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ᴹᴱᴸᴱᵀᴱ ♥
@majiajie30201230
57Friends 27Fans
Karma93.61
female Kaohsiung, Taiwan
我不想成為世俗所期待的模板
我想成為我理想中的那個自己
不輕易隨波逐流

「藝術/教育/時尚/性別/音樂/社會」

基本上是個台獨、女權主義者
還是Hello Kitty愛好者跟貓控

遇到粉紅色時容易變得膚淺
並且是食量大但吃不胖的豬

興趣廣泛,但又不太專精

繪圈⇔政治圈⇔攝影圈

友限文算是生活紀錄吧
就像日記或是雜記一樣
紀錄著生活周遭發生的點點滴滴
以及突然湧現的百感交集的回憶
♥ ᴹᴱᴸᴱᵀᴱ ♥ 好奇
1 years ago 19 @Edit 1 years ago

口罩逐漸解禁,2/20起口罩解禁新制將實施第二階段鬆綁,除了特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之外,其他場所都能夠自行選擇是否配戴口罩,想請問各位在2/20起會選擇繼續配戴口罩還是脫下口罩?理由又是為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處分享想法!)
願意脫下口罩嗎?😷
♥ ᴹᴱᴸᴱᵀᴱ ♥ 喜歡
1 years ago 7 @Edit 1 years ago

我一直很想在畢業前在中正滑草一次看看!
♥ ᴹᴱᴸᴱᵀᴱ ♥
1 years ago 46 @Edit 1 years ago
#求助
我中的7、8月載具五百獎一直領不出來
(;´༎ຶД༎ຶ`)

我...我的500元啊...

我甚至還打去給客服,她只跟我說我是綁另一個手機條碼跟E-mail,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去了萊爾富、7-11操作機器還是領不出來,上網查有些人說E-mail或是簡訊會有臨時密碼,我也沒看到簡訊,在E-mail 中獎信件上也沒看到有什麼驗證密碼,是不是存心不給領啊ψ(*`ー´)ψ

就算登入財政部也沒用,它是非共通性載具,而且我財政部是綁手機跟另一個E-mail及手機條碼。還有我在操作時都在思考著連我都理解不能了,那長者是不是更不會操作?不然就是我大概也是個老人。
♥ ᴹᴱᴸᴱᵀᴱ ♥ 好奇
1 years ago 11 @Edit 7 months ago

最近看到疫苗還有第四、五劑,但我聽到身邊的人幾乎都只打到三劑而已,因此想知道會選擇繼續打第四到五劑的人的想法!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到第幾劑?
♥ ᴹᴱᴸᴱᵀᴱ ♥ 好奇
1 years ago 21 @Edit 7 months ago

希望大家可以踴躍說明理由,畢竟社會需要多一點不同聲音,以及多元的包容性!
這次公民權下修到18歲的公投是投下什麼票呢?又是為什麼?(可以在下方留言區說明理由)
♥ ᴹᴱᴸᴱᵀᴱ ♥
2 years ago 4 @Edit 2 years ago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個很害怕孤單的人,可如果要我去學習一些人的交友模式,例如說時常黏在一起,我卻也無法輕易苟同。可能是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強迫自身去迎合他人」,會讓我有種被困住的感覺,像是被困在名為「友誼」的牢籠。最理想的狀況還是彼此心上都有對方,但不用太常聯繫,只要在聯繫當下雙方都有一種被重視且不空虛的感受,深深體會到交往是充實的而非表面的,那這種重質不重量的互動,或許才是最理想的關係。
♥ ᴹᴱᴸᴱᵀᴱ ♥
2 years ago 6 @Edit 2 years ago

想要分享教授說的一句有道理的話:「不要用自己的生命體驗自行套入別人的人生」。

常常看到偷偷說有人在無腦亂砲,像是「你就不夠努力啊」、「你就只會抱怨才會這樣啊」

可是在螢幕前面的你,也許不會懂得別人的苦楚。可能發文的人本身資源匱乏、可能發文的人本身有一些身心障礙、可能發文的人有資訊落差,不要設想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完美的。
♥ ᴹᴱᴸᴱᵀᴱ ♥
2 years ago 8 @Edit 2 years ago

不知道該怎麼說比較恰當,但我知道自己長久以來的想法其實都偏扭曲。我一直都身為女人自豪,卻也為這個身分而自卑。想要做好世俗上看起來端莊、乖巧、小家碧玉型的女人,卻又會有另一種想法一直試圖打破這個固有觀念,造成觀念上總是會有莫大的衝突。有時候在追求較具陰性特質的技能,也就是所謂的「女生比較適合的才能」時,我都會不禁懷疑,到底是出自真正喜愛?還是被身分認同所影響?至今仍然不得而知,但我的喜好取向真的很容易會被性別所代入,像是戴著有色眼鏡在做抉擇。舉個例子,我家公司的機器壞掉時,我爸只會想要教導我弟那個是怎麼運作的,因為「那個比較適合男生」,而我爸願意教我的,就只有素描及書法,而這麼剛好我也喜歡,也有可能正是因為接觸才喜歡,畢竟我從未有機會能夠實際操作任何機械。
♥ ᴹᴱᴸᴱᵀᴱ ♥ 希望
2 years ago 6 @Edit 2 years ago

最近突然想到的死亡議題。
先聲明我目前沒有自殺傾向,不用特別關心我。

我時常會給自己一些假設性問題,像是我假使殘廢了或是得癌症了會怎樣?如果我得癌症末期的話,也許會像是被宣判死刑一樣有夠難受吧?而且是身體本身無法控制地在刑求自己。況且提早知道自己會死,但又不太清楚真正死去是哪一天,跟自殺來比,就不能好好地決定什麼時候該走。自殺至少還能夠先安頓好所有的一切,再一走了之,其實或許更幸運吧?至少生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跟意外來比,意外則更像是無知的幸福吧?(我沒死過不知道),假如是能夠快速致死的量能,那麼大概也會在一瞬間就毫無頭緒的走了吧?

總之,我想表達的是,很多重症患者要是能夠擁有安樂死的權力,至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身而為人的決定權還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 ᴹᴱᴸᴱᵀᴱ ♥
2 years ago 1 @Edit 2 years ago

有時候看到有些人會說什麼科目沒用、什麼東西該廢,我通常都持反面看法,雖然我不是在這個教育體系下的既得利益者,但是說實在的,各個科目或是專業大致上本就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互有關聯。知識學無止境,如果將自身侷限在任何一個框架下,並不會因此進步,如今新興產業愈來愈廣泛,許多場域更需要有能在好幾種專業當中從中協調的角色,所以現在才會提倡跨領域整合。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樣是獨厚全才而非偏才,不過我反倒認為相反,如果課綱真的將各項科目的界線模糊了,題目變得彈性且多樣化,各科目巧妙地融合各科不同的知識,等到學生適應過後,也許會從數學的文意判讀而沒那麼討厭閱讀,也或者會從國文的科普文章而沒那麼反感理科。當然上述只是舉例,只是我認為討厭哪一科都有其道理,並不會無故地產生厭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