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來講,心靈就是一切,在較高的精神境界尤其如此。沒有心靈的修養就一無所有,換句話說有怎樣的心靈就有怎樣的人。有人說,心是靈魂所在的地方。同樣,信念和真愛也是發自其內。
查理濟〈何謂慧傳〉《慧能傳授》第264頁。
靈修原理認為:悟神莫過於悟己,曾窺見內在世界的人將永遠閉眼於外事,簡言之,就是所謂“解脫”之境界。這並不是說我們看不見外物,而是說我們的注意力和愛心將集中於內在的真我之上。
查理濟〈論慶祝活動〉《自然之道原理》,第12冊,第249頁。
所謂主或神是一個微妙的概念,因此只有用最微妙的方式才能領悟其存在。這並不是說要忽略人體或物質生活的需求。但設若偶然走上越走越沈重、越粗雜的道路,那麼我們與祂之間的距離恐怕無法縮小。
巴布濟上師說,外在世界的美遠遠不及內在世界的輝煌燦爛。人們之所以將注意力放於外在世界是因為未曾窺見內在世界。當我們看到內在世界的寬闊無邊、精神世界的千姿百態時,便會覺得外在的一切黯然失色。內在世界完美無瑕,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貪污腐敗;那裡只有絕對的美,絕對的真理。
實踐冥想為我們帶來全面的助益,讓我們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學習道德價值而非簡單事實。讓我們學知內在需求,非眾所周知的社會需求而是生命所必需的真正價值。由此看來,冥想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生命本身的基礎。
印度哲學有一句古話是說沒有信徒就沒有神!神作為一個個體不論人們看得到看不到,可知不可知,只有當某人相信其存在,知其可知並尋之的時候才能存在。著名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同上述觀點不謀而合。他說,當森林中有一顆高大的橡樹倒下來時,除非有一雙耳朵在細聽,恐怕沒有任何聲音。
教學其實意味著發揮自己的潛能,讓我們能夠更好得服務社會大眾及我們的兄弟姐妹,使我們的思想與智慧得以充分地發揮。據《吠陀》的說法,我們固有各種知識,只是知識被愚昧裹住。就好像一面鏡子上有厚厚的一層灰塵,若將灰塵擦乾淨,我們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人生究竟有哪些必需品呢?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大家知道飛機去某一個地方的時候,航空公司只允許我們帶上20公斤的行李,為甚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如果載有無限量的行李,飛機根本不能飛行。再說我們發現,實際上也用不著20公斤,7、8公斤的行李就足以環遊世界。
過去累積下來的印記形成各種行為傾向,使我們往往無法改變自己。這些印記一旦被清除,隨之而來的傾向和脾性也能輕而易舉地改變,乃至自動歸正。隨後思想與行動將變得更加自然而妥當。是故僅僅傳授慧能是不足夠的,清心尤為重要。