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花花
4 years ago
2020年7月17日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 — 中山七里 讀後感
書中以日本311大地震為背景,並以地震以後對人心、對社會的影響為前提,使讀者對其後人性的冷漠及殘酷更為心寒。地震不僅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哪怕是倖存者,也因為失去了家人而傷心欲絕,一時間,喪生者與倖存者其實並無異 — 也許生存的反義詞並非死亡,而是絕望。對社會絕望,對未來絕望,對自身絕望。故事就在一片暗灰色的絕望中掀開序幕。
(續)
(在噗也放一下)
latest #11
花花
4 years ago
搜查一課的笘篠便是地震的倖存者之一,但妻兒、以及一切能夠讓他想起妻兒的事物都隨著海嘯而被抹去。「爸爸會保護你們的。」笘篠作為最先登場的人物,以這句話點明題旨,叫讀者思考:那麼得不到保護的人指的是誰呢?是在地震中喪生、得不到神明眷顧的人嗎?
花花
4 years ago
福祉保健事務所,正是受害者三雲忠勝的工作地方,亦再次與書名互相呼應:得到與得不到保護的人。福祉保健事務所的職責在於批核生活津貼給社會上有需要的家庭。看似是天使般憐憫世人的制度,實則烏煙瘴氣、齷齪不堪。預算越扣越少,但受地震波及而失去家園、失去工作的人卻有增無減,再加上還要應付其他縣市的貧窮人口,叫天使也要為金錢的事宜思前想後,把領取津貼的標準一再提高,提高至非人性的高度。就像笘篠所言:「行政單位的再怎麼盡忠職守,只要問題和錢有關,便絕對少不了糾紛。這就是人類的冤孽。」
花花
4 years ago
然後發現要證明自己身無分文比要證明自己只有很少錢更為困難 — 到底要如何證明自己的戶口真的為零呢?於是他們便以「無法核實收入」為由,回絕了絕大多數的申請者。但這有一個矛盾之處:日本的高齡人士因為嚴格遵守自己的美德和原則,不到最後一刻也絕不願意去依賴國家。戶口的錢逐漸歸零,終於發現走投無路了,又因為無法核實收入而不被獲發津貼,最後落至活活餓死的地步。結果,需要保護的人得不到保護。那麼,這個保護制度,又是為誰而設的呢?得不到保護的人,是指那些得不到國家的保護而死的人嗎?
立即下載
花花
4 years ago
利根勝久作為最近因當上模範犯人而提早出獄的角色出現在讀者面前,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讀者心目中的頭號嫌疑人。他表面上看似在積極融入社會,但背後又似乎安排著什麼計謀。那麼,他會是得不到保護的人嗎?還是他手下的受害者?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皆會有監獄及刑罰制度。監獄困的便是觸犯了法律的人,刑罰制度的宗旨便是在於懲罰為非作歹的人,保護平民百姓免於危險。得不到保護的人,是指受歹徒傷害的人嗎?那麼監獄裡面的人呢?他們或多或少是因為體驗了生活的不公,最後而走上歧途的。那麼,他們也是得不到保護的人嗎?
花花
4 years ago
試問有哪個生活幸福美滿、對未來感到有希望的人會主動傷人呢?的確,歷史上有純粹以殺人為樂的犯人,但同時我們亦知道大多數惡名昭彰的犯人,孩童時代大多遭受了悲慘的遭遇(如被欺凌、性虐待、父母離異等),然後在成長期間又得不到幫助,最後鑽上牛角尖,犯下惡行。當然,我並不是為他們的罪行而辯護。他們縱然有苦衷,但他們對受害者及其家庭所造成的傷害是不能夠被輕易饒恕的,而我亦認為人亦該對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並從而改過遷善。我只是想點出,他們也許也屬於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這雖然不是全書的主要討論重點,但作者亦有提及到監獄制度是如何的不合時宜。
花花
4 years ago
比起懲罰,我認為改過也是監獄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然而,現代大多的監獄系統仍停留在數世紀前已經開始沿用的系統:懲罰,罰得越重,便越能使他們改過。事實證明,大多數的犯人哪怕在出獄後,也因為留下了案底,找不到可以支撐自己的工作,窮困潦倒。結果,因為已經犯過一次了,又因為生活的財務問題已經逼在眉睫,他們又走上舊路。最後,原本想保護的平民百姓,真的得到保護了嗎?就犯罪概率而言,他們和普通人最大的分別不過是門檻高低之別而已。即使他們想要重新開始,社會的不寬容像是用指尖拈熄蠟燭的火光一樣,不過一瞬,世界又回歸黑暗。要是以這個角度看,他們也是被社會拋棄、得不到保護的人,不是嗎?
花花
4 years ago
這制度的漏洞,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為證了,難道這還不足以證明需要改變的逼切性嗎?如所有制度一樣,如前文提及的生活保護制度一樣,隨著應用的時間越長,其漏洞就會越來越明顯,最後與其初衷背道而馳,應該要保護的人,得不到保護...... 。
花花
4 years ago
得不到保護的人。是貫穿全書的一類人,但作者亦提出其他類型的「人」。身為「好人」的三雲忠勝受同事尊敬、受家人愛戴;身為「君子」的城之內猛留,作為清廉的好官,不嫖不賭,是所有人的榜樣;然而「好人」和「君子」卻是「窮人」們眼中的撒旦。在「窮人」的眼裡,他們是刻薄自己的惡魔,是斤斤計較、冷酷無情的公務員。一時間,善惡的界線模糊不清,叫人心寒。說到底,「善與惡」與本性為何無關;只要檯面上裝得漂亮,便也成了善人。這樣一來,所謂惡人也僅僅是暴露了本性的人而已。殺死了「敵人」便造就了「英雄」,殺死了「好人」倒成了「惡人」。但誰是英雄,誰是敵人?誰是好人,誰是惡人?我曾經以為一切非黑即白,英雄就是英雄,英雄所殺的必然是敵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花花
4 years ago
竟然,所謂必然的定義不過是相對而言的。英雄也會是惡人,敵人也會是好人。除了上帝以外,我想不到會有哪一個凡人有能力辨認出一個人心底裡的好壞。
花花
4 years ago
其實所謂得不到保護的人,並不一定指弱者或是好人,而是那些被排擠在制度以外的人。作者在繁體中文後記中寫道:「一個國家富強與否,究竟是以什麼為指標呢?」他說,該以應該受到保護的人是否受到保護為指標。所謂制度,包括書中探討的生活保護制度,包括前文提及的司法制度,只要有制度存在,就會有大多數人及少數人之分。那麼社會該竭力幫助少數人,還是犧牲他們,成就大多數人?我想,作者想表達的便是這個意思:真正富強的國家,有能力不置少數人於不顧。然而我認為,此刻仍沒有哪個國家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和強。我想,不管人類是否進化到更高維度,人類依舊在苟延殘喘,而書中提及的社會問題依舊存在 — 因為病的是人心。
花花
4 years ago
由開頭到結尾,作者一直在挑戰讀者們的價值觀及信仰,叫我一直在反覆思考迄今為止我自以為的真理。比起什麼是善,我認為更要思考善是什麼;比起什麼是惡,我認為更要思考惡是什麼。在善惡等觀念面前,我們不應像不供詞填充似的,把關聯詞拼在一起便把它稱之為其定義;相反,我們要仔細思考、反覆思考,究竟善惡包括什麼。讀到最後,需要思考的問題有增無減,而這就是社會派推理小說的魅力之一:它把案件解決了,並把更多有關社會的、人性的問題交給讀者們思考。因此我們需要繼續讀書,把問題交給書去解答,然後再思考書提出的問題。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