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sne 喜歡
1 years ago
最近使用了ReadwiseReadwise reader
有種相間恨晚的感覺。

Readwise可以把kindle/kobo的閱讀摘要和筆記同步過來,然後再輸出到筆記軟體裡面(notion/evernote/heptabase),而Readwise Reader則是把各種找到感興趣想閱讀的文章、影片,用統一一個閱讀格式來閱讀,同時也可以寫筆記,並且接到Readwise上,也就是說,也可以自動同步到筆記軟體上面。
latest #14
掰噗~ 討厭
1 years ago
真是太令人生氣了! (ooxx)
fnsne
1 years ago
尤其是使用Readwise Reader這種Read it Later的工具,真的是後悔沒有早一點知道這種工具。常常在信箱、網路上browser,總時會看到一些感興趣,但可能當下不該閱讀(和工作無關)的東西。

即使有放到書籤上面,有空的時候也不一定會有動力去打開書籤看文章。
fnsne
1 years ago
可能阻力比較大(需要打開書籤、決定要看什麼),並且hoghlight和筆記需要再開啟別的軟體來筆記。
立即下載
fnsne
1 years ago
但使用了Read it later的工具,在任何時候,只要打開手機的app、瀏覽器上閱讀工具,就可以馬上開始看文章了。
fnsne
1 years ago
光是這一個禮拜,工作出去吃飯、通勤,有一半的時間變成是在閱讀感興趣的文章,而不是打開小說軟體看小說。單單是這樣的改變就已經讓我覺得值得了。(雖然現在我還在試用階段,因為聽說試用期在付費後會馬上歸零,所以還沒有購買)
fnsne
1 years ago
使用readwise一陣子後,開始覺得使用原本用來閱讀的博客來電子書變得不太好用。原本的使用流程是把電子書和筆記各自放在銀幕的左右邊。然後利用標註(highlight)移動到那頁作筆記。但在用過自動同步標記的功能後,覺得以前這樣做真的是有夠慢的,並且沒辦法跨頁標記。
fnsne
1 years ago
結果同一本書在三個平臺都買了一本。
fnsne
1 years ago
首先因為博客來沒有辦法在readwise上面同步,所以當時在kindle和kobo之間考慮。一開始因為中文書量和價格,選擇了kobo。哪知道kobo的手機app標記體驗比博客來的還要慘,常常選取的範圍和標記的範圍不一樣(選取30個字,結果只標記25個字),並且好像標記後,滑動翻頁會失效,變成整個畫面抖動……
fnsne
1 years ago
最後,在kindle上面再買了一次……結果整個選取標記的操作超級滑順,並且還能夠跨頁選取。所以決定以後有想買的書,會先在kindle上面找,沒有的話才會開始考慮其他平臺
fnsne
1 years ago
最後,那本買了三次的電子書是這本 打造第二大腦
fnsne
1 years ago
這本書應該會是我人生必讀書單中的其中一本,裡面教到如何分類、加工資料的時間點、如何在開始新專案的時候利用舊有的資料還有專案,加速專案進度,增加專案廣度。

- 在讀這本書之前,都是在閱讀後馬上萃取成卡片盒筆記的永久筆記,當需要萃取的資訊一多,就會開始越來越晚睡。這本書裡面提到,應該把時間和專注力集中在現在進行中的專案上面,其他的東西可以先放置。所以收集到的摘要,除了專案用到的之外,可以先放置到未來可能會用到情境的資料夾內。然後搭配上,在建立新專案的時候,去筆記裡面搜尋、相關的資料夾和專案裡面逐一閱讀,就可以在那個時候開始把一些之前還沒有萃取的資料萃取起來,並且因為現在有了目標(專案),所以在萃取的時候比較會有準則。所以比較不會出現什麼都想要萃取、不知道要萃取什麼的情況。
fnsne
1 years ago
光是把截取資料(highlight)和萃取成自己的東西,這兩件事拆開來,就讓我這周每天產生出來的摘要和想法數量增加許多,睡前也比較不會那麼感到有太大壓力(因為此時還只要分類即可,不需要花上多少時間,頂多只有專案、領域會用到的資料需要稍微加工)。
fnsne
1 years ago
=============================================
fnsne
1 years ago
喔,還有一點沒有提到,使用Readwise和Read it later app降低每次打開app決定要閱讀什麼的壓力。
因為Read it later會記錄閱讀進度、接了Readwise還會把標註和筆記同步到筆記軟體上面。所以隨時都可以切換閱讀的文章,一旦覺得看這邊有點累了,就切換到別的文章看,藉由切換不同類型的文章,反而增加閱讀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