相位反差,聲音會互相抵銷!
這就是一把胡琴Solo聽得見、七把胡琴卻會悶在一起的原因。真是冤枉。
解決之道:除了上升樂隊池之外,只好所有胡琴要互相調整角度。
除了每把胡琴互相不要成直線之外,每把二胡對樂隊池牆壁角度都要不同﹝大家一起排整齊垂直於牆壁最慘。﹞
主題報告完畢。
我也想到多人而音量變小最可能是因相位不同而相互抵消,會這樣主要原因大概也是因為音樂池兩面都有牆,而二胡出音又與牆成水平。
當二胡的聲音在兩面牄内反射數次後相位差的機率就大很多了。
或許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把二胡的位置放在指揮之前,與吹管的位置交換。
二胡與牆30度、或座位交錯,也是一個解決方式。不過都得實驗才知道。
台南場要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