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1541652004
@c71541652004
54Friends 18Fans
Karma24.64
male Taipei, Taiwan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每一件善行,都是一個讓我們上進、學習的機會。
凡是好事,不論事小、事大,抱著「 與人為善」的精神,自能皆大歡喜,廣結善緣。
肯與人為善的人,擁有更多的機會;肯與人為善的人,容易獲得成功。
隨喜是一種心意的淨化,是光明的生命態度。
你做好事,我隨喜助成,你成功了,我隨喜讚歎。
雖然我做不到,或者我沒有參與,但它的功德與親自去做是一樣的。
因此遇事隨喜,不但可以給人歡喜,自身也可獲得利益。
利人又利己,隨喜的世界,無限美好。
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珍惜當下,隨遇而安;
隨緣不是隨便行事,而是立場互易,隨順環境。
隨緣讓我們認識因緣,所作所為,不能只想到自己,更不能刻意對人不利; 隨緣讓我們心如大地,承載世間的人事物,不比較不計較。 生活隨緣,少欲少求,身心定能自在。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2021高雄市旗山法華禪寺歲末感迎新消災祈福觀音法會(79)
2021高雄市旗山法華禪寺歲末感迎新消災祈福觀音法會(79) - YouTube
日常生活中修習過程須時時自我省察,
以便洞悉當下之心念結構,及相應的對治之道,
不知「諸識所緣,唯識所現」之萬法實質,
縱使修得四禪八定,若不得無生法忍,仍同凡夫,無異於外道。
心念結構沒有徹底轉換,觀行又如何成就?
菩薩行者乃由「善聽善受丶言善通利、意善尋思、見善通達」之深度思惟,於寂靜處攝持正念。
「即得即捨」、「念而不念」的巧妙運用,
能使菩薩行者於修觀同時處於無執狀態,對體驗真如來說,助益很大。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行善就像把奶油放在壺裡,造惡就像在壺裡放石頭;
當生命終了,善業會往上浮升,惡業則向下沉淪,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就如同石頭無法靠著祈禱而浮上水面。
所以,人往生後何去何從,完全決定於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
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世間萬物,起心動念以及言行舉止都要從善去惡。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真正的擁有,並不是如何巧取豪奪,
而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所想要擁有的,以及這樣的心態會給對方帶來什麼影響。
如果這個影響不能是良善的、利益於他的,就不是真正的擁有。
「擁有」含有「攝受」的意涵,而攝受來自於慈悲、智慧的光明。
如果我們能常常省視自己對於想要擁有的事物的態度,依循著慈悲、智慧而走,
如是因如是果,則所得到的結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們執著在會生滅的境界中,所以產生苦惱。
而修行就是要我們放下貪瞋痴,放下妄想執著。
「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勇於面對自己的習氣妄想,真的不容易。
最後連有求的這念心也要放下,所謂「心不有處,妄緣無;妄緣無處,即菩提。」
只有心不著相才能清淨無染;通身放下才能大徹大悟。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開春第一炮!!快來幫忙按訂閱,請您的朋友也幫忙按訂閱,破1000人訂閱,我們就可以手機直播喔😄❤️❤️❤️

華嚴法界菩薩僧團全球網路電視

華嚴僧團網路電視台 - YouTube
華嚴法界菩薩僧團youtube頻道

以後可以用來直播或分享影片,目前已上傳一個影片,後續若有影片會慢慢增加。

目前第一個系列是水陸法會的直播。

想要邀請法師們和師兄們「訂閱」

華嚴僧團網路電視台 - YouTube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在輪迴的路上,有時挫折、有時寂寞
有時孤單、有時悲傷、有時快樂、但不要忘了
在生命的輪迴中,苦難是必然的結果,其結果就是當下承擔,
承擔責任洗心滌慮,人的一生因緣無盡,苦痛亦無盡。
把你的坎坷寫在歲月的流程裡....細細品味。
傳遞善的信息,
就像自己點燃一盞心燈,
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照亮著別人。
點燈,就是發菩提心,點燈的同時也是自度度他,
我們一念正菩提因,便得一念菩提正果,念念菩提因。
便得永恆不滅的生命,在顛沛流離的輪迴中。 不要忘了適時伸出支援的雙手, 讓人人都可離苦得樂, 出離生死才有希望。 瞭解人生無常, 已不在飄泊的心, 或許是前世的呼喚,讓今生從夢中醒來。 人生這條路其實只要把「明心見性」這四個字徹底悟透。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一切眾生悉是有為,從諸因緣和合而有。
言因緣者,即是業也。若假因緣和合有者,即是無常。
《涅槃經》說:如果有人在身、口、意三業上與戒、定、慧相應修習,就可以轉業。
不是所有的業一定有果報,也不是所有業都令眾生定受報。
業的果報是可以調整,是可以轉變的。
因為在造業到受果報之間,若有強力業之善法、福德或善根、智慧的力量加入,
使業緣轉變,就會使前業招報這一因果、因緣關係轉變,所以重業得轉為輕業。
反之,若持續造惡,亦會輕業轉重。
果報隨造業當時的心境與造業後之心境變化而不同,
既業果的產生由心的作用而定,心的作用改變,業果自然改變。
所以,定業可轉變亦不可轉變。
c71541652004
3 years ago 2
禪門裏有這麼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問禪師:“什麼是佛?” 禪師十分為難地望著信徒,說道:“這,不可以告訴你,因為告訴你,你也不會相信!”

信徒說:“師父!您的話我怎敢不信!我是很誠懇地來向你問道的。”

禪師點點頭,說道:“好吧!你既然肯相信,我告訴你:你就是佛啊!”

信徒驚疑地大叫:“我是佛,我怎麼不知道呢?”

禪師說:“因為你不敢承擔啊!”

古往今來很多人不敢承認自己是“佛”,像法融禪師不敢坐在寫著“佛”的石頭上,道信禪師因而笑著說:“你還有‘這個’在嗎?”慧忠國師有一次喊著:“佛啊!佛啊!”侍者四處張望之後,滿臉狐疑地望著國師,說:“這裏沒有佛,您在叫誰啊?”國師回答:“我就是在叫你啊!你為什麼不敢承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