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熱到沒得睡就來寫一點學術的東西。
latest #15
我其實一開始並不是個話癆,直到我買了愛倫坡全集。【其實也不是這麼一回事ww
對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看法?
=
基友給我的答案:宏观点来讲,世界是因为存在差异性才徇丽多彩,没有差异的世界毫无美感可言更无幸福可言。
狭义点说,每个人对幸福必然带着攀比对比的心,其次幸福必然是通过追求而得来的,没有相异就等同剥夺了幸福,所以参差多态是幸福存在的必要条件。
=
我:即是亞里士多德說的,“在所有行動中,最高的善,,在名義上來講,不管是受過教育還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幾乎都會贊成,它指的是繁榮。創造繁榮與現實的美好生活或者成功的人生都是同義詞。只不過是不同的人對繁榮{幸福}的含義都有不同的看法。
立即下載
↑在後臺解凍出來的問題,腰有點疼,懶得想了。
還想說多寫一點的,發現做筆記的那個文檔被誤刪了。哭哭。
剩下只有這些了。↓
在天賦和背景的差異之下
是否的公平與正義。
=
基友:
在一个只有机器人的社会,或者说万事万物完全一样的社会才没有正义和公平,因為完全相同,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公平正义本身就是要在存在差异的环境下才有意义
=
我:
=
我:
任何人都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但這兩者往往並不相對應。
客觀的方面在於別人對某人行為的評價,以及他們通過語言和行為來傳達這種意見的方式。
主觀的方面則在於個人自己對自己位置的估價及轉化為自尊的方式。
無論是與正義有關或無關的東西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是不斷變化,滑動的。正義的邊界取決於社會制度的技術能力,也取決於人們在對特殊物品的價值上能否達成共識。
通過自由交換或惠贈會產生每個人在公平分配下更加好的結果。

=
我:大多數的人的生活都是以獲利、累積財富、或權力來推動的。但在美國普遍認為財富的累積的主要動力是造福社會。第二種必須在第一種情況成熟後才會發生。但如果代入角色的話就很容易看出來了。
=
基友:我反而认为是美国是在物质基础厚实之后才有造福社会的理念
=我:他不是一開始就打出這個噱頭來吸引移民。
=基友:因為美国本身就是从集中移民開始发展的
相对于有深厚历史的国家,美国是无民族凝聚之说,至少一开始没有
=我:所以才是資本主義
=基友:所以即使跟他们说会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或者说一个能给予安全感的环境,对民众而言也是没用
是啊,这就是美国走利己主义的原因
在一开始什么都没有,外和内都缺乏安全感的基础上,利己主义是最有效建立起安全感的
尽管只是内在的面向自身的安全感
在这个内在的安全感建立完成之后才有所谓的造福社会
↑很有道理忍不住要馬下來
=
去找了一段在愛倫坡的《我發現了》的摘抄去安利基友,不知道他有沒有看。
=選擇並非在兩種困難之間,而是在兩種不可能之間。
困難性有大小之分,而不可能則無多少區別。
=基友:
有点意思
=
比如你跳過1米比你跳過5米要簡單,但你一跳就跳上月球跟你跳上天狼星則無多大差別。
權力的本質&看法。
=
從社會誕生開始,權力就是人類行為的焦點,推動著競爭。
獲取領土和實現政治上的控制慾是人之常情,所以人們會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能力允許的範圍追求權力。
即如《利維坦》所說,人類第一之共通的慾望,厥唯貪權,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後已。霍布斯认为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维持自己的生存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权势,“人的权势普遍来讲就是一个人取得某种未来具体利益的现有手段”。
【我才發現我原來只看了利維坦的第一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