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_Jane
11 years ago
今天社研課也在討論陳為廷的言論...老師的觀點是認為不要讓你的訴求因為情緒的字眼被模糊了,而同學的討論比較多樣,有人說為什麼因為學生的身分而被媒體放大了?站上質詢台不就是要質詢嗎?也有人說社運不都是這些煽動性的話語來激起大家的反抗意識?...不知道為什麼我比較關注媒體效果方面,如果他講得頭頭是道,贏得大家的讚賞,我覺得學生好像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反思跟關注(第一人稱效果)
sophia_Jane
11 years ago
反到他今天搞砸了,多元的觀點迸出來了(第三人稱效果),或許也有助於大家想想如何理性訴求以及我們立論點到底在哪裡~~~雖然大家都忘了討論他原本的訴求(教長過度關切學運)但也比較重新審思,但一味地反或支持陳同學實在可惜了這事件,希望聽到更多觀點^^
魚貫化
11 years ago
針對老師的觀點,只怕記者稿子早就寫好等你了。
魚貫化
11 years ago
其實我好奇你說的更多觀點是指甚麼?
立即下載
sophia_Jane
11 years ago
立委的利用有人提了、媒體醜化論也有人提了、學生身分被放大也有人提了(但可以更深入地發現我們多愛表面和平,其實就是因為他觸了這隱形規範),這些多元觀點我都很欣賞。重看現場,我覺得那位立委其實已經把焦點放在道歉與否了,如果今天換成我們站上台子,我們會在那個情境下要求什麼?承諾?大概又是一堆空頭支票,但是部長(而非蔣偉寧這個人)的道歉象徵了他撤回那樣的關切函以及對於政策的認錯,在價值目的陳同學沒有成功達到,但目的性很明顯
sophia_Jane
11 years ago
可是我卻還是聽到很多人持著可以好好講何必兇的觀念,如果深入去想好好講要講什麼,那大概會思考陳同學提的那些訴求,那下次應該會有人以更棒的策略去應對政府與政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