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尤其高中時,一直覺得很可惜,為什麼歷史課必須花費極大的力氣去背誦中國史,但是對明明只有四百多年文獻歷史的台灣只用半學期就結束這回合?
當過學生就很明白,只有要考試的地方才會花力氣去背,無關大考的細節或是事件根本不需要理會,可是歷史不就是這些瑣碎的事情建構而成的嗎?歷史課本真的能判斷哪些才叫做「重要的歷史」嗎?
今天其實一直有種難過的心情,下午知道反課綱微調的學生輕生,不是嘴巴上不停歇的跟老爸討論這件事,不然就是胡思亂想,無法明確衡量證件事件的對與錯
我覺得他是個理想的年輕人,但是太過理想,這樣的積極因此走上絕路
師長大人們說,他是長期情緒控管有問題,但是你能說輕生就完完全全是這所謂「情緒病」而導致嗎?
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他想什麼?你不是他,你怎麼可能可以用你的標準,去衡量他正在承受的壓力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