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懶到看影片都要別人推才看。
對我現在慢慢看F 推的清單。
銀翼殺手2049:
有點悶,明明不是恐怖驚悚片但讓我很恐懼,人類比仿生人還來得可怕。
仿生人會感受到雪的溫度嗎?
Legatus 505在這裡可以看到好多影子。
松子啊!
Final Fantasy VII 降臨神子:
靠北我前面什麼都沒看過就上了,我只知道賽菲羅斯很辣(。
「我不要再跑了,死神已經來了。」
「我下定決心要救你了。」
我現在還是好生氣,明明角色死亡都在情理之內,但觀眾傷害極大。
主角光環這東西要掰掰了。
納尼亞傳奇:
每次補看電影的開頭都會:蛤是從這裡開始的喔?
露西進入冰雪森林那段突然體會到小孩的純真(再看看家裡親戚小孩
Always winter,never Christmas.
羊在西方文化裡好像善惡皆是”the sheep and the goat.”
吐納斯是綿羊還是山羊?
這份愛在你不懂事時便產生了。
但英國人比較慢,所以會在長大成人時發生。
「必須要有始終無法習慣痛苦擁有高尚情操的你的存在。」
不知道會不會很多人討厭黎明卿,我其實蠻喜歡他的,雖然不能原諒他對普露修卡的決定
都找了什麼人來演啊
貓女 好性感
我很喜歡看完三部曲後了解布魯斯對恐懼的轉變,起初認為的恐懼是面對、是克服,到黎明升起時卻發現原來恐懼也是前進。
劇情轉折好棒,沒有延宕,沒有混亂,在這時候終於看到高譚市萬惡的象徵,卻在這城市裡看到人性的選擇。
視覺畫面非常震撼,海水下的光影,潘朵拉生物的繪製細膩,動態捕捉猶如真人飾演。
很喜歡生物和納美人的生命連結,也很喜歡對於海的詮釋
人們曾抬頭仰望天空好奇我們在星空中的位置,
如今我們只低頭擔心貧瘠的土地。
這次沒先看介紹也沒查網路資料。
就一起來探索宇宙吧。
You shouldn’t be here,I’m not here.
You may see me,but I’m hollow.
電影的拍攝手法、切入,造景的象徵,劇情的連貫性,解謎其實只是電影中的一部分,人物和背景更勝
很喜歡最後,德軍的回饋,挪威將士的重整旗鼓,為了重要的人而戰吧。
但重要的人卻已走遠。
我能感受到你,我能觸碰到你,你還活著,那就足夠了。
配樂部分很像一把小鐵槌,緩慢而節奏地敲擊再敲擊,提升觀影上的刺激與緊張...結果到最後隨著撤退活動的成功,邱吉爾在報紙上的發言,配樂轉為常見鼓舞的形式,反而讓人喘不過氣來...
用如顯微鏡般的鏡頭迅速而紛亂的充斥在奧本海默腦內,感受他的運作、思考、掙扎,十幾分鐘敘述他幾十年的生活,壓迫和刺激,在這樣的情況下去接下火炬,發明原子彈,陷入人與人之間的風暴。
比起恰如其分的配樂這樣的形容更喜歡說是過度的配樂帶出科學家看似紙上談兵、論點碰撞的交戰。
呼吸和情緒跟隨故事劇情走向而吐吶,吶喊趨近於無聲,但或許仍有人回應。
好久沒看對岸劇,近期的都是莫名其妙古偶劇...
喜歡看那些人機關算盡,個性鮮明,演至結局都是情理之中,也不覺得突兀。
好愛故事到冬天時的場景,每個人的顏色都變得灰藍灰藍的。
記得那時候有看人討論琅琊榜也是混亂cp 團,看了之後發現這對也可以那對也可以。
飛流和梅長蘇的互動好可愛(但沒吃這對
總覺得蒙大將軍和藺某男可以試試。
劇情猜得出來,還好,動作戲有點搞笑,但整體塑造可以。
諾曼第個人覺得比較英雄主義,太平洋則很悲觀,
但是背景上挺有意思的,諾曼第時其實盟軍打得挺累感覺會輸,太平洋雖然慘但總會先帶出要勝利的前兆,可是裡面的角色看的視角卻完全相反。在太平洋戰爭裡看得疲累,和士兵同感受戰爭的莫名其妙。
投石入腦好可愛,我還是不記得喜歡的角色叫啥。
啊,又死人了。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總覺得這片名才比較能夠理解整部片。
有點小失望,並沒有產生內心澎湃起伏,動畫製作方面因為太多「相似」過去的電影,因此產生:「這場景跟哪部好像。」「這角色好像之前某部出現過。」驚喜感大幅縮減,儘管色彩、場景塑造和音樂依舊豐富,但變相讓人覺得滿溢而出的膩味。
故事劇情也是,一如既往想表達最初的核心,但隨著劇情發展又產生其他的話題,又因為新角色的出現劃出其他分支,到最後迷路在劇情裡,如果想單純點往其中一個面向探討還是可以支撐整部,不過想要完全理解就會不停發散無止盡。
主角牧真人似乎和過去的電影不大相同,很喜歡那份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感(我覺得詐欺和欺騙的個性反倒讓這角色更加迷人),其他角色也會在各自地方展現最主要的特點/個性,不過可惜的,因為劇情又被沖淡。
一直認為主題曲和電影必須環環相扣才會稱得上主題曲,之前紫羅蘭永恆花園在電影院看時就被主題曲感動到,不過這次在聽的時候反而:「欸?難道演唱者又跟觀眾理解不一樣嗎?」
好像不停地被一塊一塊切割,在電影裡被一塊一塊丟棄。
這季終於做出讓觀眾方便理解融入的解說,每次看到角色這一句那一句就當作說明理解都很想扒導演的腦袋。
但我還是很不希望洛基變成英雄,為什麼轉變非得是壞變好,而不能是強化自身。
不斷濃縮後的擴展,如同宇宙大爆炸般。
沒想到是件難過的事。
看預告片還以為又是一部被商業速食搞壞的電影,除了想了解總統以前的故事外沒什麼吸引點。
結果看完後直接被打巴掌。
雖然後來有看影評說電影刪除很多並對人物做很大改動,但還是很好看。
也可能剛好是因為我關注點就在史諾這人如何轉變而已,電影有以它的方式去呈現該角色的成長。
史諾由原先的好人陣營(其實也不一定是好人,至少表面上是)到後來發現社會的浪潮講他整個人的身與心消蝕殆盡,而後蛻變,成為飢餓遊戲的掌控者,成為施惠國的總統。與其他角色間的互動如耳語般縈繞在他四周,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或者說什麼是史諾真正想要的東西。在飢餓遊戲中,在施惠國與行政區的對立裡,在史諾與露西葛蕾的觸碰下,如果無法成為好人那便必須凌駕之上。
劇情節奏方面,以拉扯的力道讓讀者跟著暈眩、恐懼、陷入瘋狂的邊緣,到最後,我甚至產生和裡面的人一樣的想法,這樣的廝殺何時才能有盡頭的疲憊感。雖然前期的音樂能夠再放緩一點而沒必要與後頭的音樂一樣激昂,但也只是一點瑕疵。
角色人物除了史諾(主角)有完善的心路歷程外,其他角色其實好或壞都有可能,好的地方是方向明確,能輕易理解這是哪類型的角色,而每位人物也都緊守其本分,說的每句話都有其用意,然而,也因為過於明確,變成像是工具的存在,因為他們都是為了主角而鋪路的存在,話語變成森林中的預言,行為舉止成為主角的借鏡。
意外驚喜之意外,非常愛吊人樹的歌竟然在這裡完整了歌曲的背後故事,雖然女主唱的和本傳不相同,而我喜歡本傳的版本,但在電影院看到這伏筆的出現仍是十分驚喜。
對於英國王室(或者是歷史悠久的君王制)的不熟悉,透過這部可以增加許多瞭解,不曉得現在關於王室的定位是處於該留存或是該隨著時代演變而廢除,但不論如何,能夠去理解王室存在意義,也能夠思考若是讓王室引退在未來,該如何處理。
王室有其象徵性,也無可避免因為與人民的隔離而產生的思想不對稱,好也有壞,抨擊之虞當王室發生動盪仍讓人民震驚。
後面主要在說黛安娜王妃的事情,看到很生氣,關於媒體的道德界線,關於記者握有的權力,揭露真相的對與錯。
瓦列好像那種會跟小鳥唱歌被陽光灑落的鄉村女孩。
那麼等等會跑出男主角嗎?(欸
「你有多少錢?」
「別侮辱我們。」
這樣的對比強烈到敲擊著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