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V豆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焦灼之心/史蒂芬·茨威格]
人之所以決意行為所由來的外在事件以及內心感受和思維像繫於繩索兩端的重物,在故事開始時投出,牽扯彼此快速迴旋,纏上角色們的腿,繃直讀者本來漫不經心的日常,使所有人都理性地焦灼不已。
#讀嘛讀嘛
故事背景是一戰時期的匈牙利鄉下,家境不寬裕的少尉因為同情因意外癱瘓的富家千金,答應婚約卻又因怯懦反悔,使少女受創自殺。
角色每個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得到和外在事件相等份量的詳盡描述,且強烈到促使角色「非這麼做不可」,獲得新的資訊後的思考使人對既有的認知產生顛覆性的變更,劇情上的反轉其實是事實的揭露,同一個角色在主角眼裡可以從正派變成反派變成正派又變成反派,使主角同情他們又害怕他們又同情他們再害怕得逃走,切中感情顛簸不一特性的心理描寫強烈使我感到這是個沒有神的世界(即便角色多次因付出同情而得到類似神聖體驗的反饋),然而不同與完全對角色心理不加著墨的《金瓶梅》的悲勁蒼涼(同樣也是個只有欲望而沒有神的世界),在《焦灼之心》裡,人是被自己無從堅定的軟弱和坦然去愛間擺盪的理性焦灼搞死的。
去除所有理性原由後就剩未知,而那正是恐怖之所在。這樣的手法似乎在日常系的恐怖故事中經常被使用,不過我被剝除理性到只剩強烈恐懼的閱讀體驗是在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怕到只能躲進被被裡動彈不得。在《焦灼之心》的情況是持續不斷的資訊揭露,一方面節奏緊湊,不因描述進入角色內心思考而遲滯,一方面使用彷彿災難或殭屍電影那樣的心理壓力逼迫角色,即便角色在空間上未被拘束,但他「非這麼做不可」,精彩無比,也非常可怕(還不需要躲進被被裡,別怕!)。
主角被設定為軍官並採取第一人稱視角描述,對從心理和思考方面進行情節推進相當有效率,健全的他對癱瘓的少女的同情,和害怕獲得少女的愛及家產後可能引來外界的鄙視和閒言碎語的怯懦,相對於因為治不好病患反致其失明於是娶了該名病患的少女主治醫師那樣的全力為人犧牲奉獻,還有那個因癱瘓而失去往日活力的癱瘓少女,以及用精明幹練的能力和卑鄙的手段獲取了大量財富卻發現金錢救不了他心愛的妻女而變得脆弱痛苦的癱瘓少女之父,誰才是值得被同情的那個?得小心點,無謂付出同情的後果已經被寫成一個故事呈現在那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