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語言學
居然因為Wug多了不少粉絲XD 先說我只是個廢廢,如果大家對語言學有興趣的話,推薦兩個粉絲專業:麻瓜的語言學生活中的語言學 我覺得他們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把學術的東西寫得很有趣,告訴大家語言學是很生活化的!(以下閒聊)
latest #11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這兩年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大概就是語言癌了,圖片中的前三個個人認為和歐化中文有關(就是翻譯腔啦)所以先不討論,不過最後「進行一個XX的動作」、「做一個XX的處理」倒是滿有趣的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其實我認為語言是沒有高低對錯的(這裡的對錯不是指文法上的),與其稱這樣的現象為「癌」或「思考力弱化的危機」等,倒不如想想看這種說法是怎麼發展的?多半用在甚麼樣的情境和場合之下?對說話者來說,能夠越經濟越好;對於聽者來說,能解釋得越清楚越好,用「進行一個XX的動作」這樣的句法,說話者這樣說有甚麼目的?聽者會有甚麼感受?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女孩們的第一個名牌包如何挑?Dior 小故事︱#7 Amazing by Jing Jing另外就是前一陣子很紅的李晶晶,因為在訪問中大量的中英夾雜,網路上甚至發起「Marie佳人Amazing作文大賽」的活動來嘲諷她
立即下載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不過其實這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現象,語言學稱之為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雙語/多語使用者可能會在多種語言之間進行轉換,當一時找不到能夠替換的詞彙,便會轉換成自己的第一語言或雙語/多語中較強勢(dominant)語言(譬如在訪問中,晶晶可能一時不知道 “fashion industry”的中文要怎麼說),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使用的語言當中沒有適當的對應詞(譬如“Lady Diana” “Lady Dior”這種專有名詞用中文也怪怪的)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在台灣,最常聽到中英夾雜這種說話方式的地方大概就是工作場所了(舉例,我同學在會計事務所上班,他們的行話其中之一是: “下do”,意思是coaching note貼個便條,我:黑人問號)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一篇研究(施玉惠, 1998)提到台灣人之所以在中文(甚至台語)和英語之前做轉換,主要為了三個目的:專業性(通常是科技或學術領域)、缺乏適當詞彙,或直接的話語引用。另一篇研究(廖招治,1993)則分析了大學生對於中英夾雜說話方式的態度,顯示中英夾雜是為了展現說話者受過高等教育、從事腦力工作而非勞力工作、具有權威性和智慧。所以,有沒有可能,說話者是想要展現自己對於「英語」這個優勢的外來語種擁有很好的控制?進而顯示自己的權威或社會地位?這個就很有趣了。(是社會語言學的範疇)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Brooklyn Nine Nine emoji clip另外還有我今年因為看了Brooklyn Nine Nine寫的題目XD 這段是Gina說英語語言已經不夠展現她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所以她決定把emoji融入講話當中,這其實帶出另一個問題:Emoji可以算是一種語言嗎?不要覺得它是科技和網路的產物就待它不認真,牛津辭典甚至宣布‘Face with Tears of Joy’ 這個emoji是2015年的「年度之字」,是不是很有趣XDDDD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大概先到這邊,如果覺得有趣還請跟我說,有回響的話以後再分享別的XDD 主要是想推推上面兩個很棒的粉專然後告訴大家語言學很好玩啦!
岡田太太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上面那個「進行一個XX的動作」其實是 ‘V yi ge N’ ("動詞" 一個 "名詞") 的變體,有興趣可以參考畢永峨老師的這篇:
Construction, reanalysis, and stance: ‘V yi ge N’
and varia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
年!
7 years ago
那兩個粉專超好玩XDDD每次都一起思考到很興奮哈哈哈哈(這樣是不是太怪了)
畢竟語言學太有趣了很難不開心昂
年!
7 years ago
一個推動一個而就專心去研究其中的一個又會整個越陷入語言學裡面 宇宙啊是宇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