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轉
半導體巨人英特爾成立邁入50年,目前在電腦X86架構處理器獨霸一方,長期守住8成市場,近兩個月,英特爾14奈米製程處理器供應吃緊消息頻傳,波及個人電腦品牌、筆電、桌上電腦系統組裝及主機板DIY市場,這個已經撐6年、生產5代英特爾處理器的製程發生什麼事?
PC業者波折不斷,才剛漸漸走出上半年MLCC被動元件缺貨之苦,8月起低階英特爾處理器缺貨,又干擾旺季接單。業者預期,這個問題要到2019年上半才會紓解,也因此,本週傳出英特爾有意將14奈米部分晶片組轉交台積電「神救援」,好紓解自家14奈米產能瓶頸。
值得探討的3個問題是,究竟英特爾如此成熟的14奈米晶片為何會缺貨?而台積電又是否真的出手救援呢?除筆電處理器缺貨,DIY主機板跟伺服器業者是否也受波及?
英特爾14奈米撐6年非常長壽
根據摩爾定律,半導體製程不斷前進,將使電晶體體積縮小,每24個月積體電路可容納電晶體數量就能翻倍,不僅平均生產成本降低,效能改善還可提高一倍,也因此英特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主流製程向前推進一步。
2012年英特爾推出22奈米製程處理器,2014年跨入14奈米後,就一直停留在該製程不斷完善技術,後續又推出14nm+及14nm++等改良製程。
英特爾在14奈米製程迄今已經推出4代處理器,核心包括Braodwell、SkyLake、KabyLake、CoffeeLake,今年8月筆電已經正式跨入新一代處理器WhiskeyLake及AmberLake,但仍然使用14nm+++製程,使得14奈米製程從2014年擔綱主力後迄今已經邁入5年。
然而,英特爾卻一直無法順利跨入10奈米。雖英特爾已經在法說會宣佈,2019年下半會推出10奈米製程CannonLake處理器,但顯然,14奈米製程還要繼續當家到2019年。
那麼如此長壽成熟的製程,為何突然無法讓低階處理器供貨充足呢?對此英特爾對供應商解釋是:10奈米良率不佳。
10奈米出狀況為何影響14奈米產品呢?業者說,10奈米製程CannonLake從2017年計畫量產,一路不斷推遲,拖到2019年,使得多數新產品都仍要用14奈米製程生產,相對於過去英特爾每2~3年製程就向前跨一步,使新舊產品使用製程分散,這次則因14奈米製程已經使用超過5年,所有新舊品都卡在同一個製程上,導致產能不足。
這也是何以英特爾強調,主要交貨緊繃的產品都是主於「低階產品」,英特爾將優先把產能放在Xeon及高階Core處理器上,滿足客戶需求。業者認為,這是英特爾產能調配策略,先交貨利潤佳的產品,而對於為何交貨不足,英特爾則強調主要來自「高於預期的需求」。
神救援?台積電無14奈米,英特爾:會自救
至於對於缺貨是否找台積電救援?英特爾13日已發出官方聲明表示:「為回應優於預期的市場需求,我們將持續投資於自身的14奈米製程。」而對於外包近況,英特爾則表示一直以來,都會使用外部晶圓廠產能生產部分產品。
早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