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陳志恆老師的著述《受傷的孩子與壞掉的大人》,內容提及學生曾問他:「諮商演練的十分鐘該怎麼做?」
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好幾年前還在校時,常常泡在校內諮商中心的資源教室,經常參與諮商中心的活動,也數次申請使用諮商資源
有天,中心認識我的老師詢問我,有沒有意願擔任面試心理師的模擬個案?也強調這個工作會很耗心力,要我再三考慮,但我答應得很爽快.幾乎沒有猶豫
現在想想,老師們的擔憂也有道理,畢竟不能保證會帶來多少心神耗損
到了面試當天,老師一再強調,我上去模擬諮商中的個案時,不要太有壓力,可以自由發揮。我選擇了一段創傷的過往,進行反覆模擬
這段創傷,過往的諮商中,提出來討論了很多次,算是有做個了結了
連續五次用同段創傷去諮商演練,這個經驗很特別,不過也異常的累XD
十分鐘能談的真的很有限。事後面試的老師們也問到,你覺得哪一位來面試的老師,是OK的?
我的想法是,能否在那十分鐘內,至少讓我覺得「對方可以談下去,有在聽我說」,這樣子才能讓我願意信任對方,進而建立關係
我便說了這五次模擬中,有哪幾位老師是讓我覺得「至少可以初步信任」
而回到開頭,志恆老師回答學生的問題:「對方要覺得,你是有在聆聽他的。過多的技巧展現,不見得好」
這段經歷真的挺新奇的,在看書時才想起這段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