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chatgpt發現,它的回答都是以好理解為主要目的。
比方說,它會列點來把某項我們想知道的事物說明:
1. 視覺幫助:列點的好處在於視覺上好理解。
2. 資訊拆分:列點的好處還在於讓內容好消化。每個條目的中所包含的資訊不多,因此可以輕易吸收。
3. 結構明確:列點之後的每個條目之間,或許可以更好呈現其關係
#AI
今天免費為學弟進行寫作家教,平常我的收費是一小時一千塊。
在進行之前,學弟還有給我看教授給他的評語。
看完之後,只覺得教授根本是佛心來的,不但給他相當豐富且詳細的建議,還願意花很多時間為他們書寫這麼多comment。而我自己能給學弟的建議基本上都已經被教授講過了,就只差在我能夠一句一句指導他該如何寫會更好而已。
最近看幾次老高與小茉,覺得他們真的很會說故事、講有趣的東西。
通常對他們批評的點都是知識內容不正確、抄網路農場、觀眾學壞等等,不過這些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應該算在觀眾身上。話雖如此,他們的影片形式也算是在引導觀眾網總白癡化現象的方向奔去。
為什麼?因為老高在裡面扮演的是唯一的話語權威,觀眾擁有的只有被動聆聽的權力。提問、質疑、深入探索的空間要不是被小茉的吐槽跟夫妻曬恩愛帶過去,要不就是被最可怕的「我們會再做期視頻跟大家分享」帶過去。
這些流於事物表面而人人都能觸及的閒談,是法西斯社會與總白癡化現象的溫床。
今天路過監察院,想起以前唸高中時,下課經過那裡常常會看到一個穿西裝打領帶拿著講稿站在自己帶來的木台上的伯伯。
他永遠都在那邊發表不知道內容是什麼的演講,我從來沒停下來聽過,也從來沒看過他有任何聽眾。
現在想來,把那當成公共演說的練習其實挺不錯的。
而且孤伶伶的老伯也是樂隊花車效應活生生的反例。流量與人潮的新約聖經式資本主義:「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如果要辦活動,先自己準備好基礎聲量才能更好吸收其他人的注意
我也期待能看見演說術重出江湖。現在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是草包就是住在象牙塔,再不然就是黑道,通通都只有低能發言。就不能有個正義版本的有料韓國瑜嗎?
最近改學生的作文的時候,發現學生在面對「比較不同文本」的題目時通常只會列出不同作品間的相似及相異處。
題目通常是長這樣子的:「請從下列文本中取兩者分析,並且說明選擇此二文本分析的理由。」
這裡的理由不僅僅是作品之間非常相似而已。當然,作品之間有相似性非常有趣,但是就是這個有趣的東西才是我們要去分析、去討論的。所以在列出異同之後,就要去詮釋這些異同的意義。這裡的意義不是指什麼隱藏起來的正確答案,而是一套對我們來說有價值、有幫助的世界觀或說法而已。
比方說,在臺大外文系西洋文學概論的作品,我們至少在第一學期就能讀到希羅神話以及舊約聖經。
當要比較屬於這兩個不同傳統的作品時,我們就可以說從異同去談諸如:什麼樣的文學技巧是各種神話共有的?什麼樣的技巧是比較適合多神信仰的?
#古典 #文學 #寫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