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Sen
7 years ago
https://i.imgur.com/BBRK8Sj.gif
1619年薩爾滸之戰,明軍主帥杜松與後金交戰陣亡的故事情節。由左至右分別為《聖武記》、《明經世文編》、《九籥續集》。
明代私史描述的薩爾滸之戰著重於明軍英勇捐軀的過程,頗有傳奇小說的色彩。其源頭出自於萬曆年間小說家宋懋澄《九籥續集》的〈東征紀畧〉(缺字以《明經世文編》收錄的〈東征紀略〉對照)。
latest #6
carSen
7 years ago
該戰役可能因為明朝參戰官員陣亡眾多,「據遼東監軍陳御史查報疏內陣亡文武等官共三百一十餘員」(《籌遼碩畫》卷21),四路明軍中有三路主將陣亡,剩餘一路未抵達而撤退,因而在現存的《明實錄》、《籌遼碩畫》等史料中,記載的交戰細節甚少,通常以後金、朝鮮史料來補充。
carSen
7 years ago
宋懋澄的小說故事非常生動,描寫首先與後金交戰的杜松過於自信,輕率下令渡河,結果中了努爾哈赤的陷阱,被決流斷師;戰場上突然又黑霧瀰漫、視野不良,有備而來的後金點起火炬,在火光中射殺了明軍主帥。後來的《明季北略》、《明史紀事本末補遺》等史書把這則故事收錄了進去。
carSen
7 years ago
「日已昃矣。諸將請安壘休息。明晨東渡。杜將軍怒曰。義旗東指。孰抗顏行。乘勝而前。何期之有。遣人視河。河水不遮馬腹。而河中浮小舟數十。將軍大喜。謂天人俱助。且恥乘舟。將祼形策馬。諸裨請披甲。將軍大笑罵曰。入陣披堅。豈壯夫事。老夫束法從軍。不知甲重幾許。今日汝曹乃以此相苦耶。不顧躍流而渡。」
立即下載
carSen
7 years ago
「諸軍競進。渡十之七。(酋)使人決上流。師衝為兩。沒於河者幾千人。渡河將士反顧生寒。陣甫成而暮。黑霧障天。(虜)萬炬忽明。火灮下斫暗中人。我師不及張弓輅刃而將士成泥矣。(虜)光中識杜總戎。爭射之。臠其肉立盡。并獲杜號矢。」
carSen
7 years ago
到了清代道光年間魏源《聖武記》〈開國龍興記二〉的戰況描述,卻把後金點起火炬,修改為明軍點起火炬,在火光中成了後金射擊的箭靶。「明兵恃火礮。甫戰日未昃忽大霾晦。咫尺不相辨。明兵列炬以戰。我兵從暗擊明。萬矢雨集。發無不中。而明兵從明擊暗。銃礟皆中柳林。我兵無一傷者。」
carSen
7 years ago
民國初年蔡東藩的《清史演義》第三回〈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以及金庸於《碧血劍》的〈袁崇煥評傳〉亦採相同的說法,反倒使得杜松所部因燃起火炬而被後金攻擊之說廣為流傳。小說轉化成史料,史料又被顛倒,時人引述評論時,就往往認定了杜松的魯莽、貪功、冒進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