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安身安生】
2010.10.18 台北大安區
獨居老翁罹癌 住院、出院志工全程關懷
年逾七十歲的許爺爺,因為罹患鼻咽癌昏倒在路上,而成為慈濟志工訪視關懷的個案,志工從他生病時即開始關懷,到出院後擔心他身體不好又獨居,便為他在敬老院找到了新家,從辦手續到安置住處等等,全程貼心陪伴,讓許爺爺把心也安定下來。
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許爺爺心裡頭充滿感恩,許爺爺表示:「罹患鼻咽癌後,體重從四十公斤,到出院後的四十九公斤,是志工幫忙補充營養的,還準備衣服、日用品來照顧我,我很感恩。」
志工的付出,許爺爺點滴在心頭,他說,從有輕生念頭到現在這麼開心,都要感謝志工的愛護鼓勵,未來在敬老院,他也要把生命的感動都傳播出去。(大愛新聞/陳春霞、陳美秀)
2010.10.13 桃園中壢
志工助搬家 單親媽媽卸下重擔
陳女士因為租約到期,需搬離原本的租屋,但搬家對於這位單親媽媽來說,卻是一艱難的考驗;除了生活用品的裝箱、打包能自理外,面對冰箱、電視等大型傢俱卻是無力搬動,也因籌措不出雇請搬家公司的費用,而深感憂愁。
志工因兩年多長期關懷的因緣,與陳女士多所互動,了解她所面臨的搬家問題後,即伸出援手,聯繫社區志工前來協助搬家。
志工將成箱成袋的物品搬入新家,並將大型傢俱妥善定位,陳女士深深感謝志工的協助,讓她卸下了心中的重擔,順利解決了她與兩個兒子居住的問題。(撰文、攝影/黃秀娥)
【修繕清掃】
2010.10.15 彰化竹塘
志工協助清理受災民宅 村長鄰居齊幫忙
一民宅於7月22日發生火警,但因人力不足,直到10月6日才由詹村長向志工代尋求協助。志工在實地勘災、溝通協調,了解受災居民的情況及需求後,即安排10月15日的清掃行動,並動員五十二位北斗區及二林區的志工人力前往協助,而街坊鄰居看到慈濟人來幫忙,也紛紛主動幫忙清掃和搬運垃圾。
詹村長分享:「慈濟人都是那麼發心,真的是無私付出,而且每個人都是真正在做事,我真的很讚歎慈濟人的動員力量與效率。」
而受災戶廖太太也分享:「火災後,屋內傢俱無一完整,看著焦黑的裝潢殘骸,家中只有兩個人,也不知要如何清理,真的很無奈。
而先生三年多前生病中風,經濟較拮据,無力負擔請人打掃的費用。這次慈濟來幫忙打掃,很感激也很感動,覺得心裡很溫暖,感恩你們喔!」望著清理中的房子,廖先生的嘴角也揚起了滿足的笑容。
一個上午的清掃告一段落,屋內幾無它物,志工允諾若有適合的回收物品或傢俱將全力協助運送過來,讓廖家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而眾人合力將火場清理得乾淨後,廖先生也一直感謝大家的幫忙,並允諾往後如果有機會,他一定要加入志工的行列。(撰文/胡雪芳;攝影/王錦源)
【助學關懷】
2010.10.19 南投信義
偏遠山區送童書 充實學童精神資糧
慈濟靜思書軒提供二十五套靜思文物兒童繪本送給中部偏遠山區的學校,而南投地區的慈濟志工便於10月19日帶著靜思文物兒童繪本整套十二冊來到同富國小。
這裡的學生很多來自單親、新住民和隔代教養家庭,教學物資缺乏,慈濟人獻上好書,豐富孩子的心靈,還為孩子準備團康活動、進行慈濟人文教學。
慈濟人的愛溫暖了山區偏遠學校師生的心,志工用同理心關懷貧苦家庭的孩子,愛與祝福化成了笑聲,迴盪山谷。(大愛新聞/張澤人、歐陽光輝)
【濟貧教富】
2010.10.15 台中潭子
志工關懷不輟 感動長者手心向下
太太和大兒子病逝、二兒子犯案入獄,八十多歲的劉爺爺,獨居的他病痛纏身,擔心劉爺爺只吃醬菜類不夠營養,這五年來,志工就固定在每個星期一、三、五的下午送餐給劉爺爺。
劉爺爺:「志工不管颳風下雨,都把餐點送過來,我當然非常感激。」感恩的心,也讓劉爺爺反轉手心加入慈濟會員,不只每個月固定捐善款,他還在桌上擺放慈濟竹筒,每次存滿就捐給慈濟:「每年到慈濟舉辦的冬令圍爐時候,我都會帶竹筒去捐,人家幫助我們,我們幫助人家,這個社會就是需要大家互動的。」
像兒女般侍奉獨居長者,慈濟人柔軟的心,打開了劉爺爺封閉的心,也讓劉爺爺晚年歲月不再孤獨。(大愛新聞/張澤人、郭繼宗)
【善的效應】
2010.10.12 台北蘆洲
觀看大愛台受感動 義助心芽學童配眼鏡
在心芽班陪伴孩子讀書時,伴讀志工發現,幾個孩子的視力似乎有問題,但礙於家庭經濟因素,無法立即矯正。
志工瞭解後,透過慈濟人醫會志工協助,與蘆洲一開設眼鏡光學中心的李先生談起心芽班孩子的近況與需要,李先生馬上答應,讓心芽班的孩子免費驗光、配戴眼鏡。
甫開業三年的李先生,從大愛電視台了解慈濟是真正在幫助人的團體;也因人醫會志工的說明,於2009年即協助心芽班的孩子配製眼鏡,至今已配製十副眼鏡,為求學中的心芽學子,增添光明。
許多護眼與護鏡的小常識,李先生也不厭其煩的一一說明,孩子們也感受到李叔叔貼心的叮嚀,目前就讀國二的杜同學表示:「李叔叔很仔細的講解,例如:什麼時候要戴眼鏡、怎麼清洗眼鏡。
我也覺得戴眼鏡讓我看得更清楚,上課時,重點能抄得更多。真的很感謝李叔叔幫我配眼鏡,我會更加珍惜,讓成績更進步。」
付出的人從中得到歡喜與回饋,接受幫助的人,也從心發願將來也能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孩子除了得到實質的眼鏡外,更能體悟到這個社會上「愛,無所不在」;也希望這份愛,能持續散播,讓更多的人歡喜付出,共修福慧。(撰文/曹容榕;攝影/彭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