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起來很獨立,實際上是否定自我的需要,恐懼與他人接觸,其目的只是為了回避由此可能帶來的痛苦。這樣的孩子常常被認為是“好孩子”、“乖孩子”,媽媽為孩子早早就表現出來的“獨立性”而感到驕傲,在後來的生活中,孩子的這種所謂“獨立性”也許會受到社會的贊許,甚至他自己也會為自己的“獨立性”驕傲,但是婚姻生活裏有痛苦在等著他。
因為總是回避過多的親密接觸,他們顯得似乎很獨立。他們在配偶的選擇上往往與依戀型的人有緣份,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依戀型的人往往較為主動,從而縮短了由於他的冷漠和退縮造成的距離空間,使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得以建立。當然,回避型的人在戀愛初期也會表現出一定的熱情,但是一但親密關系確立之後,因為過多的親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懼的,他的冷漠退縮特點就會浮出水面。
對追求型人格來說下班回到家看到家裏的燈是黑的,早上看到配偶不在身邊都是很難以忍受的。他為了能夠保持與配偶的親密關系,總是力圖取悅對方,伺候對方,為對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生怕與對方產生矛盾或不高興,因為他們怕對方離開自己,所以總是設法安排各種共同的事情:出外郊遊、看電影、逛街、上餐廳、運動等等。他們總是壓抑自己的需要,將對方放在首要的位置。
們不像依戀型人格那樣總是在抱怨生氣,他們很少抱怨生氣,總是努力抑制自己的不快,習慣於看著別人的眼色,生怕對方不高興。可是他們的種種努力往往並不討好,而是使對方感受到窒息,沒有一點個人的空間。對於失去的恐懼常常造成猜疑和嫉妒,他們十分留意對方的行蹤或者表情,對可能出現的所謂“第三者”非常敏感。這種人常常在暗暗地傷心落淚,感嘆“活得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