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見再一次「革命家內部本就容易產生分歧」鶴見(或者說為他寫台詞的野田)再一次一針見血!趴在日推滑圖的時候冷不丁看到有畫手問「革命家和造反者有什麼不一樣」不禁感嘆不愧是沒有經歷過革命的民族,體會不到斷裂帶來的痛苦,才能理直氣壯地想當然
「革命」(revolution)不論對中文還是日文都是個外來詞,詞根(re-)即有扭轉、徹底改變之意,核心在於推翻現存一切(創造新世界)而「造反」在漢文中古已有之,原意就是反叛,通常只針對具體的上位者/統治者,並不動搖國體政體的根基(即現代意義的「制度」)打個比方,站在一間觀感不好的房子前,造反相當於重新粉刷,改變原有房子的外貌,頂多在牆上挖個洞裝面窗,革命則是直接推倒房子重建一間——唯一的問題在於,推倒房子的代價很大,有沒有能力重建另一間也是未知數,罔論重建出來的效果是否更好了(現實中的俄國經歷的一切可為鑒)
放到金神的語境中,革命家們要消滅的不僅僅是亞歷山大二世這一具體的君主,對他們而言,沙皇只是一個符號,他們要取消這個符號背後的一切:東正教、君主制,甚至要取消國家本身(建立新國家);鶴見不滿戰後政府的作為——或在他看來——不作為,他的反叛針對的只是國家的一個機構(中央)他打算取代當前決策者,為這「同一個」國家謀求更大利益,他不要求撼動日本國體政體,甚至打算鞏固它——這就是革命家和造反者的根本區別
為什麼「革命家內部容易產生分歧」呢?房子都推倒了,唯一的共識根基(房子本身)都沒了,當然可以無限分歧下去了。結合現實歷史,革命中內鬥頻發,甚至演進到大清洗,幾乎是所有革命政權的必經之路
本話有趣的點還有很多,但今天在別處說了一通,累了⋯⋯wake me up when ogata comes~~
睡了一個週末養完精蓄完銳爬上來補充一點想法。「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第一卷開篇就由莉帕一個小孩子之口說出(弱者只能被吃掉),本話點題的同時再由鶴見出手強化(弱者永遠是強者餌食一百年不變」),看得人毛骨悚然。結合野田訪談,可以知道是作者本人的一貫立場,不好用「虛構人物的想法不等於作者的想法」來開脫
既然是立場,自然沒有正誤一說,關鍵要看是否站得穩。「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實際上包括兩部份含義:既然承認「弱者只能被強者吃掉」,那麼通過逆推可知,它首先必須認可「強者可以吃弱者」。顯而易見,沒有後半句作為前提,前半句其實是無法成立的
再說一次,既然是立場,就不存在正誤。不過「弱肉強食」邏輯必然要求承認「弱者被強者吃掉」是合理的,野田認可的「弱肉強食」,在他的故事中具體表現為:西方人相對於日本人是強者,因此西方人踐踏日本人是合理的(所以在鶴見看來,日本人才必須成為強者),可進一步推出,日本人相對於愛奴人是強者,因此日本人踐踏愛奴人是合理的(所以在莉帕看來,愛奴人才必須成為強者)⋯⋯想必普通讀者憑直覺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矛盾——一個人怎麼可以既為受壓迫的愛奴鳴不平,又認為針對他們的壓迫是合理的?這就是我所謂「站不穩立場」的根源
顯而易見,一旦承認「強者吃掉弱者」是合理的,那麼自然永遠跳出不弱者被吃➡️弱者不願被吃➡️變強➡️成為強者➡️轉而去吃弱者的循環。這是現實中確確實實發生在日本身上的故事,在可能世界中,依照同一個邏輯的愛奴人,必然也將走上同一條道路。避免陷入這一循環的唯一方法是走出叢林,拋棄野蠻的叢林法則。只有當弱者能夠以弱者的身分受到溫柔對待,才能打破「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
我猜由於作者本人的立場,金神的故事可能不會讓我看到打破弱肉強食的結局了,但這並不代表人類世界只能以「弱肉強食」的唯一方式運行——這就是為什麼我只好在本話鬆開說著「這個世界永遠是弱肉強食的世界」的鶴見中尉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