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是暌違好幾個月唯一的週休二日.老闆去德國拼業務了.
外型很見仁見智,是4.5月份我,老闆和一個美國回來的volvo工程師ㄧ起設計畫出來的
當中比較可惜的是一些設計因為必須符合現行車輛規範,就只能死板板的,像頭燈就是一個例子.
嗯嗯,剛剛瀏覽了將近200篇新文章,可是我要澄清,明明就是美麗華的水溝蓋偷工減料,ㄧ壓就壞.
因為符合船規.車船身較一般高,2.42米,是M1車輛的上限.
安全設計是第一考量,我們的設計是通過CR中國驗船中心認證,逐一做檢驗,浮力艙及考量重心的設計,這船是不會翻的.船下有水密及自動抽水設施,即使漏水也可以很從容的自後門離開
路上測試剩下手煞車項目下週檢驗,其他終於通過ARTC的審驗了
使用的電力系統是96V的鋅鎳電池,不是時下常聽到的鋰電池,原因很多,除了商業量產之類的考量,安全是第一條件,鋰電池系統多為330V,並可能有過熱及爆炸危險,更重要的是漏電會要人命
水上動力是水噴射系統兩具,由於營運規劃,故設計為慢速船,ㄧ般運行為3000RPM,水中時速約10km/h
水中轉向不是靠輪胎或舵,單靠左右兩具噴射系統的快慢決定左右轉,水中最小迴轉半徑約3m,路上是11m
通風系統冬季只讓風量透過鼓風機風管出風口,並有開窗設計,夏天在車子的後方設有10000cc的儲冰槽,利用熱交換機水冷卻使出風口的風溫度為10度,不使用壓縮機及冷媒的不環保東西
夏天的水冷卻系統馬達和車用鼓風機電力靠天花板兩片太陽能板的電力,太陽越大,電力越強,當然室內冷氣就強.
陸上避震系統由於考慮輪胎的完全水密,採用雙A臂的扭力桿,並可節省機構空間.目前僅採前輪驅動但是四輪傳動的設計已考慮進去.
煞車系統為碟盤式煞車,當然考慮水下水密和打滑問題,此系統和一般車不ㄧ樣,完全設置在船底殼內,煞車的同時具有電力回充設計
散熱系統除了第一台車是風冷外,由於噪音及效率問題,第二台車全面改為水冷系統,效能提升可以用倍數形容,原來散熱對電子控制這麼重要
駕駛此船需同時有小船執照及駕照,再淡水認識了一群海巡退役的,車使用的傳統方向盤搭配轉向系統.水上則是搖桿
Jim_Hung: 研發設計,機構有兩個工程師,包括我,ㄧ個博士老闆,電子工程師2位,後來加入的機電助工2位,電池生產約10人,船廠施工師傅約5人,車廠技師約3人,除了變速箱或控制零件考慮品質國外進口外,其他通通從零開始找台灣供應商配合
台灣的中小企業實力真的很強,以車用的風扇,可以找找三重一家台興機電,最後選用他們的鼓風機,因為真的太安靜了,又省電
接下來說說堤外話,本來沒那麼快要發表的,但是北市府為了某某原因,拼命催促,壓力很大,但是也是有幫助到啦,像是ARTC測試,拖下去就插隊馬上測試.
從無到有雖然很辛苦,但是一切都值得,沒想到你要學這麼多跟以前無關的東西,真強
Jim_Hung: 這幾個月我真的每天都在瘋狂的學,ㄧ開始曲面設計,同時要和車廠及船廠搭配施工條件,機構等等,小細節像是主體和窗戶怎麼設計水密和收邊美觀等.就是不停動腦
Jim_Hung: 後來到淡水的兩個月,每天汗流浹背,回去不是黃油,silicon沾滿就是FRP纖維粉末,和師傅他們從一開始的磨合期到現在變的很好的朋友,
造船業屬於傳產,不像3c產品,大多每日工時八小時.但是這樣肯定來不及,所以一開始相處不是很好,後來真的大家都看到彼此努力,九月後,每天瘋狂加班,ㄧ起奮鬥,感覺很讚
還有太多當中沒時間寫下來的心得,真的就如同之前說的ㄧ樣,這個真的是很有挑戰和成就感的任務,ㄧ生有參與過即便只有一次,也就夠了
350的票價約30分鐘的花博航行路線,是原價當然會定的高一點,但是沒想到市府隔天就接到一堆市民要訂票,有點出乎意料.台北市真的太多有錢人
不過有好的批評當然也會有負面的啦,對於第一次由台灣人研發出來的東西,和台灣生產的零組件,真的是需要大家的鼓勵啦.
Jim_Hung: 哈哈,可是一般船業主都說怎麼那麼便宜耶,高雄鴨子船國外進口一艘台幣2000萬元,而且很多安檢項目可是特別法通過的唷,我們是按照現行船及車法規屢屢測試的.
tuxedor: 普通人應該受不鳥吧,你老闆眼光厲害,找到你這麼好用的
以上各位實在謙虛了,其實人都有很大的潛力的,我也是在每天都想放棄的念頭中慢慢走到接近案子的終點.
然後昨天在鋪浪上把心得分享出來,自己順便回想這幾個月的生活."太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