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小蠟燭今日想久違地分享讀書心得,因為這本書實在太值得我花時間整理並分享出來了!有興趣或是考慮閱讀本書的朋友們非常歡迎參考,在此先感謝點開本噗的大家。
總歸一句,這本書闡述了另類人生的示範。兩位作者透過整理、覺察、實驗、感受,逐一釐清自己的心之所向,找到了他們世界之中的自由。而這個自由,是他們認為其他人有權利、且也能夠去行使獲得的。
你曾經擔憂物質的匱乏嗎?你相信沒錢沒有存款其實也能活下去嗎?你願意留在不舒服的工作環境中繼續掙扎,還是希望就此放膽為自己開闢一條他人與社會不敢苟同的另類人生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特的,布蘭達與維尼雙胞胎姐妹的人生也是如此。然而,他們的人生歷程卻彷彿一片他人尚未窺見的天地,在晃蕩與不安之中,駛出前所未見的開闊。
在絕處之中逢生,在極致的痛苦之中放下,這是姐妹倆在經歷許多財務窘迫的情況後獲得的瑰寶。這個瑰寶引領他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找回自己的力量並活出快樂的人生。
也許你並不苟同他們過於無為而治、過於「隨性放手」、「自然簡樸」的生活;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的人生確確實實展演並鬆綁了人類社會對於「生存」的大部分恐懼。
要說我從這本書裡得到最多的是什麼,我會回答是面對「放下擔憂」的智慧。
過去我讀過許多心靈書,如同姐妹當初在上班工作的時期,為了得到解脫、找回快樂而開始接觸靈性一樣,許多人都曾在靈性書籍之中看到「指引」。然而,這些指引有時未經實證,不免感到稍微空乏或是難以領悟。不過令人讚嘆的是,姐妹的實驗家精神徹徹底底讓這些指引在他們的人生發揮作用,使得本書的敘述非常「落地」且易懂。大量的生活比喻、親身經驗談,都是這些指引再清晰不過的註解。
透過閱讀他們的實驗與經歷,彷彿能夠重整過去習得的靈性知識,然後藉他們的雙眼和理解重新認知這些指引帶給我們的啟示。
我認為,所有的「指引」終究只是輔助。
最不可或缺的,還是使用這些指引的我們。
只有我們自己本身的行動與改變,才能促發任何事物的推進,包含內心的變革。
當內在改變了,外在也會因為行為與觀點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就是改變人生道途的第一步。
也許生在困頓之中的人們會批判他們「不諳世事」的超然態度,我卻認為那是走過風雨才得以尋覓的自我選擇。他們並不是沒有經過苦難、也不是沒有經歷我們擔憂的任何事物;他們是經歷了一切之後,回頭發現生命的力量依然常在,以引路人的身分告訴我們:其實這條路並不危險,反而能獲得你渴望已久的自由。
這樣的訊息,讓我每每讀到部分文字而感動到差點淚流。
可能是我過於感性,也可能是我容易受到這類人生的觸發;至少我非常佩服兩位能夠將人生與我過去所學的靈性知識落實得如此淋漓盡致。
我並非完全認同書中所有的理念與行動,因為我了解我自己,明白有些嘗試不適合我。
然而不適合我並不代表對其他讀者也是如此;即使每個人適合的道路與方法不盡相同,仍然能透過他們的分享得到許多提點,開拓自己的思考方式。
我感謝他們的分享,讓我知道人生其實出了平白在原地擔憂受苦外,還有許多不同的選擇。
他們的選擇,能夠讓你窺見自由;或許,你也能因此覓得屬於自己的自由。
閱讀過程中有些碰撞是可以理解的。
任何閱讀幾乎都會發生這樣的狀況,特別是靈性書籍(笑)
我一直都很享受這種碰撞,可以透過他人的觀點來更了解自己。這也是姐妹倆的行動哲學,不斷嘗試錯誤、努力與實驗,我在他們的人生中看見生命美麗極致地綻放。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人生。
你現在的人生真的適合自己嗎?你有沒有注意到任何渴望自由的心蠢蠢欲動呢?你花在擔憂上的時間、金錢與生命力量有多少呢?
回頭檢視那些再自然不過的疑問,或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的生活一直被「來自他方」的觀念主宰著。不過這邊要先聲明,所有行為與選擇沒有任何對錯,任何的思考都只是在釐清、更靠近自己而已。書中的觀點闡述地清明有條,立場堅定卻不帶批判或是強迫推銷,這是我認為這本書很溫柔的地方。
舉一個書中提及的例子。我從沒有認真想過「一日三餐」的規則是可以破除的。即使我自己的飲食已十分特殊、晚飯時間也與大眾有所不同,「一日攝食三餐」仍然是腦中固定的思維,幾乎沒有破除過。現在回想才發現,沒按照這個規則走時,真的產生了無形的「焦慮」與「壓力」!
說明這些並非要完全打破規則,書也並無此意。只是想以此為例去反思我們生活的每個選擇,究竟是否是真實、適合自己的選擇。而當我們沒有完成習以為常的外在「目標」時,又是否會因此而感到焦慮。這也是書中一再強調的重點——「自我覺察」。透過自我覺察,並嘗試做出真正適合當下自己所需的選擇,改變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我覺得生命的法則就是在不斷經驗「有趣的體驗」與改變之中成長演進。
有趣的體驗與改變仍然可能會經歷不舒服,也需要拓展或是跨出舒適圈,但是感受仍然可以是暢快的。就好比今天為了一件喜愛的事付出心血,你依然需要努力、花時間與精力,也會偶爾感到疲倦,但是隨即而來的喜悅與滿足,會推著你不斷前行。那是生命自然而然的樣子,生命之所「是」。我們因為成為了自己,而更靠近生命的本質。
本書總是以柔軟、有彈性,卻不失韌性與堅定的論調解答許多人生的大哉問。
從「建立良好習慣(運動、讀書)」、「飲食的選擇」、「金錢的花用(食衣住行娛樂)」、「擔憂恐懼」、「追逐熱情」等,幾乎以他們的觀點解答了大部分的人生難題。即使不全然適合所有人,我也認為他們的回答非常有邏輯和參考價值,甚至能點出你從未察覺的觀念。
人生路漫漫,然而對於找到心之所向的人們而言,卻只見霎那一瞥。每個當下都彌足珍貴,只願盡情綻放喜悅。
即使還是會感到不安與茫然,我還是想嘗試放下恐懼與擔憂,更靠近自由。說不定回首過後會發現,那些茫然與不安也是珍貴的人生體驗,足以與喜悅一同珍藏。
謝謝大家看到這邊。
以下有一些本人自行打下的書中摘錄(未按閱讀順), 可以先看看是否對自己的口味再找書來看喔:
「去做你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是不會餓死的。」
「我們再也不追求百分之百正確的概念或事物,只要當下的內心感覺對了,我們就選擇不去違背自己的心。」
「人際關係的煩惱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我們處理事情的應對方式或態度。」
「面對家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僅僅是每個人成為自己的過程當中必經的關卡而已,與是非對錯完全無關。」
「面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目標無須操之過急、戰戰兢兢,許多事情彷彿自然會有最好的安排,直到那一刻之前,都無須慌張。」
「我們接受自己對自律的無力與對享樂的執著,因為那是我們的一部分。」
「我們難以評估一件事情的真正價值,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自己的內心究竟想不想做,而若是肯定的話,我們沒有時間遲疑,儘早進行、儘早失敗,就能儘早調整!」
「正是因為過去的那個自己夠無知、夠痛苦,我們現在才能過得那麼好。」
「勉強自己也好,不勉強自己也好,痛苦都會帶領我們到適合我們的所在,最終我們皆會抵達相同的地方!」
「當工作自由、關係自由、時間自由、心境都自由的時候,財富還能不自由嗎?」
「別因為『擔憂』而去做一件事,而是要因為『享受』去做一件事。
那麼多的事情擔憂不完,不如就只做當下喜歡的事吧!如此一來就不用『擔憂』以後沒機會做了!」
「創業不是為了財富自由而是為了身心自由。」
「原來生命的歷程只有當我們斷捨離『預期』時,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我們並不會因為創業成功、存款多、只吃素食、控制自己一年都不消費、服裝只穿黑白灰、物品低於低於一百件、買房不買房、投資理財、不化妝保養等而從此感到安心和快樂,而是當我們有意識地主動選擇安心和快樂時,我們就在那個狀態了。」
「我們認為並不是哪一份工作較能賺錢,或是哪一個商業模式較能夠獲利,抑或是哪一種投資比較穩健;即使是同樣的工作模式,由不同的人來嘗試,結果也可能十分迥異。因此關鍵在於『做的人』當下擁有的心態與想法,『如何做』則在其次。一個戴著熱情、幸福與喜悅的人肯定會比一個帶著恐懼、焦慮且勉強自己的人做事品質來得更好吧!」
阿亀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雖然沒那麼多勇氣,但蠻喜歡他們對保險的看法XD
他們的實驗精神真的很扯XDDDDDDDDD
grace1017qq: 謝謝阿亀留言
保險的看法也是讓我思考頓悟的重點之一!!
看他們的書真的會有被輕柔安放的感覺
真的!他們的勇氣與執行力非常強大
謝謝小蠟燭這麼用心的分享呀
真的!好像沒有特別談什麼大道理,可是因為紀錄了他們的嘗試跟一步步的轉變,就覺得特別吸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