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提醒與強調的認知概念是 中小企的核心價值精神?就在此..而年輕人要為自己的將來與創造未來 就更該好好思考這些 要創的是一個 自我環境空間 因此這個 雛型的核心價值精神 就很重要
越是開放空間與狀態 就必須是 要有 有限的概念 因為 過去的中小企了解 看似無限大 但要看自己所能承當的能力 因此反而會 去訂出 有可承受的限度 不可能全吃...因此時間(壽命)反而長與具有穩定性與可預測的未來..
大是很脆弱而且牽涉很廣..大家不斷從事件裡看見這些..求大者後來就會走偏是因為當他要不斷求更大需要的是什麼??這也是為何我們看見最後就是 不擇手段與失去人性..這些都是 定律
現在很多 小農 或小經濟體 的再現 其實就是 大家可考慮的 能要這些大企大財團感受威脅與反省的力量 就在這些興起 當人們不再信任 大就是商譽保證 而去尋找 自己看的見的 小農或產品製造結合鏈 的良心工作者 不求大與貪婪而求心安理得..會自我衡量分辨 那麼這樣的經濟體才會撐起...
所謂的 開放環境 很重要的是 人們要能 抗拒的是 貪婪與知道 自設 能承受的範圍 我從很久以前就悟道:無底洞,越是看不到底,就必須自設底線... 無限中必須是有限 道理就在此 我們看見 馬英九或一些惡商 他們在追求的是 無限中的無限 而這樣的認知 反而是 推向死亡之路 就如我常說的 細菌病毒之路
為何會這樣?因為 所謂的 無限 其實是有限(因為我們存在就是有限體構造--.頭尾相連圈起) 只是以自己的生命或眼光看不見那底或盡頭 就以為是無限 結果呢? 所以為何 有人會問 時間軸 的作用是什麼?? 現在就更該 了解 時間軸的意義了
不過... 當國內的小眾化精緻 or 文明公平交易市場飽合後... 走出台灣邁向世界仍是很重要的... (ex: 微熱山丘的發展)
又比方說,個人化品牌的小農市場.. 其實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 如何引導這些品質良好,有故事的小農邁向國際,而不只是在國內廝殺,其實是個重點...
至於普羅食品市場.. 坦白說,考慮到經濟景況的不佳.. 還是只能督促政府嚴格管理生產者才行.. 在不影響普羅食品價格的前提下.. 要求廠商生產出符合法規的商品..
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 為何賣混充油不能以『常業詐欺罪』偵辦起訴?
james6604: 其實還是 核心價值概念 飽合後 你要思考的是什麼? 輸出什麼? 延續的是什麼?
中小企 核心 一直叫做 群落效應 而非是 上市擴大自體或企業化
我現在想到就是 你指出的 全球化 / 工業化 / 標準化 v.s. 在地化 / 精緻化 / 差異化
如何以堅守 核心精神 而發展出的可行 經濟體?
之前在跟新加玻Fb友談到..看見她po出 一張她在菜市場買水果相片 聊很多 問她 台灣水果有那些銷新加玻?她說有但很少看見
讓我想到就是 不划算 東南亞與台灣水果 其實很接近 而台灣很能改良 因此就能就這些做合作
而要保有個別與差異性 就是 老欉 所以我告訴她要吃台灣水果 就要選 老欉
群聚效應 與 個別性 才會讓 中小企的經濟體 興起與維繫
教育本地消費者當然是須要的.. 但這與普羅市場本身的經濟體質有關.. 不是一廂情願可成... 日本農產品輸出量與台灣農產品輸出量,正顯示出我們可以努力的空間...
當然這當中還有一個重點是通路... 順暢本地小農與消費者的通路,避免中間剝削,則可以將省下的中間成本,回饋給生產者與消費者
我對這些 比較不會在意 只要不壟斷就好了 因為有需求就會產生 提供者
合理報酬是多少的問題?
大企 與 中小企的 不同在於 自我擴大繁殖 另一個是 只取自我能力所及 與 吸引更多相近個體性 的群聚效應
我只想說 一個要當國家總統的政治者必須 思考的是什麼? 不然又如何 拼什經濟??
支持新創事業與中小企營運,確實也是重點沒錯.. 不過這對黨國裙帶資本主義的騜府來說.. 恐怕是陳義過高,吃力又無$$的差事.. 不用對水母期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