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你好,關於女權主義和同運的關係,近兩年中國網路上出現一種聲音,認為女權的終極敵人是gay,他們不是女人又不愛女人,和女人又是情敵關係,且沒有辦法像女人一樣通過子宮得到自己的後代,所以他們對女人是恨之入骨的,女性地位的低下是由他們導致,男性之間的精神團結也是他們策劃唆使。請問你對這種觀點怎麽看?
補充說明:這群人裏也有自稱脫腐的腐女,其他非腐的女性本來也是同性戀友好派,是因為切實的觀察過男同群體,有過摩擦之後才得出如此結論。大多是在發現男同群體對同婚法案的消極反應,對女權運動的消極反應,以及形式婚姻和同直婚中對女方家暴,強暴女同(強迫生育)等。
我雖然認識一些與以上情況完全相反的男同,但是找不到否定這一推論,及這一推論產生的根本癥結。
可以了解下你的意見嗎?
linper: 我對中國方的社會與同運發展狀況並沒有太深入的認知,所以在觀點上會比較以整體同運與女權的發展脈絡作為背景。
這個觀點基本上是建構在第一、二波女權主義的生理戰爭,將「女性生理」作為特權階級的底層。並非像第三波運動中將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納入主要考量之一,因此著重了「男性生理」為女性的敵人,忽略掉了許多其他的考量基準。
而在這個視角之下對男同仇視女性的推理便有著濃厚的異性戀預設立場,而在此前提做出的「觀察」自然無法到達相對程度的「理解」,和女人是情敵在單純「男同志」的關係中並不存在;後句也是帶入了男同志有一方希望在伴侶關係中成為/取代女性的迷思,以生理定義女性也忽略跨性群體的存在;並由於將男性生理預定為完全的受益方,也忽略掉了整個同志群體同樣身為社會弱勢而非受益於男性團結/父權:最後的結論便是在一連串的誤解下得出的謬論。
在消極反應上,如同我們之前討論到同志對於自我認同的掙扎,在此背景之下,要踏入參與並以同志身分發聲需要再經歷一次文化認同的掙扎
在討論形式婚姻的問題前要先釐清這邊並沒有任何為這些行為辯解與脫罪的意思,而是以比較全觀的立場去做討論。
在這個問題下被忽略的同樣是男同在此也是受害方這件事(當然並未改變同樣為加害者的事實),當雙方同樣為東亞傳統婚姻、家庭與父權的壓迫之下,若將矛頭指向了這個行為而忽視了背後真正的共同敵人,結果並未能做出真正需要的改變。
有一個說法,男同的戀愛對象是全體男性,又因男同較異性戀男性為少,他們喜歡上異性戀男性的概率比戀愛對象是男同要高的多。然而異性戀男性因其繁殖的生理本能必然選擇女性。男同因其生理條件限制無法與女性競爭,因此仇恨女性。
這些仇視女性的男同並非陷入認同的障礙(又或許是我對該詞理解有誤),他們會出入同志討論版,使用男同交友軟件,有的在與人爭論時還會說「都是你們對同志不夠寬容!」然而有一個共同點是從來不會實質的參加同運(哪怕是理論工作),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也非常消極←這是我很久以前就觀察到的,跟我提到的那種聲音的發出者觀察一致。
甚至有人直接說出心中想法「合法化了還怎麼和女人結婚!」等於說他們是把女人當成繁殖,養老的工具看待,即使社會對同性戀有所接受,他們認為也應該且必須和一個女人結婚。是這樣的想法。請問紅尾有沒有聽過「同妻」一詞?近期中國有關於同妻的調查,其中九成遭到丈夫家暴。如果只是需要享受東亞傳統婚姻的福利,那麽沒有必要如此對待女方。即使是全國性的家暴概率統計,也沒有這麽高的數據。
男同群體中的這一部分,十分適應父權社會且樂於享受該背景下的既得利益。中國做過統計,80%男同選擇進入異性婚姻。這種人遠比會參加平權運動的人為多。
我當然認為這不是男同本身的問題,但該問題基本上是女權問題。正因女性地位低下,侵犯其權益代價小,所以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切實的提高女性地位。
但是該聲音的觀察是,這部分男同一直在反對女權主義的聲音,具體表現是認為同妻問題是社會接受度的問題不是女性地位低的問題(然而他們並不參與同運也不贊同同婚法案且認為同志有進入同直婚的權力),且有附和女性壓迫的傾向,如宣傳「先父遺傳」「處女情結」等。
當然這情況和目前我們接觸的參與平權運動的男同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對上述的男同群體如此固執的原因非常困惑,這不是自我認同和社會包容能解決的(顯然他們並不想要),同時我很擔憂參與同運的這部分男同群體,在涉及關鍵利益的時候,是否還會維持原來的立場?
比如,即使是出櫃,結婚的男同仍然面臨生育問題。此時他們需要女性的子宮。但是女人除了生計所迫,沒有人會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和對健康的影響為不喜歡的男性生子。如果女性地位提高,這般生計所迫的女性是不會有如此多。且得到高昂的代孕報酬后也不一定會繼續從業。那麽此時他們還會支持女性權益的提升嗎?
像一開始說的,對於中國的發展狀況並沒有太多的認識,我是第一次聽到「同妻」這個詞,做了基本的查詢和閱讀,受到了頗劇烈的文化衝擊,不過應該是消化出了一些脈絡出來。
首先必須瞭解的是,同妻這個議題幾乎是中國所特有的,同志進入異性戀婚姻在同運發展不足的前提下是十分常見的問題,但在中國由於東亞父權壓迫(包含傳宗接代的傳統道德觀)、一胎化、與女權發展不足等多重交錯下,造就了這個異常的婚姻狀態。
一開始閱讀到開頭所說的同性由於無法繁殖而無法被異性戀選擇感到無比荒謬,這似乎是在「男同性戀會為了繁殖而選擇女性」去做反推而產產生的謬論?
同性戀對異性戀產生情愫的確是常有的情況,但在把異性視為競爭對手之前,就已經被性取向取消了競爭資格。
關於認同方面,認同了自己身分是一回事,出櫃又是更大的一回事,出櫃的程度是另一回事,認同並參與同志文化又是另一回事了。看起來似乎一體的一個認同,其中的每一步都會因為所處的社會文化情勢有著非常不同的間距。
而且不管在什麼群體,比起改變社會傾向於妥身的人本來就都是絕大多數。
如同前面所說,同妻的狀況是由中國獨特的社會情勢疊加交錯而成。這邊我想把它整理成簡略的鏈狀圖:
社會對同志接受度低→同志無法出櫃,且尋求偽裝
一胎化遺毒與傳宗接代觀念→繁衍產生了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必要性
男性霸權與女性社會地位低落→多數男性的厭女,不論性向
80%這個數字基本上來自一、二項的疊加,九成的家暴則是一與三,但在家暴這點上必須另外看到的是其中絕大多數所指的是冷暴力,也就是在被迫組成異性戀家庭的情勢下造就出沒有愛的家庭。
當這個脈絡裡出來後,便可以看出這兩個異常的數字並不代表了「把女人當成繁殖,養老的工具看待」的同志(以下簡稱A)的數量;而絕大多唯有選擇權時不會踏入異性的同志.
但由於所處立場的問題,多數男同志所看到的問題癥結點在於第一項,而女性們看到的問題在於第三項。這個落差造成了女權方視角產生了多數男同志位A這個位置的視差
簡單說A終究是在中國社會環境下產生的少數異端,自我認同和社會包容的確不能解決,但自我認同和社會包容卻可以將多數男同志皆為A這個迷思解開
代理孕母就算撇除法律上的問題,也終究是極少部分的上層階級才有的特權,除去中國的特殊環境,繁衍的必要性本來就不是整個少子與低生育率的現代社會下的主流。會因為女權的提升而失去利益的終究只是極端少數。
我認為同妻議題並非中國特有,只要社會氛圍仍滿足鏈狀圖的第三項,即認為女性為男性附庸,對男性有服侍的任務,同妻就會存在。前兩項出現與否並不起決定作用,因為即使是這樣的高壓環境下仍然存在(雖然數量有限)即使未出櫃也不願進入異性婚姻的男同,社會風氣相對開放的英美(尤其在鏈條2),也有女性發現其伴侶與男性交往的現象(但被男方以雙性戀搪塞,且因為女性地位相對高所以分手爽快不會對女方造成如同妻般的傷害)。
另外需要注意一點,有自我認同的女同在騙婚方面要好得多,因為女性地位低下,進入東亞傳統婚姻對她們弊大於利。
關於同妻遭到的暴力不知道紅尾是在哪裡看到「絕大多數」是冷暴力?肢體衝突的情況並不罕見,尤其是妻子提出質疑,離婚時。另外同直婚家庭的男同得到後代后,對女性後代的態度也非常惡劣,超出一般重男輕女家庭對女性的惡劣,不過這個是個例觀察,目前尚無可靠數據。
A的數量也許沒有上述兩個異常數值那麽高,但不會低到哪裏去,這點通過觀察男同群體對同婚法案和同運的消極態度可知。我們能接觸到的皆是自我認同良好且有社會責任感的男同,難以被人發現的A更多只出現於男同討論版和交友軟件中。男同群體中他們占大頭。在這種「自己人」的環境中坦然標示自己為「已婚」的男性並不少。有的男同交友軟件有「婚姻狀態」這一選項。
關於立場不同造成視差的觀點我同意,但我覺得終歸是女性所站立場對解決事情(包括同志問題)更有益一些。
代理孕母並非上層階級才有的特權,女性地位低下的環境下實際上許多女人都是男人的代理孕母。同直婚中的女性也相當於代理孕母。
至於繁衍的必要性,我並未覺得同志群體(包括女同)對繁衍之需求與其他人有何區別,有少子傾向的社會也正是女性有較強烈對抗意識的社會(如日本,如女性地位達到較高水平的北歐)。
另外比起A的具體數量我更關心A的成因(假設鏈條圖中一與二的情況都不存在,還會出現的那部分A,參考對同運態度消極,和風氣開放的社會仍然持女性低下論者)
因為我觀察到同性戀(及部分跨性)群體中存在的性別偏好,同性戀在涉及生育時更希望後代是自己的同性,無論男同女同,有這種傾向的人甚至會進行精子篩選。另外跨性群體,尤其是跨性同性戀也有這種傾向。
中國的女同性戀女權主義派(即我上面複述的觀點的發聲者)中有跨性拉,她們對男性及「戀男者」的痛恨讓人很莫名其妙。我實在是很好奇這種「性別偏好」和「性別沙文主義」間是否存在什麼因果關係。
的確同妻的最大壓迫,與A的主要來源為第三項,但卻是二讓中國的同妻數量和問題遠高於他國。同運的發展可以大幅減少A以外的男同步入異婚,女性地位的崛起更是根本性的減少A的形成,與女性在異婚中所受到的壓迫,兩者的輕重便是來自立場的不同。
女同比起騙婚,由於女性社經地位的低下而被迫進入婚姻反而更為常見。對同妻的報導與相關文章幾乎都以冷暴力作為討論重心,而九成的大數字中,若未先理解冷暴力是其最為常見的狀況,便會在後續的解讀產生很大的誤差。
如同前面所說,選擇委身而不期望改變的人本來就是大多數人的中庸立場,對同婚的可能性消極並不等於對步入異婚積極。在「有異性伴侶的男性向同性出軌」與「交友軟體中的已婚男性」的舉例皆將其自動視為男同,而忽略了其中雙/泛性戀的比重。
這邊提及的跨性拉指的應該是極端男性化的T,而非「跨性女性同性戀」?
女同性戀女權主義派來自第二波女權運動中的激進派,在前述的生理戰爭與對男性生理的敵視最為極端的一派,認為女性優越於男性。一般反女權最普遍控訴的仇男與女權納粹(性別沙文)多屬對於這派的指控。而「女同性戀女權主義派」更是其中的極端,而這派的「女同」中有很大的一部份並非真正的女同,而是由於仇視男性而「選擇成為女同」的女性沙文主義者。
突然發現我漏了關於代理孕母那段,的確我未考量到因騙婚而受騙成為代理孕母的狀況,但同樣的,當同運與女權意識提高時,能夠組成家庭的同志提高,以異婚作為手段的狀況便會相對低落;在在繁衍需求中也是以家庭傳承為重而不是血脈繁衍。
少子傾向已經是已開發甚至發展中國家普遍的主流,甚至中國方一胎化鬆綁後也依然是以傾向讀生為大宗,台灣異性戀伴侶當今也是普遍生育意願低落。
另,日本恐怕是少數厭女、恐同、和文化壓迫與中國相擬的國家...?
大部分贊同,不過我所言對同婚法案的消極,具體情況是:已經有人在中國的重要決策會議上提出過議案,雖然是做樣子但決策之前有網路民調。我當時觀察到一個令人失望的現象就是女同和男同對該調查的響應態度之懸殊差異,甚至在已出櫃的同運參與者中有公開反對的,上面描述的“這樣還怎麼和女人結婚!”就是這些人的發言。這不是個別現象因為他們的微博關注人不少,且在類似的發言下有不少響應者。
還有人的留言是“合法又怎樣?你們社會一天不接受我們,我們就繼續和女人結婚!”這三小,男同恐怖主義嗎
而且有法律支持已經是很大的社會支持了啊。
中國的女同許多人會選擇直接去搞女權(不一定參女同派),比如肖美麗和李麥子。她們並非男同仇視者但是在同運過程中也經歷過類似的失望。
>忽略了其中雙/泛性戀的比重。
這些人沒有在異性戀交友軟件中出現。
另外有些案例可以側面佐證“雙性戀”是某些A的藉口,像前兩年自殺的中國某大學女講師,她的丈夫在面對對其同性戀身份的質疑時即以雙性戀搪塞結果手機裏只有同志約炮軟件和與男性的聊天記錄耶,該女性本身意識開放就相信了,後來在不斷的冷暴力和情感金錢欺騙中崩潰。
所以我是不相信「已婚」中有多少是真的雙性戀。以前在同志論壇潛水的時候也發現不少確實自己“對女人不行”的人坦然承認已婚,並且已婚在某些男同圈子中是優勢,可以發現其他人對此非常羨慕。如果“有個兒子”,那麽羨慕更多。哦另外這些A有時會對自己的兒子下手。還會和別人交換。時間久遠沒留下什麼記錄,紅尾不相信可以自己去調查試試,如果得到相反結論我會很高興。
上述提到的人我還記得的,分別是A:微博上的南京密陶,孟林的小屋
同妻:全名忘記了,搜索羅老師 同妻 應該有不少結果。
同志交友軟件:中國這邊是jackd blueD,我在使用搜尋身邊人功能時發現有已婚的鄰居。
不我指的跨性拉就是跨性女性同性戀。女同派有趣的一點是會仇視自我認同為男性者,認為其是“叛徒”,如果愛慾對象是女性,那麽就是“基拉”(不要笑)。
跨性拉是愛女人愛到放棄自己男性身份的進步者(啊有的跨性拉自己也是這麽說的)(還有百合男在一旁幫腔)
自我認同女,愛女,是真拉。
另外提到跨性的性別沙文主義者,有個類似但對應程度沒那麽高的例子,中國的變性舞蹈家金星,她對女性的態度就是“我們女人不要和男人爭”“我的女兒我從來不讓她下樓玩,要讓她做個大家閨秀”,乍一看應該是其受社會文化影響做出的發言。但是她早年的訪談中提到變性契機,居然是“因為我媽媽只對我好,對我姐姐不好,我想體驗身為女人的那種受虐感”
關於女同派我知道大部分是所謂“政治女同性戀”,而且我知道不少不參與這一派別的女同。但是有說法是女同派對女性利益貢獻最大,也是最有效的對抗方法,是這樣嗎?同時我發現樂於響應女同派的真女同(也符合女同派對真拉的定義者)在增多。我是很奇怪這些不是女人(我指跨性拉)或者不是女同的人到底是為什麼又憑什麽對女人該如何該喜歡什麼性別的人指手畫腳的。
A和女同派“真拉”的成因我也很好奇……這種性別納粹到底是怎麼出現,女性沙文主義會對男性沙文有實質性作用嗎?如果沒有,那麽他們的想法要怎樣不影響到其他人,這是我疑惑的問題。另外我想請教紅尾(因為網路上資料混亂),DOB(比利蒂斯女兒)是萊昂小姐為了搞女同派建立的嗎?萊昂小姐是不是女同派?
>中國方一胎化鬆綁後也依然是以傾向讀生為大宗
並不,我念醫科,婦產科教學時所見是二胎開放後來生二胎和準備生二胎(避免剖腹產等)的人佔多,只要有條件(一方或雙方是獨生子女)基本上都會(被)選擇生二胎。
>日本恐怕是少數厭女、恐同、和文化壓迫與中國相擬的國家...?
文化上是如此,但是日本對女性的實質法律保護比中國好太多,女性對自身權益的意識也比中國強烈許多。日本的少子化和低生育更多是女人拒絕,且有拒絕之自由的結果。
這部分我們對消極的認定有頗大的差距,向上述引言中從拒絕同性婚姻到覺得這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程度範圍都有,不知道有沒有找到較為完整的討論?單從這些中我只能得到一些旁敲,比較難去看到核心。
>雙/泛性戀部分
當然作為藉口的狀況會有,不過這樣的篩檢方式依然有很大的盲點,例如不分性別的交友軟體本來就不普及,而當這些雙/泛性戀在出軌時若尋求異性,便會被視為單純出軌的異性戀,反之亦然。
雙/泛性戀在目前主流同運發展中很大的一個問題便是對於其身分的否定,異同兩方認定性向非黑即白的非少數,而雙/泛性戀的數量也是相對在社會上被少看了非常之多。在社會形勢下選擇進入異性婚姻而非單純順從情感的情況亦然。
我對跨性的詢問便是來自女同派對跨性的排斥,「跨性男是叛徒,跨性女依然是男人」是頗常見來自女同派的思想。二元跨性向性別刻板靠攏是相當常見的,一來在轉變前受到的壓抑與對反方憧憬的累積,社會會對跨性別的自我證明抱持著異常的期待,像我們比男人/女人還要男人/女人,查不到金星的變性契機的來源,不過它十分可以是個諷刺性的回答。
在我們討論中可以看到A跟女同派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也就是對異性生理的敵視。女性沙文基本觀念就是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透過將壓迫跟受壓迫方的反轉來做成反擊,在他們眼裡就是單純二分的觀念,這個做法也只適用於二分的情勢。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它在所有交叉性的問題上都無法被顧及。
第三波女權運動就是為了補足這個不足而產生的改變。也因此在做法跟想法上相對柔性而且緩和。很多激進派也因此覺得只有激進派才有辦法真正做出改變,也只有激進派是真正的女權主義。DOB在成立時是一個柔性抗衡而且在當時的同志運動做為援助而非衝鋒的腳色。因此在我看來與女同派的利益是不相符的。
對於整個同志運動而言,性向並非選擇是個很重要的前提,而政治派女同性戀本身在很多人的眼裡便是對整個同志運動的大巴掌。
最後最重要的是,跨性女性就是女性。
redtail: 討論我沒有留存,也不知道現在微博上還有沒有。而且微博的評論轉發模式和噗浪不太一樣很多討論會分散開來。微博有搜索功能,搜到發言人主頁后在主頁內搜尋關鍵詞也許可以找到。
不過這些言論與特定話題討論並無緊密聯係,在各種場合都能看到,有同志出來呼籲不要騙婚時也有,說法從“我們沒有辦法”到“女人就是商品”“誰叫她愛我”都有。
無論同婚是否能解決根本問題,辦法總歸是有,拒絕進入婚姻的同志依然存在。社會風氣是客觀原因但不是男同志傷害女性的藉口。請不要說「男同也是受害者」,社會對單身主義者也有壓迫,但是維持單身的異性戀男女仍然很多。未出櫃的同志也完全可以借單身主義作為對同志歧視環境下的掩護板。進入異性婚姻的唯一目的就是從東亞傳統婚姻中獲利。會選擇這條路的男同不是A就是未完成的A。
>雙性戀部分
我不否認雙性戀存在因為我本身也有這種傾向。
但是涉及到同志交友軟件的「已婚」使用者,雖然不分性別的交友軟體幾乎沒有,但是一個雙性戀選擇獵艷時不會只用同性交友軟件。ps他們會建立已婚同志群。
在社會形勢下選擇進入異性婚姻,無論是雙性戀還是同性戀都是為了從婚姻中獲利。
>關於女同派
據我觀察女同派倒不都認為跨性女是男人,而是根據其對女性的態度決定,像跨性女拉拉她們就覺得這是女人,但是跨性女異性戀她們覺得不是,尤其金星這種。
我倒是覺得都不是,后述。
關於DOB,有描述它是為了對抗同運中男同的男性性別主義建立的,所以是女同派的雛形,是這樣嗎?但又能找到它與男同同運組織有友好互動。
另外,是否女權運動取得的實際利益(如法律改變)都如激進派所說來自於她們的努力?有人說第三波開始後,女性地位不進反退,或者進展緩慢,有這種現象嗎?
關於跨性
我認為人類的生理性別終歸離不開二元框架,即使是之前在M大噗浪下提到的xxy,醫學上也稱之為「兩性」人。生理性別是確實存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給生理性別賦予過多意義,要去除的是這些過多的部分而不是再在性別上大做文章。生理的性別存在,但本來沒有也不應該有精神上的男人或女人。
在我看來跨性更多是人類社會對生理性別賦予過多意義的結果,人們完全可以選擇看起來像任何一種性別的活法,但是自身沒必要再給這種行為方式打性別標籤,標籤存在于生理就足夠了。跨性者因為自己的興趣,傾向而把自己歸入某性別的行列,我認為實際上是在肯定社會性別固化。有女人心就是女人,那沒有女人心的女人是否不配做女人?也應該歸於跨性?
所以我認為跨性者的性別終歸是其染色體決定的生理性別,至於社會性別這種本來就不該存在的東西,又何必再以跨性的方式強調呢?
問題在於對單身主義的壓迫在同志方狀況是個疊加,而進入異婚的獲利與否也不是絕對值。
社會風氣絕對不只是客觀原因,對我一切壓迫最大的敵人便是社會風氣,而非特一族群。
差別點在於DOB是「女同志運動」的基底,而非基進女同派的女權主義。是為了補足同運中不足的女性勢力,而非以對抗為目的。在女權上的立場也是較為偏向自由派。
這邊要先釐清的是第二波女權並非只有激進派,因此在權益爭取上的討論是無法如此概括地去計算。第三波以宏觀角度去看的確是進步緩慢,但第三波所著重的很大一部份是在前兩波中被遺漏的少數族群,而第二波以宏觀角度進步較大,但受惠族群侷限於中產白人女性生理。
第三波以平全為主要訴求而非提升女性也是易被激進派視為退步的緣由
>跨性
這邊最大的問題便在於忽略了這邊所謂「精神性別」的生理性,在之前另一噗的討論中有提到,跨性別有很大的一部份的關鍵在於不適性(dysphoria),就算在一個社會性別不存在的環境,跨性別者還是會有對其性徵與性器的不適。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性別表現和性別認同的不同,像之前提到例子,跨性女性也可以有男性化的性別表現而同時保持女性的認同等。「沒有女人心」所指的是不符合社會性別刻板呢,還是對於自己身為女性不抱持認同則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社會性別不該存在,但他確實是存在著的,若為了否定社會性別而否定跨性者的性別是否本末倒置。
redtail: 我認為東亞傳統婚姻中男性是絕對的獲利者,女性被迫進入男性主導的婚姻,被剝削生育權和勞動力。這種社會風氣正是「男權社會」為束縛女性形成的社會風氣,男同也是男性,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也是既得利益者。進入婚姻后男方出軌,社會更多的是嘲笑女方沒吸引力,伺候不好丈夫,有性要求則是性慾旺盛如狼似虎讓人吃不消,“男人都亂搞,和誰搞都一樣”“他難道就不為這個家付出嗎?”
問題是,男性在婚姻中的付出是一種親職投資,因為他們本身不能生育,所以有必要以物質交換女性的生育權,這是理所當然的。而東亞傳統婚姻是建立在剝奪女性生育自由上的。男同進入婚姻唯一的損失也只是不能公開戀愛而已。男同被社會壓迫,應該向社會訴求,選擇順應社會風氣再去壓迫別人,那麽自己也是加害者。
以單身主義為掩護,避免出櫃的可能遭受的壓力,為什麼會是疊加?把社會風氣當主觀原因並不合理,搶劫犯可以理直氣壯說因為自己很窮但社會嫌貧愛富所以才去搶劫嗎?
redtail: 就算在一個社會性別不存在的環境——目前有這樣的環境嗎?
為什麼偏偏是對性器官不適而不是其他器官?
跨種族黑人為什麼只出現在美國……?
這種不適到底是生理性還是社會性?
>若為了否定社會性別而否定跨性者的性別
並不是否定跨性者的性別,承認這一現象存在,但是基於社會性別應該消除的觀點,不肯定重塑社會性別的行為。
社會風氣不是開脫逃罪,從頭到尾都沒有要幫進入異婚的男童脫罪的意思,重點在便是在於他們同時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還是差不多的例子,一個跨性女性可以完全適應、呈現男性化的社會性別表象,但仍有著身理不適性。
因為我們討論的對象是跨性別?覺得自己多了一條腿或手而進行斷肢的也大有人在。
「跨性者的性別終歸是其染色體決定的生理性別」這句話除了否定其性別該如何做其他理解?再者,跨性別也並非只是有二元跨性,該做的不是否定先天指派以外的性別考量,而是看見與理解除了兩性原性別以外的性別。
跨種族黑人目前檯面上就只有這麼一個極端個案,不予置評。
後來跟別人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大概理解要說什麼意思…感謝紅尾說這麽多,我去多看點文獻資料。
剛好碰到個中國男同性別主義的實例,刷社交網站主頁的時候刷出來的。
豆瓣點「只看樓主」可以看到發帖人在該串的全部發言。
進入發言人的主頁可以發現他加入了同志交友小組。
比起「男同性別主義」這個個案看起來比較是性別主義的男同。以男性出發的性別壓迫,我比較好奇的會是像前面女同派那樣,以男同為出發點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