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環境就是脫離舒適圈,然後想想也真的是不舒適到也沒那麼不舒適啦沒空再來咦咦啊啊一下
所以也沒那麼不舒適到舒適到不舒適到舒適到碎碎唸從二十樓降到二樓嗎?
瞎了瞎了,連舒適不舒適都看不出來,可見我實在不太舒適。
不舒適的益處,就是我常常要應付眼前不熟悉的課題,盡是做不習慣的事,就像開車在新的路線不能放空
我工作七年了,換了四間公司,該磨的遠大志向都被磨光了,總覺得現在的自己想起那些自己當初決定想做或該做的事,不再那麼激昂,就是「盡力走過去」的心態而已
一體兩面。反過來說就是很多地方變得篤定,很多事因為清楚怎麼做,所以不需要那麼熱血或熱切去學習。然後學習能力強了,知識網也廣了,不像以前說急著專心去補什麼,就覺得事情碰到再去學眼前還有很多事要克服
就是一種,會得多了反而會沒有記憶點不知道自己會什麼的感覺,不再一直把自己的能力一個個細數,就只是一直專心面對自己不會的部分例如我每天光是處理不會解的程式問題就填滿了
可能也會得多了,越覺得自己一個人成不了事……覺得很多人都挺厲害的,我都需要他們,他們會的我做不來。我想的是怎麼完成一件事,不見得是成就自己,所以說看自己的份量就不多,而是看這個局,我只是其中一個角色而已
我真的不知道被磨成這樣是好還不好,可以的話我儘量想保持年輕時那種攻擊性、敵意,憤怒通常是我的動力
年輕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輪廓很明顯,自己的目標很清楚,暴力又強欲,那時候我常常記掛著自己的價值、理念、哲學這些。現在我被磨得不太想那些事,就是學習、學習、學習
當然我覺得一個人的價值和哲學思考不是那麼容易轉向。你不去講出來,它們也默默地在形塑你的判斷。就像我今天不太強調美醜這事,但你拿一個醜的來要我辦,我也是辦不下去。「那些你不需要思考就無法接受的底限,也許最真切地反映你的本質」可能是這樣吧
還有一點改變是,我不再時時盯著自己審視自己,是因為我覺得「心無旁鶩解決眼前課題」最能100%發揮你的學習能力。人的極限就那樣,盡可能多的學習時間,然後在學習時發揮最大的效益→我只能做到這樣,是我認為壓榨這個人生最極限的方式了,再多想也沒什麼用
講白了,就像我覺得「我的美感還需要磨練」,還需要磨得更銳利。「我覺得自己做出來的美學應該可以再昇華」這種事只能靠繼續在每個工作中要求更多來達到,光去想「我要更好要更好要更好」一點用也沒有,「要更好」這種念頭只有在實踐中有意義,跳脫實踐就沒意義了,這也是我更專注在眼前的工作,比較少思考那些抽象的事的原因
新工作我幾乎都在處理規劃和設計,以前那種都在處理行政、工程、法令的屬性反而消失了,這是我覺得換對工作的原因
一開始就是把握每個工作的機會,不要去挑內容,來什麼就學什麼,把它搞到精(加一點點你自己的哲學判斷和風格就好),做到覺得沒有成長性為止,然後就換。不知道為什麼,一些好的機會自己就來了,例如我就發現以前那些努力鑽研的東西都變成我現在做事的底子(雖然以前學的現在完全沒直接操作,但就是幫助我現在做事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